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散播謠言也能做好事?這一次,人們用它保護鳥類

在紐西蘭的一間實驗室裡,實驗員正忙著把整隻的死鵪鶉塞進藍色塑膠大桶。

大桶裡裝著足足4升有機溶劑,鵪鶉們要在其中浸泡提取12小時。最後,溶劑被蒸發去除,剩下一小坨橙色的膏狀提取物,它散發著類似雞舍的“鳥味”。

散播謠言也能做好事?這一次,人們用它保護鳥類

這是要做什麼?| Manaaki Whenua - Landcare Research

研究者把這些橙色的膏狀物稱為“假訊息”(“Fake News”),它們也的確名副其實——只不過這“訊息”的受眾不是人類而已。

紐西蘭科學家正試圖散播氣味“假訊息”,用它來迷惑捕食者,以此保護當地鳥類

入侵物種危機

在紐西蘭,本地鳥類正受到入侵捕食者的威脅。

刺蝟、貓和貂之類的哺乳動物被人類引入紐西蘭,成為了廣泛存在的入侵物種。這些動物雖然看起來並不兇猛,但依然會吃掉鳥蛋和小鳥,影響本土鳥類的生存。

散播謠言也能做好事?這一次,人們用它保護鳥類

彎嘴鴴(

Anarhynchus frontalis

),這是研究者想要保護的鳥類物種之一 | Gary L。 Clark/Wikipedia

入侵捕食者比原本就存在的當地捕食者威脅更大

,因為鳥兒還沒有足夠時間適應如何與它們相處。例如,研究者關注的鳥類能製造視覺上隱蔽性很好的巢,但這一招對防禦入侵捕食者卻沒什麼用——這些捕食者更多依賴嗅覺,它們順著鳥的氣味就能發現它們。

靠撲殺,不如來“散佈謠言”

控制入侵物種的常見思路是直接捕捉和撲殺它們,但這種“狠手段”往往效果並不理想,有時實行起來也很困難。因此,研究者轉向了另一種思路:用虛假的氣味資訊矇蔽捕食者。

散播謠言也能做好事?這一次,人們用它保護鳥類

散發著“鳥味”的氣味提取物,研究者將它與凡士林混合並裝進注射器備用 | Manaaki Whenua - Landcare Research

具體說來,這種方法就像是一個“狼來了”的故事

。研究者首先從雞、鵪鶉和黑背鷗身上提取了“鳥的氣味”,然後趕在本地鳥類前來築巢之前就先在築巢地四處塗抹這些氣味物質,並持續進行補充。鼻子靈敏的捕食者順著氣味趕來,卻發現這些“鳥味”根本就是假訊息,周圍其實沒鳥可吃。日子一久,捕食者就不再信任這些氣味,轉而跑到其他地方覓食了——此時,人們要保護的鳥類正好抵達築巢,躲過一劫。

散播謠言也能做好事?這一次,人們用它保護鳥類

捕食者最初會被“氣味假訊息”吸引,但日子一長就會放棄 | Peter Banks, Catherine Price

散播“氣味謠言”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研究者有數百個位置需要塗抹,在一個檢測區域裡,每次需要三個人奮力工作7小時才能做完。

不過從資料來看,這種努力是值得的:在繁殖季最初的25-35天裡,這種措施能讓雛鳥孵化成功率提高到原來的1。7倍

虛假資訊的傳播總是在人類社會中帶來麻煩,不過巧妙運用這種思路,有時也可以做成一些好事呢。

參考文獻

[1] https://theconversation。com/scientists-used-fake-news-to-stop-predators-killing-endangered-birds-and-the-result-was-remarkable-152320

[2]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7/11/eabe4164

作者:窗敲雨

編輯:Luna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