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不懂欣賞,何談傳承?淺析浙中古民居文化”形”與”意”

浦江新光村的“靈巖古莊園”,是一處具有300年人文歷史、集眾多傳統營造技法於一身的明清古民居建築群。

這裡的古民居得以被大範圍保護、修繕,緣起於經濟模式的根本性轉變。曾經,該村主要產業是水晶,人們以水土的高汙染和古建築的頹敗,換取收入增長。

八年前,他們著手勸退水晶加工戶,外治茜溪、內修廳堂,引入青年創客基地,發展現代旅遊,使古村落在繼承傳統的同時煥發新生。

在實施鄉村振興過程中,一個問題經常成為困擾:斥巨資投建的網紅旅遊專案往往能火上兩年,但隨著同質化競爭加劇,遊客又追求新奇體驗,專案“復購率”逐年降低,終難持續盈利。

不懂欣賞,何談傳承?淺析浙中古民居文化”形”與”意”

新光村避免這一尷尬的重要原因,是它

擁有以古民居為載體、傳統文化為底蘊的深厚人文旅遊資源

該村的發展經驗表明,在明清古民居燦若繁星的浙中地區,復興古民居文化,使之融於生態旅遊、人文旅遊、房地產開發等的產業體系,將有助於實現鄉村振興。而要使傳統古民居文化融於現代產業,首先得讓人們形成古民居文化的審美能力和審美需求。換句話說,只有將保護、修繕古民居之外觀與教育、普及古民居之內涵相結合,才能真正激發人們對古民居文化理性上的傳承、感性上的熱愛,使其在產業良性迴圈中,真正得到復興。

一言以蔽之,

傳承和弘揚浙中古民居文化,須從學會欣賞開始

——是為本文所旨。

三間頭

是基本單元

不懂欣賞,何談傳承?淺析浙中古民居文化”形”與”意”

TINGYUANSUZAOREN

不懂欣賞,何談傳承?淺析浙中古民居文化”形”與”意”

浙中古建築文化源遠流長,但在歲月的侵蝕下,保留至今的以明清古建築為主,其中又以清代古民居留存最為完好。

要欣賞浙中古民居,首先須瞭解其形制。江浙木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廣廈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張偉孝教授,長期致力於江浙明清古建築文化的研究。他說,

浙中地區的民居以“間”為單位,以“3間頭”為基本單元,以“十三間頭”為典型三合院

三合院

三合院一般坐北朝南,其中朝南正房3間,東西廂房5間,合計13間,佔地面積約500平方米。正房、廂房簷下有廊,建築圍合而成的內院稱“明堂”。

從功能上看,正房3間為廳堂,供議事、祭祀、慶典、會客之用。有的廳堂,把3間正房上下兩層打通,做“大敞口廳”,有的只取底層為廳,上層作居住之用。有的只取中間一間為堂,兩邊作居住之用。

明堂溝通天地人三氣,有采光、通風、聚水等作用。明清古建築以磚木結構為主,最怕失火,明堂所聚之水,又可用於消防。

簷下之廊縱向貫通前後院,除交通方便外,還能採光、通風。院子東西兩側各3間廂房用以居住,餘下正房兩側各2間廂房常作廚房、廁所和雜物間。

十三間頭

不懂欣賞,何談傳承?淺析浙中古民居文化”形”與”意”

“十三間頭”只是常見的建築單元,建造者可根據東家的實際需求,建造四合院或組合式的多進院落。四合院,即是在“十三間頭”基礎上,在前排增建5間“倒座房”,組成“十八間頭”,如義烏赤岸鎮朱店的朱懷新故居即是如此。東陽千祥鎮隔塘村的“二十五間頭”,是在坐中的三合院兩側,各增加一個6間屋的小天井院落。

張偉孝說,十三間頭沿縱向中軸線呈兩邊對稱之形,建築哲學源自儒家文化的中庸思想。居住功能分配則體現倫理秩序,朝南上房一般為父母居住,兩側廂房為子女居住。

他還在其著述中寫道,“一些家族建宅時,往往先建祠堂……其他家族成員的住宅則按‘同宗分房’原則,以宗祠為中心鋪排展開,形成建築群,直至村落”。這種以宗祠為核心的架構鋪排,“體現了古代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尊卑有序,‘收宗合族’的宗法禮制思想”。宗祠,是家族供奉祖先、祭祀、舉行大事之場所,重要性不言而明。

瑞獸祥禽

寓意美好

TINGYUANSUZAOREN

不懂欣賞,何談傳承?淺析浙中古民居文化”形”與”意”

不懂欣賞,何談傳承?淺析浙中古民居文化”形”與”意”

