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二戰時期的雙座戰鬥機,機槍手射擊時如何避免打中自己飛機垂尾?

二戰時期有很多雙座戰鬥機,後座機槍手在向後方目標射擊時如何避免打中自己飛機的垂尾?

二戰時期的雙座戰鬥機,機槍手射擊時如何避免打中自己飛機垂尾?

二戰時期有很多雙座戰鬥機,後座機槍手在向後方目標射擊時如何避免把自己飛機的垂尾打碎?

相比活塞式螺旋槳飛機的前射機槍會打到螺旋槳,後射機槍會打到垂尾這種問題一點都不可怕,大不了咱們乾脆不裝後射機槍行吧?一戰後期,德國請了一個荷蘭人安東尼·福克,幫德國空軍設計了一個好東西——機槍射擊協調器,有了這個好東西,把機槍槍口放在螺旋槳後面,可以讓一分鐘幾百發射速的機槍,跟上千轉轉速的螺旋漿葉片之間,子彈永遠從螺旋槳高速轉動的空檔,永遠不會擊中螺旋槳的葉片。這個好東西原理很簡單,就是在葉片旋轉軸和機槍擊發裝置之間,裝上個聯動的限位裝置,限制機槍在葉片轉到機槍口正前方時擊發就可以了。

在射擊協調器出現之前,飛機上為了裝個機槍,那可真是花樣百出,別看螺旋槳飛機停著,螺旋槳葉片似乎毫不起眼,轉起來那個直徑其實和飛機機身的大小差不多,想架上機槍,又打不到自己的螺旋槳,英國人把機槍架到機翼兩邊的尖上,法國人把機槍架高,彈道從螺旋槳頭上飛過,德國人把槍口從螺旋槳中間伸出去,這些方法都極大影響了飛機機型設計,影響了飛機最基本的飛行效能。

正是射擊協調器的出現,才讓後來的戰鬥機有了解放式的發展機會。那麼回過來說,當你瞭解了有射擊協調器那麼個好東西后,你還會操心安裝後射機槍的飛機,會打到自己的垂尾嗎?不擔心了吧?實際上,後射機槍連協調器都不用安裝,因為毫無必要,需要安裝後射機槍的飛機,基本都是轟炸機、攻擊機之類速度、機動效能相對比較差一些的飛機,它們只能靠增加火力佈局來保護自己,飛機垂尾當然肯定是在飛機正後方六點鐘方向,後射機槍只要加個固定限位機關即可,而且從戰鬥局勢判斷,一架飛機都混到從這個位置被對手死死咬住,那還有什麼逃生的機會?

二戰時期的雙座戰鬥機,機槍手射擊時如何避免打中自己飛機垂尾?

所以後射機槍的射擊,主要還是針對側後方向,基本不可能對準正後方。民航飛機那麼笨拙,稍微撥動一下方向舵,都會馬上偏離原來方向。戰鬥機機頭橫向一動,機尾那邊正六點方向一條線上的目標,就會輕輕鬆鬆甩出個二、三十度的射擊角度,要知道飛機再慢它也是飛機,六點位攻擊正前方敵機,起碼的安全距離也要留足,那麼兩機延長直線,偏差會有多大?真能咬死這條直線,那麼兩機的默契水平,都夠進行花式表演的飛行編隊了。戰鬥機從六點鐘方向咬尾,對於戰鬥的雙方,都是一個概略方向,這個範圍比想象中大的多,就單指六點位追尾來襲的飛機,後射機槍都有足夠安全,不會傷及自己垂尾的足夠射角射界。

所以,在飛機後射機槍會顧忌打到自己垂尾的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個假命題,根本不成為一個問題,我自己所瞭解的飛機裡,沒有專門為後射機槍來設計專門保護自己飛機垂尾的裝置。確實很多飛機上有後射機槍的機槍架子,會有對正後方六點方向的限位,就是槍口無法指到那個危險的位置,不過這種設計,顧忌傷到自己垂尾肯定不是主要理由,甚至很難說這麼設計時,這也是一個理由,射擊武器的支架設計,方向角,高低角設計一直很摳門,大家都知道兩者角度越大射界也越大,可是靈活性跟穩定性也要考慮一個平衡度,空戰裡機槍,機炮的準度,原本就夠感人了,設計時恐怕還是考慮增加穩定性的比重更大。

說到這個問題,在網上還是有很高的熱點,在國外的軍事類問答網站上,也是很火的話題。一個曾在二戰時擔任過B-17轟炸機工程師的老前輩這樣回答,B1-7的雙管炮塔在左右方向都有限火凸輪,簡單說就是如果炮塔轉到會擊中尾翼的角度,凸輪就會自動控制一挺機槍停火。說的更直接一點,炮塔從右往左轉,左邊那挺槍首先進入會擊中尾翼的危險射角,這時候限火凸輪會停止左側機槍開火,如果炮塔繼續往左轉,那麼對左側機槍的停火又會自動解除,但進入擊中尾翼危險射角的右側機槍又會自動停火。這樣,最多也就只有一挺機槍停火,以確保不擊中尾翼,但同時保證至少一挺機槍還在開火,不會導致火力中斷。

二戰時期的雙座戰鬥機,機槍手射擊時如何避免打中自己飛機垂尾?

一般來說,裝備後射機槍的大都是轟炸機或者攻擊機,本身機動性肯定就不如戰鬥機,這是大前提。所以有沒有限位器其實差別不大。因為,戰鬥機攻擊的時候基本都是兩種模式,一種是佔據高度,從上向下攻擊,就是俯衝攻擊;另一種就是追尾攻擊。俯衝攻擊時,後座機槍根本就打不到尾翼那個位置,人家就飛過去了。如果是追尾攻擊,遭到攻擊的飛行員要是還繼續飛一條直線,而不進行機動拜託,那和找死沒大區別了。除非是根本沒有注意到後尾有敵機來襲,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後射機槍也就根本不可能射擊了。

大多數情況下安裝在飛機上的後射機槍,不是安裝在導軌上就是安裝在立柱上,無論是哪一種支撐物,基本上都有限位裝置,也就是機槍槍口指向垂尾是轉不過去的,或者轉到了能射擊為宜的角度就會自動停火。另外飛機的機槍手在開槍掃射時,也不是朝正後方掃射,基本上都是朝著側後方開火。

畢竟在空中進行纏鬥時,想要每時每刻都咬住對方飛機的六點位置是很不容易的,只要稍微一偏移機槍手就會掃射,畢竟朝側後方掃射視野更開闊,而且飛行員也會特意為機槍手創造有利的射擊機會。

至於一些攻擊機,比如蘇聯的伊爾-2,我是沒看到有任何與發射機構相連的限制裝置,或許有在正對機尾的位置會有一個凸輪型擋塊,但沒有找到任何依據。

二戰時期的雙座戰鬥機,機槍手射擊時如何避免打中自己飛機垂尾?

但是德國BF110戰鬥機上的的MG15機槍看起來特別簡單,肯定沒有任何限制裝置。但話說回來,這種自衛機槍也不一定非得用上那種限制裝置,平時訓練要是連這點基本素質都沒有,就真的別幹空軍了。而且退一步說,尾翼就算被這種中口徑機槍彈打中幾下也沒事,不用太擔心。

所以,後座機槍手在向後方目標射擊時會不會打中自己尾翼,這個問題實在有些杞人憂天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