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為啥駁殼槍不作為德軍二三線人員的自衛武器?

駁殼槍的確曾被用在德國二戰時的軍隊中,而且有些一線軍隊也裝備了這款武器,只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並不具備普遍性。

為啥駁殼槍不作為德軍二三線人員的自衛武器?

以手槍來說,德軍並不缺手槍,他們有產量管飽的沃爾特P38,而且不指望靠手槍打仗。二三線部隊也不需要盒子炮,德國後期用膠合板和舊槍管組裝的毛瑟98k步槍一樣能用,mg42機槍幾乎每個步兵班都有,倉庫裡還扔了不少繳獲的武器。

為啥駁殼槍不作為德軍二三線人員的自衛武器?

陣地上架著盒子炮的德軍

德國人對武器其實沒那麼多挑揀的餘地,二戰時期除了遠在東方的日械,他們幾乎裝備了所有自己能摸得到的武器。

諸如美式加蘭德,湯普森,M1卡賓。英式老李,布倫,斯登。捷克的26,37機槍。以及蘇式的波波莎,波波斯,波波德,莫辛納甘,大盤雞,他們統統都裝備並且制式化過。

為啥駁殼槍不作為德軍二三線人員的自衛武器?

德軍從自己倉庫扒拉舊槍械裝備部隊簡直太正常不過,連許多98k都是一戰老槍改的。

所以,只要耐心翻找,我們還是能找到德軍使用毛瑟戰鬥手槍的身影的。只是德軍確實裝備盒子炮的數量有限,不具備實際意義上的普遍性。

為啥駁殼槍不作為德軍二三線人員的自衛武器?

盒子炮在一戰德軍手中也不算很多

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盒子炮早已停產,德軍手上也沒有多少,這很影響批次的制式化裝備。前面提到過的那些對手武器,無不是德軍在戰場上成堆成捆繳獲的東西,量大子彈多,能形成持續的後勤補給,砸了毀了也很可惜,所以才能被賦予制式名稱並批次改造和裝備。

為啥駁殼槍不作為德軍二三線人員的自衛武器?

中國德械部隊的畫風,伯格曼,捷克造,盒子炮

而毛瑟盒子炮數量太少了,它的歷史總產量也就100萬把,且絕大部分讓毛瑟賣到了國外,甚至大量賣給了蘇聯。德軍倉庫裡除了一堆一戰時期的9mm老“紅九”,還真搜刮不出多少盒子炮。

所以,二戰時期山窮水盡的德軍,能用上少量的盒子炮已經不錯了,它不可能大量存在和下發。

有人肯定會說,盒子炮那麼猛,何不再生產一堆出來?

為啥駁殼槍不作為德軍二三線人員的自衛武器?

毛瑟公司在20世紀30年代曾生產過盒子炮的全自動版M1932型,但比較搞笑的是,這型槍10萬支的產量中有7萬被中國包圓兒了,也就黨衛軍採購了2000支而已。

再之後毛瑟廠開始全力完成德軍的其它輕武器訂單,毛瑟手槍的規模生產完全停滯。

盒子炮再猛也只是個手槍,德軍並不缺手槍武器,只有極度缺乏火力的中國人才將盒子炮當大殺器。

而且盒子炮的加工難度非常大,比衝鋒槍還麻煩和昂貴,德國人哪怕造MP3008也不會重新造這玩意兒。

為啥駁殼槍不作為德軍二三線人員的自衛武器?

描寫華沙起義的波蘭劇《Miasto 44》,裡面出現了拿著盒子炮的偽軍

帝國垮臺前,有些二三線部隊甚至能分配到FG42傘兵槍和STG44突擊步槍,連潰退的法國黨衛軍都得到了這些物資。

一方面德國的生產能力被壓縮到極限,連水泥手榴彈,玻璃手雷和“人民衝鋒槍”都生產力。一方面卻嚴重缺乏軍隊,大量部隊被分割或膠著在外圍,得不到補充。

為啥駁殼槍不作為德軍二三線人員的自衛武器?

實際上,一戰時期的盧格P08手槍在德軍中地位更高,比起補充性採購的毛瑟C96,盧格槍和9mm帕拉貝倫彈才是德軍的最愛,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二戰。

配上蝸牛彈鼓,盧格一樣可以進行32發的連擊。

為啥駁殼槍不作為德軍二三線人員的自衛武器?

儘管盧格槍也存在昂貴和停產的問題,但二戰德軍中依舊裝備(或私人採購)了不少該槍。它們亦成為盟軍“戰場淘寶”的物件,人人以繳獲到盧格為榮。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