浙中明清古建築之所以呈現出極高的藝術價值,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建築業中“東陽幫”的存在、發展和壯大。

“東陽幫”涵蓋了木匠、瓦匠、石匠、雕花匠、油漆匠、篾匠等各行工匠。

透過10餘年不懈走訪、蒐證、研究,張偉孝得出結論,認為在東至嵊縣(現嵊州市)、新昌等紹興地區,西至婺源、屯溪、徽州,南至麗水、衢州,北至杭、嘉、湖、滬的廣大地區,“東陽幫”留下無數技藝精湛的古民居建築,建立了“東陽民居建築體系”。

“東陽幫”的建築藝術特色,又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清水白木雕”的建築裝飾上。

張偉孝分析,“清水白木雕”得以廣泛應用,既與浙江氣候相對潮溼、彩繪不易儲存有關,也因規制受限於明清兩代民宅“不許施斗拱、飾彩色”的禮法。而自然條件與禮法制度的限制,反而迎合了明清江浙士紳追求清淨、收斂的人生格調,促進了“清水白木雕”工藝的提升。

可以說,

賞析木雕裝飾紋樣,是品讀浙中古建築極為重要的一環

。此類紋樣內容豐富多彩,包括風景山水、動物花草、歷史典故、神話傳說、生活娛樂、文字元號、博古器物等。

其中,

三開間廳堂之明間簷下牛腿往往飾獅子,山牆牛腿飾鹿;若是五間開,次間牛腿飾大象。

靈獅,威震群獸,有辟邪護法、家宅平安之意。明清時期,獅子在造型上昂首挺胸、體態渾圓臃腫,身披束帶,上掛鑾鈴,表情豐富。牛腿上的獅子皆成對,明間左榀為雄獅戲球,右榀為雌獅小獅母子戲耍,寓意“太師少師”,暗含官至高位之意。東陽南馬安恬村有百獅堂,示意雄鎮一方。鹿性溫馴,寓意和睦友善、互信互愛,又諧音為“祿”,象徵福祿。“象”諧音“祥”,吉祥之意也。

動物類的木雕紋樣,“諧音”之法運用較多,如蝙蝠之“蝠”諧音“福”,“虎”方言諧音“福”等。其他如牛、羊、鶴、喜鵲、鴛鴦等動物,因循觀物取象之思維,各含其意。

植物方面,多寓品性高潔、福壽延年、子孫興旺等意。

梅蘭菊竹“四君子”自不必說,還有荷花之以和為貴、“出淤泥而不染”;葡萄之碩果累累、子孫興旺;葫蘆之諧音“福祿”等等。它們也可與其他紋樣組合,皆取意於匠人和主人對美好生活和高尚品格的嚮往。

歷史典故

寓教於樂

不懂欣賞,何談傳承?淺析浙中古民居文化”形”與”意”

TINGYUANSUZAOREN

不懂欣賞,何談傳承?淺析浙中古民居文化”形”與”意”

在這些裝飾紋樣中,歷史典故被廣泛應用,

主要以“忠、孝、智、節、義”五個方面為題材進行雕刻

張偉孝的相關著作對此有很好的整理。忠君方面,有“岳母刺字”、“岳飛抗金”、“楊文廣徵西”、“木蘭從軍”等;仁義方面,有“三顧茅廬”、“千里走單騎”、“文王訪賢”等;節操類如“蘇武牧羊”、“二進宮”等;孝行類如“二十四孝”故事、“庵堂認母”等;智勇類如“三英戰呂布”、“空城計”等。其他如神話類、生活娛樂類、文字元號類等紋樣,也體現著主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對藝術文化的雅趣及對子孫後代的教誨。

張偉孝認為,就建築裝飾而言,

木雕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物化,滲透著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哲思。

木雕藝術在有限的圖幅裡表達著江浙人的審美內涵,情景交融、替代巧妙、借物言志、寓意吉祥,具有頗高的觀賞性和藝術性。

值得關注的是,許多浙中明清古民居還是本土先賢的故居,一座古建築背後往往還有一部家族史、一本名人傳。撫今追昔,讀懂它,實在是熱愛它的前提條件。

參考書目

《明清江浙地區木雕裝飾紋樣》 張偉孝著 2020年8月第1版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明清江浙建築木雕裝飾賞析》 張偉孝 吳璐璐著 2021年2月第1版 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義烏古建築》義烏市城建檔案館編 2010年1月第1版本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關注“金報義烏”,

獲取更多“讀佳”訊息

記者 陶後夫

編輯 潘曉紅

稽核 陶後夫

監製 邵建偉

民生視角 用心傾聽

關注金報義烏獲取更多資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