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西遊記裡探中藥,這回你讀懂了多少?

前言

學中醫確能令人獲得不僅僅是中醫藥本身的收穫——從另一個視角去看待外界和生活。

在學過中醫又返回去看《西遊記》後,似乎關注點有點不一定了,以前沉迷於師徒四人一路上的驚奇遭遇,為吳承恩筆下那個瑰麗魔幻的神魔宇宙而深深著迷。

西遊記裡探中藥,這回你讀懂了多少?

如今看回小說,發現其中有一首詩挺有意思的。一下子便被吸引過去。

《西遊記》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處諸緣伏,劈破傍門見月明」中,有一首唐三藏抒發情懷的詩:

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稜子,途中催趲馬兜鈴。

尋坡轉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

《西遊記》大家都看,可這一首詩,沒學中藥的人可能一眼便略過了,而學過中藥的人看後,眼睛「噌~」一下便亮了,益智、王不留行、三稜子、馬兜鈴、荊芥、茯苓、防己、竹瀝、茴香,這幾味藥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呢?不急,我們一一講解。

是藥,但也不是藥

益智

藥性歸經:

辛,溫;歸脾、腎經。

功用:

暖腎固精縮尿,溫脾止瀉攝唾。

益智為暖腎溫脾常用藥,常用於調理腎虛尿頻、小便頻數、遺精白濁等腎臟病證,常用方如《世醫得效方》中的三仙丸、《校注婦人良方》中的縮泉丸等。

在唐三藏的詩中,「益智」代指其赴西天大雷音寺求取大乘佛法之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

何也?蓋如《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所言「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臟所藏。」其中「腎藏志」之意,如王冰所注:「專意而不移也。」

可見唐三藏此處意思是自己求取真經的志向之堅定猶如腎得益智之溫暖,專意而不移。

王不留行

性味歸經:

苦、平。歸肝、胃經。

效用:

調血

通經,下乳消腫,通淋。

王不留行善於通利血脈,調血通經,走而不守,可用於瘀滯經產和淋證澀痛等證,也常用於婦人乳汁不下,乳癰腫痛。同時王不留行還是耳穴療法不可或缺的一味外用藥。

在唐三藏的詩中,「王不留行」則寓意著當年唐太宗排駕,親身為其餞行,與眾官送其出長安關外。

西遊記裡探中藥,這回你讀懂了多少?

送行,便也恰對上了「王不留行」這味藥「走而不守」的特性

。何為「走而不守」?意即藥性善動,走竄於身體而不固守於某一處,故而有通陽調氣之用,這也是為何小小一枚王不留行籽,用於耳穴按壓卻能取得意外好的效用,正是其「走而不守」通暢經絡,調氣通陽。

與「走而不守」相對應的便是「守而不走」,氣行至某處不走,便是補,故而如干姜、肉桂、附子等藥便具有「守而不走」之補陽補氣之功效。

三稜

性味歸經:

辛、苦、平。歸肝、脾經。

功用:

破血調氣,消積止痛。

三稜常與莪術同用,但三稜強於破血,莪術偏於破氣,常用於癥瘕痞塊、瘀血經閉、胸痺心痛和食積氣滯、脘腹脹痛等。

很顯然,「三稜子」在詩中指的是唐三藏一路以來相繼收了悟空、悟能、悟淨三個徒弟,有他們的相助,一路上才能如三稜破開血瘀一般,不畏各路妖魔。

馬兜鈴

性味歸經:

苦、微寒。

效用:

清降肺氣,止咳平喘。

本品長於平喘止咳,兼能清熱祛痰,用於肺熱咳喘,也可與沙參、麥冬等藥配伍用於陰虛咳喘。但因為現代研究表明此品含馬兜鈴酸,傷及肝腎功能,已被禁用。結合原詩「途中催趲馬兜鈴」。「馬兜鈴」其實是形容唐三藏與白龍馬趕路時發出的「兜兜玲玲」的形象擬聲。

荊芥

性味歸經:

辛,微溫。歸肺、肝經。

效用:

解表散風,透疹消瘡。

本品辛散氣香,長於發表散風,且微溫不烈,藥性和緩,為發散風寒藥中藥性平和之品。對於外感表證,無論風寒風熱或寒熱不清晰,均可廣泛使用。

此品在唐三藏的詩中形容一路上的艱苦,「尋坡轉澗求荊芥」,不由令人對此行的苦難而感嘆。

茯苓

性味歸經:

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

效用:

利水滲溼,健脾,寧心安神。

此品很常用,能補能瀉,藥性平和,即能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傷正氣,故而常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同時此品補益心脾而寧心安神,常用於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心悸、睡眠障礙。

茯苓之功用使其善於補瀉脾土,又能寧心安神,使得心神清淨。詩中言道「邁嶺登山拜茯苓」,這正是「一承微妙法,寓宿清淨土。身心能自觀,色相了無取。」「見得如來清淨身,山河大地絕纖塵」。

可見詩中的「茯苓」正是我佛如來。

西遊記裡探中藥,這回你讀懂了多少?

