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鋁壓鑄件產生氣孔的五大因素

在鋁合金壓鑄廠上班的人都會遇到很多技術問題,比如鑄件有缺陷、澆注流道設計、鑄件產生氣泡等等,那麼這些問題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今天整理了一份常見鋁壓鑄件產生氣孔可能原因專輯,希望對壓鑄人日常工作有所幫助!

鋁壓鑄件產生氣孔的五大因素

鋁壓鑄件產生氣孔的五大因素

鋁壓鑄件產生氣孔的五大因素

鋁壓鑄件產生氣孔的五大因素

人為因素

脫模劑是否噴得太多?

因脫模劑發氣重大,用量過多時,澆注前未燃盡,使揮發氣體被包在鑄件表層。所以同一條件下某些工人操作時會產生較多的氣孔,選用發氣量小的脫模劑,用量薄而均勻,燃淨後合模。

未經常清理溢流槽和排氣道。

開模是否過早,是否對模具進行了預熱?

各部位應當慢慢均勻升溫,使型腔、型芯表面溫度為150C ~200C 。

剛開始模溫低時生產的產品有無隔離?

如果無預熱裝置時是否使用鋁合金料,速推入型腔預熱或用其它方法加熱?

是否取乾淨的鋁液,將氧化層注入壓室?

倒料時,是否將勺靠近壓室注入口,避免飛波、氧化或捲入空氣降溫等。

金屬液一倒入壓室,是否即進行壓射,溫度有無降低?

冷卻與開模,是否根據不同的產品選擇開模時間?

有無因怕鋁液飛出,不敢採用正常壓鑄壓力?更不敢嘗試適當增加比壓?

操作員有無嚴格遵守壓鑄工藝?

有無採用定量澆注?如何確定澆注量?

裝置、模具、工裝因素

裝置、 模具、工裝因素主要是涉及模具質量、裝置效能。

壓鑄模具設計是否合理,會否導致有氣孔?

壓鑄模具方面的原因:

流口位置的選擇和導流形狀是否不當,導致金屬液進入型腔產生正面撞擊和產生旋渦。

。澆道形狀有無設計不良?

內澆口速度有無太高,產生消流?

排氣是否不暢?

模具型腔位置是否太深?

機械加工餘量是否太大?穿透了表面緻密層,露出皮下氣孔?壓鑄件的機械切削加工餘量應取得小一些,一般在0。5mm 左右,既可減輕鑄件重量、減少切削加工量以降低成本,又可避免皮下氣孔露出。餘量最好不要大於0。5mm,這樣加工出來的面基本看不到氣孔的,因為有硬質層的保護。

排氣孔是否被堵死,氣排不出來?

衝頭潤滑劑是否太多?這也是產生氣體的來源之一。

澆口位置和導流形狀有無金屬液先封閉分型面上的排溢系統?

內澆口位置是否不合理,透過內流口後的金屬立即擅擊型壁、產生渦流,氣體被捲入金屬流中?

排氣道位置不對,造成排氣條件不良?

溢氣道面積是否夠大。是否被阻塞,位置是否位於最後充填的地方?模具排氣部位是否經常清理?避免因脫模劑堵塞而失去排氣作用。

模溫是否太低?

流道轉彎足否圓滑?適當加大內澆口?

有無在深腔處開設排氣塞,或採用鑲拼形式增加排氣?

有無因壓鑄設計不合理,形成有難以排氣的部位?

溢流口截面積總和有無小於內澆口截面積總和的60%,排渣效果差?

有無在在滿足成型良好的條件下,增大內澆口厚度以降低填充速度?

有無內澆口速度過高,澆流運動劇,金屬流捲入氣體嚴重?

有無內澆口截面積過小,噴射嚴重?

有無順序填充以利於型腔氣體排出。直澆道和橫澆道有足夠的長度?

材料因素

有無做好供應商的原材料的成分控制?鐵含量多少?

(要求在0。7以下)

鋁的純度有無保證?

二次料使用是否過多,並且沒有做好除渣動作?

有無在生產過程中在鋁液內加入過多廢料渣包,澆注時連同氧化皮一起倒入?

本公司有無控制廢材料的二次使用比例?如何執行?誰檢查?

重要客戶產品的鋁液中是否可以加入廢料?

試試改變新料與回爐料的比例?

爐料是否乾淨?

壓鑄引數與操作工藝因素

有無根據不同的產品選擇工藝引數?

(壓鑄鋁液溫度630-670C℃)合理選擇壓鑄工藝引數,特別是壓射速度。調整高速切換起點。

有無減少脫模劑含水量?有無採用發氣量小的脫模劑?

合金配煉溫度是否過高?

鋁液溫度如何測定?溫度計是否準確?

有無根據產品及時調整壓射速度和侵壓射速度的轉換點?

有無大機器壓鑄小零件,壓室的充滿度過小?

環境因素

壓鑄環境是否空氣溼度大?

一般情況下,周圍空氣中的氫氣含量並不多。但空氣中如果相對溼度大,則會增加鋁液中氣體的溶解度,形成季節性氣孔,如在雨季,由於空氣溼度大,鋁合金熔鍊時針孔產生的現象就嚴重些。當然,空氣溼度大時,鋁合金錠、熔鍊裝置、工具等也會因空氣潮溼而增加表面水分的吸附量,因此更應注意採取有力預熱烘乾防護措施,以減少氣孔的產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