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系統解剖學筆記版本七(精編版)——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脊髓

多數人選擇的生活

是否更值得一過

01

來日方長

幾人來往

E

G

值得愛的那個人!

(一)名詞解釋

1.馬尾:腰、骶、尾部的脊神經前後根在椎管內下行到達相應的椎間孔在脊髓的末端連同終絲一起形成馬尾。

2.脊髓前角:在脊髓中央管的周圍是“H”形的灰質,每側灰質的前部擴大稱為前角。

3.脊髓圓錐:脊髓的末端變細呈錐形,稱為脊髓圓錐。它向下延續為無神經組織的終絲。

4.網狀結構:在灰質后角基部外側與白質之間,灰、白質混合交織混合交錯排布成網狀,故稱為網狀結構。

5.布朗-色誇綜合徵:脊髓半橫斷損傷後,損傷平面以下位置覺、震動覺和精細觸覺喪失,同側肢體癱瘓,損傷平面以下的對側身體痛、溫覺喪失,稱為布朗-色誇綜合徵。

6。脊髓節段:每一對脊神經前、後根的根絲附著範圍的脊髓構成一個脊髓節段,脊髓可分為31個節段。

(二)問答題

1.簡述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位於誰管內,上起枕骨大孔,下到第一腰椎下緣,脊髓外形呈扁圓柱形,全長粗細不均,上有頸膨大,下有腰骶膨大,脊髓末端縮細稱脊髓圓錐,其末端連終絲。脊髓表面有6條縱形的溝,前有前正中裂,後有後正中溝,此外尚有一對前外側溝,一對後外側溝,分別有脊神經前後根絲相連,脊髓頸段和上胸段後索表面有後中間溝,將薄束和楔束分開。

2.簡述脊髓和椎骨的對應關係。

上頸節(C1~4)大體與同序數的椎骨等高。下頸髓節(C5~8)和上胸髓節(T1~4)與同序數椎骨上方的第1節椎體平對。中胸髓節(T5~8)與同序數椎骨上方的第2節椎體相對應。下部胸髓節(T9~12)大約與同序數椎骨上方的第3椎體平對。腰髓節平對第10~12胸椎體,骶尾脊髓節約平第1腰椎。

3.簡述脊髓的內部結構。

在脊髓的橫斷面上可見脊髓的灰質,呈“H”形,前側膨大為前角,後側膨大為后角,前後角之間向外伸出側角,前後角之間的區域稱中間帶。灰質圍繞中央管,管的前後有灰質前連合和灰質後連合。脊髓的白質,由神經纖維構成,每側借前外側溝和後外側溝分為前索,外側索後索。在灰質前連合前方的白質稱白質前連合。灰質后角基部外側有灰白質混合區域稱網狀結構。

4.簡述脊髓的功能。

(1)傳導功能:上感測覺,下傳運動。脊髓內大量上行傳導束,將軀幹四肢的淺深感覺上傳到腦,如傳導深感覺的薄束,楔束,傳導淺感覺的脊髓丘腦束。脊髓內下行傳導運動的傳導束,支配調節前角運動神經元,如皮質脊髓束、紅核脊髓束等。(2)反射功能:脊髓作為一個低階中樞,有許多反射只通過脊髓完成,如排尿排便中樞在骶部脊髓,深、淺反射經後根傳入直接與前角運動神經元形成突觸而成反射弧。

5.試述脊髓上、下行纖維束的起止、走行及功能。

(1)脊髓後索內的薄束起於第5胸髓節以下的同側脊神經節細胞,其纖維經後根內側部入脊髓,行於脊髓後索的內側部。楔束起於胸4脊髓節以上的脊神經節細胞,其纖維經後根入後索並居後索外側都,兩者傳導的是軀幹四肢的位置覺振動覺和精細觸覺。(2)脊髓丘腦側束位於外側索的前部,脊髓小腦前束深面,該束由對側后角細胞發出纖維經白質前連臺交叉至外側索上行。傳導對側軀幹四肢的痛覺和溫度覺。(3)脊髓丘腦前束位於脊髓丘腦側束的前部居前索內,也是起於對側后角細胞經白質前連合交叉後至前索內形成上行的傳導束,傳導的是對側軀幹四肢的粗略觸覺。(4)脊髓小腦束:傳導軀幹和四肢的非意識性深感覺。(5)紅核脊髓束:興奮軀幹和四肢的屈肌。(6)前庭脊髓束:興奮軀幹和四肢的伸肌,調節身體平衡。

6.脊髓半橫斷時損傷了哪些傳導束?有哪些臨床表現?為什麼?

(1)同側皮質脊髓束損傷:橫斷面以下脊髓前角細胞失去了大腦皮質運動神經元對其的控制,表現為脫抑制後的機能釋放,即出現同側損傷節段以下肌肉痙攣性癱瘓,隨意運動喪失,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病理反射。(2)同側後索內的薄束、楔束損傷:來自同側肌肉,肌健、關節的本體感覺及來自面板的精細觸覺衝動傳導通路被阻斷,導致同側損傷平面以下的意識性深感覺及精細觸覺障礙。(3)同側的脊髓丘腦側、前束損傷:表現為對側損傷平面以下1~2個節段以下溫痛覺、粗觸覺喪失,但由於對側精細觸覺正常,粗觸覺的障礙不易被察覺。(4)脊髓小腦前、後束損傷:表現為平衡、協調運動障礙。

7。脊髓灰質前角、后角、中間帶各自主要核團的名稱及功能如何?

答:(1)前角:前角運動細胞,支配軀體運動。(2)后角:后角固有核、膠狀質等,接受軀體感覺。(3)中間帶:中間外側核,是交感神經的低階中樞;骶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經的低階中樞;中間內側核,接受內臟感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