防己

性味歸經:

苦、辛,寒。歸膀胱、肺經。

效用:

去風

溼,止痛,利水消腫。

本品辛能行散,苦寒降洩,既能袪風去溼止痛,又能清熱。對風溼痺證溼熱偏盛,肢體酸重,關節疼痛,及溼熱身痛者,尤為要藥,常與滑石、薏苡仁、蠶沙、梔子等配伍,如宣痺湯。

在詩中,「防己」指唐三藏修心束己,保持著清淨的心地。

竹瀝

性味歸經:

苦、甘,寒。歸心、肝、肺經。

效用:

清肺降火,滑痰利竅。

本品性寒滑利,多用於中風、偏癱、體熱等,其製作方法是:取鮮竹竿,截成30-50cm長段,兩端去節,劈開,架起,中間用火烤之,兩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即是。

詩中即藉此比如唐三藏取經路上,不斷修心,經過層層淨化後,獲得純淨。

茴香

性味歸經:

辛,溫。

效用:

溫腎散寒,和胃調氣。

本品可溫腎散寒,和胃調氣。用於寒疝,少腹冷痛,腎虛腰痛,胃痛,嘔吐,。「茴香」諧音回鄉,

唐三藏不禁發問,何時可以取經成功,返回故鄉?

吳承恩能從數千味中藥中找到合適的9味藥病併成一首詩,又恰能表達師徒四人當時的處境,可謂是用心良苦。

打破冥頑需悟空

其實可以看出,唐三藏在這首詩中表達出了對取經之路的感嘆和未來的迷茫。在我們的印象中,唐三藏難道不是取經團隊中目標明確且主領導地位的那個嗎?為何也會迷茫?

且聽道來。

首先,《西遊記》並不是一本簡單的打怪升級的小說,其中含有許多寓意,有人說《西遊記》其實是修行人一生的寫照,既然如此,那自然會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唐三藏亦如是。

在作這首詩時,師徒四人剛經歷金角銀角一戰,離開平頂山前往烏雞國,途經寶林寺。此時唐三藏已然不知寒暑地趕路了四五個年頭,然而和整個路途相比,這算「還未走出大門」,此刻行至深山,見那八面崖巍,四面險峻,豺狼出沒,想到自己的遠大志向如今似深陷泥潭,回憶起當初唐王和百官相送的畫面,當初的滿腔熱水如今還剩下幾分?我何時才能功德圓滿,取經歸去?於是不由作詩一首,以嘆此途。

之後在寶林寺借宿,希望寺裡的和尚可以開個方便之門,卻因自己一行人只是「雲遊方上僧」,入不得寶林寺「僧官」的眼,唯有城上來計程車夫降香,才值得他出去迎接。寶林寺是真正的寶寺,乃真寶聚集之處,奈何寺裡的僧人為塵緣所迷,寶林寺空有寶林之名,而無寶林之實。三藏不禁嘆言:「鱗甲眾生都拜佛,為人何不肯修行。」

後面還是悟空當頭棒喝,耳提面命,才使得寶林寺僧眾出迎。

當晚,唐三藏見明月當空,問:「何日相同反故園?」即何時才能功成回去?

悟空道:「前弦之後後前弦,藥性平平氣象全,採得歸來爐裡煉,志心功果即西天。」

即修行之路,亦如月圓月缺,需要經歷重重磨難,正如煉藥,儘管每一味藥都平平無奇,但是隻要採得歸來煉,功到自然成時,腳下便是靈山。

在原著小說裡,悟空主要是兩個作用,一個是斬妖除魔的衛士,另一個則是頻頻道出妙語禪機的老師。

「鴻蒙初闢本無性,打破冥頑須悟空」,悟空,正如其名。

在學習中醫亦或是人生的路上,你我皆如此,有時候我們是守著寶寺卻被塵緣迷住的「僧官」,這便需要當頭棒喝,耳提面命。有時候我們是懷著滿腔熱血一頭撲入泥潭的三藏,這便需要「悟空」。

待你明悟的那一刻,其心境便也如《西遊記》第36回的章名一般

「心猿正處諸緣伏,劈破傍門見月明」。

從《西遊記》中的一首詩,到其中每一味藥的藥性、歸經、效用和其含義,再到這首詩所表達的人生處境,再由悟空道出:「藥性平平氣象全,採得歸來爐裡煉,志心功果即西天。」結束,原本不甚在意的章節,竟處處是中醫藥,處處是新的理解。

看來學中醫確能令人獲得不僅僅是中醫藥本身的收穫——從另一個視角去看待外界和生活。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