首頁/ 美食/ 正文

你知道紅薯來到中國的曲折史嗎?紅薯的前世今生

一、起源

紅薯,別稱番薯、甘薯、朱薯、金薯、紅山藥、玉枕薯、山芋、地瓜、甜薯、紅苕、白薯、阿鵝、萌番薯等。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呈圓形、橢圓形或紡錘形的塊根。莖平臥或上升,偶有纏繞,多分枝。葉片形狀、顏色常因品種不同而異,通常為寬卵形。葉柄長短不一,聚傘花序腋生。果實卵形或扁圓形,種子1-4粒,通常2粒,無毛。

紅薯原產於美洲中部墨西哥、哥倫比亞一帶,由西班牙人攜至菲律賓等國栽種。

你知道紅薯來到中國的曲折史嗎?紅薯的前世今生

二、傳播

番薯傳進中國約在明朝後期的萬曆年間,分3條路線進入中國―雲南、廣東、福建。

明時,多年在呂宋(即菲律賓)做生意的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同其子陳經綸,見當地種植一種叫“甘薯”的塊根作物,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產量又高,廣種耐瘠。想到家鄉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貧瘠,糧食不足,陳振龍決心把甘薯引進中國。1593年菲律賓處於西班牙殖民統治之下,視甘薯為奇貨,禁止出境。陳振龍經過精心謀劃,將薯藤絞入汲水繩,混過關卡後,於農歷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廈門。

你知道紅薯來到中國的曲折史嗎?紅薯的前世今生

甘薯因來自域外,閩地人因之稱為“番薯”。陳氏引進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啟《農政全書》、談遷《棗林雜俎》等均有論及。

三、推廣

番薯傳入中國後,即顯示出適應力強,無地不宜的優良特性,產量也高,一畝勝過種穀二十倍,加之熟食如蜜,或煮或磨成粉均可,故能很快向內地傳播。

明後期,十七世紀初,江南水患嚴重,五穀不收,饑民流離。彼時,科學家徐光啟得知福建等地種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自福建引種到上海,隨之向江蘇傳播,收成頗佳。

你知道紅薯來到中國的曲折史嗎?紅薯的前世今生

清朝時期,陳振龍的五世孫陳川桂,在康熙初年把番薯引種到浙江,他的兒子陳世元帶著幾位晚輩遠赴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廣泛宣傳,勸種番薯,番薯在華北地區便很快推廣開來。

清乾隆時期,由於朝野上下的大力推廣,番薯很快在全國廣為傳種,併成為中國僅次於稻米、麥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糧食作物。

四、抗災

新中國成立後,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大部分地區的人民缺吃少穿。期間我國又遭受了建國以來一場連續多年的嚴重乾旱災害,即“三年自然災害”,很多地方顆粒無收,忍飢挨餓更是常有的事情。紅薯對土地要求不高,產量又非常可觀,生吃或煮食,打粉或曬薯幹,在那個時代救了很多人的命,成為不少地區的主食。

你知道紅薯來到中國的曲折史嗎?紅薯的前世今生

五、致富

改革開放後,也就是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中國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紅薯種植和加工逐漸成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選擇。

紅薯產量高,種植投資又少,與小麥玉米相比,收益更高。這個時期,對紅薯的開發利用,主要是加工紅薯澱粉和粉條。此時的紅薯加工機械化程度還比較低,但較之前已很大發展。一些專業的薯類裝置生產廠家也應運而生,產品包括紅薯澱粉加工裝置和粉條裝置。

你知道紅薯來到中國的曲折史嗎?紅薯的前世今生

六、產業化

進入21世紀後,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科技也在不斷進步。紅薯深加工的規模日益擴大,消費者對薯類產品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使得紅薯澱粉和粉條加工行業面臨巨大挑戰,也給研發和製造薯類深加工裝置的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這一時期,薯類深加工裝置行業內,缺乏應變和創新能力的廠家明顯力不從心。全自動紅薯澱粉生產線和全自動紅薯粉絲機,以及全自動方便粉絲生產線開始用於生產。

你知道紅薯來到中國的曲折史嗎?紅薯的前世今生

七、綜合加工

紅薯的應用廣泛,其加工方向有:澱粉,粉條粉絲,粉皮,酒精,方便粉絲,紅薯片,紅薯脯等,其中澱粉,粉條粉絲,方便粉絲是主要的薯類產品。全自動紅薯粉絲機更是為紅薯的綜合加工提供了便利。

你知道紅薯來到中國的曲折史嗎?紅薯的前世今生

八、健康產業

紅薯,藥食同源食品中的“抗癌明星”,曾被人們稱為“蔬菜皇后”,美國列為“航天食品”,日本稱為“長壽食品”。紅薯有效成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DHEA(去氫表雄酮)、可溶性膳食纖維(多糖)、β-胡蘿蔔素、維生素A、B、C、E以及鉀、鐵、銅、硒、鈣等10餘種微量元素、綠原酸、葉酸、亞油酸等。

隨著人們對養生的重視,薯類產品有望受到更多的關注,全自動粉品生產線的“無礬工藝”也將會越來越受歡迎。

你知道紅薯來到中國的曲折史嗎?紅薯的前世今生

九、前景展望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線上支付的普及,網購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線上辦公也更加便利。這使得宅一族群體逐漸龐大,方便食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方便粉絲酸辣粉,近年來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未來,高質量的澱粉,粉條,方便粉絲的市場需求不會減少,薯類健康食品的開發也會有更多可能。應國家號召,薯類產品生產過程的環保清潔要求會越來越嚴格。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