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元朝甩不掉的兩大內耗因素,從忽必烈剛南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元朝君主要是按照元朝自己的演算法,足足有45任,但這個數實際上必須要“掐頭去尾摳中間”才準確。所謂“掐頭”是指忽必烈之前的蒙哥、窩闊臺等,甚至到鐵木真及其父親也速該,都屬於是追封系列。當時還沒有元朝,也就不算什麼元朝的皇帝。

元朝甩不掉的兩大內耗因素,從忽必烈剛南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所謂“去尾”是指自元順帝之後,逃回大漠雖仍然稱元,但在史書上已經是北元了,所以就不能再算“朝”了,光這一部分就去掉將近一半。最後“摳中間”指的是在正兒八經的元朝這一段時間裡,有幾個皇帝也是被追封的,有的根本沒來得及統治就落幕了,所以也不能算。這樣算下來元朝當過皇帝的最多不過11人。

元朝甩不掉的兩大內耗因素,從忽必烈剛南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其實忽必烈建立元朝追封一下祖上這很正常,其他朝代也都如此,但元朝建立後再出現追封就有問題了,這就說明中間有皇帝的更替不是父子傳承,而是換了一支,新任皇帝在追封他不是皇帝的父親。其實這正是元朝亂局中兩大因素中的第一個,即“兄終弟及”。

正式的元朝這段時間除了幾個被追封的以外,被廢的那種又能體現出元朝亂局第二大因素,即“兩都之爭”。其實自元朝建立那天起,統治階層的內部矛盾就基本沒消停過,直到朱元璋北上他們還在鬧。可以概括為前期以兩都之爭為主,後期以兄終弟及不守信為主,那麼接下來咱們從忽必烈開始先捋一捋兩都之爭這個概念。

元朝甩不掉的兩大內耗因素,從忽必烈剛南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忽必烈是託雷第四個兒子,託雷又是鐵木真第四個兒子,這一點從元朝角度看挺巧合的,當然把其他汗國也算進來,這點巧合就不值一提了。託雷身為大蒙古國監國,註定了他有一個兒子會與其他的成吉思汗子孫命運不同。而託雷的兒子裡有三個最為著名,即老大蒙哥、老四忽必烈和老七阿里不哥。

元朝甩不掉的兩大內耗因素,從忽必烈剛南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如果蒙哥不死,下面可能就沒那麼多事了,可是忽必烈當時是跟著蒙哥在打南宋,阿里不哥是留在大蒙古國都城哈拉和林,所以蒙哥一死,在外征戰這些將領就擁立了忽必烈,而哈拉和林城裡的大貴族們卻擁立了阿里不哥。

元朝甩不掉的兩大內耗因素,從忽必烈剛南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忽必烈後來定都大都,哈拉和林是原先的都城,被稱為上都,自此兩都之爭拉開序幕。他們爭的是什麼,這個概念要搞清楚,確切的說爭的是大蒙古國可汗的位子,這個位子權威是囊括整個蒙古四大汗國的,亞歐大陸大部分都囊括在裡面,元只是其中之一。當時忽必烈的優勢有兩個,第一他已經實際佔有了漢地大部分,可以說是當時蒙古人裡四分天下有其一。但他依然要爭,爭的是那個全蒙古名義上的宗主,可汗的位子,畢竟阿里不哥是他的弟弟,而不是哥哥。第二個優勢就是因為據有漢地所帶來的充分的人力、物力保障,他先與南宋籤個協議,得以脫身北上,再以中原為依託在拉鋸長達四年後戰勝阿里不哥,並將其幽禁。

元朝甩不掉的兩大內耗因素,從忽必烈剛南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大蒙古國從此被忽必烈改名大元,他既是元朝的皇帝,又是其他汗國名義上的宗主。大都雖從此代替哈拉和林成為中心,但所謂的兩都之爭並沒有就此結束,下期咱們看看在元朝,又爆發過哪些“老家”與“新家”的內鬥。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