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為何他再也沒敢南下,而是偏安於一隅

為何他再也沒敢南下,而是偏安於一隅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在赤壁之戰之前,曹操統一了北方,荊州不戰而降。此時的曹操,可謂是志得意滿、氣吞山河。在與孫權的戰書中,更是口氣頗大地說:“願與將軍會獵於吳”。然而,天不遂人意。赤壁之戰以曹操大敗結束。自此,天下三分的局面初步形成。曹操,也一輩子沒能涉足南方。為什麼在赤壁之戰後,曹操不再為統一天下努力呢?

首先,曹操並沒有因為赤壁的失敗一蹶不振。

事實上,在赤壁之戰失敗以後,曹操仍然有許多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比方說,擊敗馬超韓遂,穩定了雍涼地區。比方說,逼降張魯,並與劉備進行了漢中爭奪戰。此外,曹仁、張遼、于禁、李典、徐晃、樂進等將領也都或多或少地與孫劉進行著戰鬥。也就是說,如果說曹操在赤壁之戰之後完全沒有做過任何統一天下的嘗試,這顯然是不有違事實的。

為何他再也沒敢南下,而是偏安於一隅

但我們也必須承認,曹操在赤壁之戰之後,兵鋒銳氣,遠不如前。在赤壁之戰之前,曹操是縱橫天下的英雄。收黃巾、滅呂布,降張繡、敗袁術,擊袁紹、徵烏桓。可以說,天下一大半的諸侯都是曹操給幹掉的。而在赤壁之戰後,曹魏集團的軍事成果可謂是乏善可陳。除了戰勝馬超韓遂拿下雍涼地區以外,幾乎全是敗戰。

其次從軍事主帥的角度觀察,我們可以看出一些問題。

在赤壁之戰之前,曹操基本是曹魏集團每場戰爭的軍事統帥。呂布、張繡、袁術、袁紹……甚至包括曹操大敗的赤壁,每一場戰爭,都是由曹操親自指揮的。而從結果上看,曹操的戰績相當不錯。雖然有赤壁這樣的大敗,可總的勝率相當可觀。應當這麼說,曹操本人,就是曹魏集團前期最好的軍事統帥。

為何他再也沒敢南下,而是偏安於一隅

然而,在赤壁之戰之後,曹操僅僅指揮了與馬超韓遂的戰爭。在漢中之戰,曹操明明本來身在前線,卻最後交由夏侯淵指揮。在襄陽之戰中,曹操先是派于禁率軍支援。在關羽水淹七軍之後,曹操又改派徐晃支援。可以想象,如果在十年之前,曹操早就親上前線與關羽一爭奪雌雄了。

而曹操在軍事上退居二線的原因也很簡單:曹操老了,同時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要做。與大家傳統的曹操、劉備、孫權是同輩人的印象不同,曹操,是這三人中年齡最大的一位。曹操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那是直接把自己視作是孫權的長輩了。

為何他再也沒敢南下,而是偏安於一隅

在赤壁之戰之時,曹操已然54歲。做個對比,那年,劉備48歲,諸葛亮28歲,孫權更是隻有26歲。我們知道,曹操一共活了66年。這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也算得上是長壽了。即便如此,在赤壁之戰之後,曹操,也只剩12年的人生了。

曹操寫過一句詩,叫“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此詩當然頗為慷慨激昂。然而,這首詩是曹操在遠征烏桓歸來之時所寫的。在曹操真正的“暮年”,他遠不如曾經那麼志向高遠。他寫了不少與養生、與修仙相關的詩歌。曹操,畢竟也是會老的。

為何他再也沒敢南下,而是偏安於一隅

最能說明問題的,就是漢中之戰。在張魯投降後,曹操曾考慮過是否進攻益州。最後,曹操決定放棄益州,說出了“既得隴復望蜀耶?”的名言。從最後的結果上看,在曹操佔據漢中後,益州一日數十驚。如若出兵,一切皆有可能。可以說,由於曹操消極的心態,他錯失了他統一天下的最後機會。

當然,在赤壁之戰之後,曹操也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幹。相比於過去在戰場上的威風八面,曹操在赤壁大敗後更專注於政治層面的鬥爭。封魏公、封魏王、加九錫、平衡內部矛盾。在曹操最後的日子裡,他成功地將畢生功業合法地穩固了下來,為曹丕的順利繼承乃至於廢漢自立,打好了鋪墊。

令人惋惜的是,在曹操去世後的第一年,夷陵之戰立刻打響。這本該是曹魏集團一統天下的最好時機。然而初初接任的曹丕出於種種考量並沒有出兵,而只是簡單地坐山觀虎鬥而已。曹丕的優柔寡斷導致三國鼎立的局面又延續了數十年。有時,我不禁會想,如果曹操晚死一兩年,趕上了夷陵之戰,他,這怎麼做呢?

你是如何看待曹操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