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關注】高校教師“職稱降級”,已成高校標配?

職稱是高校教師學識、才能、業績、貢獻的重要指標之一,職稱晉升不易已眾所周知,但如果高校教師出現“職稱退步”會如何?近日,這一話題引起熱議。

【關注】高校教師“職稱降級”,已成高校標配?

不久前,一位高校教授在科學網的博文中寫道:我國東部一所著名大學對已經透過考核的長聘教師繼續實施“嚴格”的考聘管理,對一些他們認為“不合格”的教師

實施“職稱退步”管理舉措,即正高退為副高,副高退為講師。

【關注】高校教師“職稱降級”,已成高校標配?

圖源:科學網博文截圖

事實上,“職稱降級”的做法並非個例,國內不少高校已實行數年。早在1999年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開始試水,而後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實行“職稱降級”。2022年1月,中國藥科大學在即將施行的正高職稱評價體系規定中提到,“連續2個聘期考核為C等者,在崗位聘用時降低一級”……

職稱降級,已成高校標配?

1999年,為了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以“淡化身份、競爭上崗、擇優聘用、能上能下”為核心的“九級崗位聘任制”在北京大學實行。實施“九級崗位聘任制”以來,每年學校都有一批教師“高職低就”或是“低職高就”。

僅2004年就有20多名教授在受聘時被“降級”

。出現教授被“降級”的有三種情況:一是受聘者沒有完成指定任務或是沒有能力完成;二是由於任務變動,受聘者完成原有任務,卻沒有申請到新一輪任務,或是本單位的工作任務有變動,這不屬於個人原因;三是由於體制內的競爭,在有限的額度下,儘管受聘者的任務完成得也不錯,但新人的表現更出色。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自從1999年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率先試行這一制度以來,如今部分高校,尤其是教育部直屬的高校基本都已採用。

2005年,作為江蘇省高校教師高階職務聘任制首批試點高校,南京工業大學採取了“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規定,對新增的教授和副教授崗位試行了聘任制的試點工作,其中教授的聘期為5年,副教授的聘期為3年。聘期期滿後,合格的將被續聘或高聘,不合格的則被解聘或降級聘任,即

原聘為教授的有可能被低聘為副教授或者淘汰出教師崗位

時間回到2022年,中國藥科大學在今天1月召開的人才工作會議上也提到,根據該校即將施行的正高職稱評價體系規定,“連續2個聘期考核為C等者,在崗位聘用時降低一級”。這意味著

獲評正高職稱的教授不能“躺平”,過程考核不合格也將降級

高校評職稱,有多難?

職稱晉升不僅是大學教師的專業能力受到認可的標誌,更是涉及到教師的薪資福利、職業聲望、科研經費等切身利益,對於教師而言意義重大。然而,高校教師評職稱,道阻且長。

晉升之路,十年起步

按照有關規定,在高等院校中,高校教師職稱設定初級、中級、高階,其中高階分設副高階和正高階。初級、中級、副高階、正高階職稱名稱依次是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此前多份調查報告顯示,從中級職稱(講師)晉升至正高階職稱(教授)的平均晉升時間

至少在10年以上

。而順利晉升的只是少數“幸運兒”,更多的還是未順利晉升的講師和副教授們,他們所花費的時間

可能不僅僅是十餘年,甚至有二十年、三十年

【關注】高校教師“職稱降級”,已成高校標配?

職稱要求,愈發嚴格

2021年1月,人社部、教育部印發《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劃定了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的基本標準。

【關注】高校教師“職稱降級”,已成高校標配?

各個高校的具體標準雖不盡相同,但評上副教授或是教授,不論是教學科研型還是教學為主型,都對教學工作質量、發表論文水平、課題研究情況等各方面有嚴格要求,並且

職稱越高,要求越高

。但這些只是可以參加評審的條件,真正的難關在於和其他參評的教師一同競爭有限的名額。能否評上高階職稱,不在於你有多強,而取決於名額多少以及對手有多強。

高校教授,不再是“鐵飯碗”?

如果說,“非升即走”是對青年教師的考驗,那麼“降級低聘”的這座大山,則壓到了中年甚至老年教授的頭上。在如今的高校競爭環境和改革政策下,辛辛苦苦晉升到教授,也可能會面臨降職稱甚至被解聘的風險。

打破教授終身制,或許是高校編制改革的又一重要訊號。

實際上,高校編制改革實行多年,從實際執行來看,不少高校雖然實行了聘用制,但還沒有改變以事業編為主體的用人制度,而是形成了當前事業編和聘用制並行的模式。即使熬過“非升即走”階段,拿到了事業編,也不一定就能一直保住“鐵飯碗”。

早在2006年,廣東省就出臺《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廣東高校決定大力推進以教師職務聘任制為重點的人事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的內容包括

破除職務終身制和人才單位所有制

,在高等學校工作人員中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同時,強化聘後管理

,完善人員流動和淘汰機制,在教師的任用上做到能上能下、能進能出,透過科學的考核體制,將不能履行教師職責或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予以調整或辭退。

2019年,《教育部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提到,要出臺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推行高校教師職務聘任制改革,加強聘期考核,準聘與長聘相結合,做到

能上能下、能進能出

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門釋出的《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到,深入推進崗位聘用改革,實施崗位聘期制管理,進一步探索準聘與長聘相結合等管理方式,落實和完善

能上能下、能進能出

的聘用機制。

【關注】高校教師“職稱降級”,已成高校標配?

這些官方檔案表明,高校編制改革正朝著打破終身制的方向推進。

關於高校事業編和聘用制的改革,一直以來都聲音不斷。今年全國兩會,民盟中央在關於高校預聘制的提案中建議:探索建立規範的高校預聘制度,高校應對教師隊伍建設,尤其是教師結構問題做長遠規劃;最佳化高校教師的分類評價機制,對於偏重教學的崗位應把職業安全性作為重點考慮因素,不宜實施過於苛刻的科研考核制度。

“智炬專注職稱 專業助評”

小編認為:任何制度在實施過程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高校體制改革也不例外。希望在這條制度探索之路上,高校能夠不斷完善政策規定,不辜負有能力、有才學的教授的辛苦付出,也能讓更多優秀的年輕教師脫穎而出,才盡其用。

小編也希望在職稱改革的過程中,每一個參加職稱評審的從業人員,能夠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能力,有機會的情況下多爭取機會,這樣在後面的職稱變化改革中,能脫穎而出,到後期退休之後可以有一個基本工資以上的保障。

如果有職稱相關問題,不太明白的都可以透過平臺來和小編評論區互動,小編每日為您解答您的困惑,陪同您順利通關。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