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母親可能把這7種癌遺傳給下一代!篩查方法幫你找出來了!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快來看看吧

我們都知道基因會代代相傳,遺傳也是癌症的高危因素之一。仔細觀察,我們身邊其實就有很多家族癌症聚集現象。比如母親因為腸癌去世,多年後孩子也患上腸癌。

其實,癌症本質是基因病,很多癌症都有遺傳的傾向。

很多癌症都有遺傳的傾向

說到癌症遺傳,有個例子非常值得一提。

2013年5月,美國女演員安吉麗娜·朱莉在《紐約時報》上發表的文章《我的醫療選擇》提到:“我自身攜帶一個‘錯誤’的基因——BRCA1,這讓我有87%的機率患乳腺癌,50%的可能患卵巢癌。完成切除乳腺後,我的乳腺癌患病風險從87%降至5%,我的孩子們不必再擔心因為乳腺癌而失去自己的媽媽了。”

安吉麗娜·朱莉

朱莉稱,她的母親與乳腺癌搏鬥十餘年後,於56歲時去世。朱莉透過基因檢測,發現自己從母親那裡遺傳了同樣的突變基因,毅然選擇預防性地雙乳切除,這在當時非常轟動。與此同時,她的故事也讓更多人意識到癌症會遺傳,越來越多人關心,親人患癌是不是意味著自己也有很大風險。

“從癌症家族性聚集的現象到腫瘤分子流行病學的研究,都證明癌症存在遺傳傾向。”南方醫科大學腫瘤中心主任、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內科首席專家羅榮城2019年在中國科協“科普中國”刊文表示,癌症本質上是一種基因病——原本在正常細胞中發揮重要生理作用的基因,在某些條件下,如病毒感染、化學致癌物或輻射作用等,被異常啟用,轉變為致癌基因,誘導細胞發生癌變。

基因作為遺傳的基本單位,確實可能導致某些癌症的遺傳。不過,遺傳過程本身非常複雜,不同癌症的遺傳機率及遺傳基礎有很大差別。

通俗講,癌症遺傳有別於普通遺傳病,與“爸爸得什麼病,兒子就得什麼病”不同。

癌症的遺傳可能出現多人患不同癌症的現象,一個基因的致病突變可能導致多種癌症,例如brca1基因發生突變後,可能導致乳腺癌,還可能導致卵巢癌等。

比如宋美齡的宋氏家族,在民國時期是赫赫有名的四大家族之一。宋美齡其實就是一個癌症患者,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更不為人知的是,宋家兩代人竟然有6個癌症患者!

母親可能把這7種癌遺傳給下一代!篩查方法幫你找出來了!

著名的“宋氏三姐妹”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宋美齡的父親宋嘉樹死於胃癌,母親倪桂珍也死於癌症。大姐宋藹齡1973年死於癌症,二姐宋慶齡也因白血病(血癌)去世,最小的弟弟宋子良也死於癌症。

這7種癌症最容易遺傳

目前,人類對癌症的發生機制尚不完全瞭解,很多癌症的病因還不明確,已被證明具有明顯遺傳傾向的癌症有30餘種。羅榮城介紹,母親遺傳給子女的癌症中,以下7種比較常見:

母親可能把這7種癌遺傳給下一代!篩查方法幫你找出來了!

1. 乳腺癌

上世紀90年代,乳腺癌的易感基因BRCA1、BRCA2被發現,但僅有5%~10%的乳腺癌與基因遺傳有關。

一般情況下,家族中母親或姐妹一人患了乳腺癌,其女兒或姐妹患乳腺癌的機率比一般女性高3倍左右。

篩查方法——鉬鈀檢查

上海市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乳腺學組組長、復旦腫瘤醫院的放射診斷科主任顧雅佳2019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介紹,針對乳腺癌的X線檢查,又稱鉬鈀檢查,是目前診斷乳腺疾病簡單有效的篩查方式。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放射科行政副主任柴維敏解釋,對於超聲或磁共振等無法看出的微小鈣化灶,X影像檢查恰好比較敏感。加上拍好還有成片可供儲存,因此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國內均為首選。針對普通人群,《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推薦40-45歲的女性應每年做一次乳腺 X 線檢查,45-69歲女性每1-2年進行一次。

2. 卵巢癌

約20%~25%上皮性卵巢癌與遺傳因素相關。乳腺癌、卵巢癌、結直腸癌等家族史,都可能導致家族中女性成員的卵巢癌風險增加。

篩查方法——HE4與CA125聯合檢測

海南省腫瘤醫院婦科主任王儷樺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年齡越大,患卵巢癌的機率越大。很多中老年女性,在體檢時往往忽略對子宮、卵巢的檢查,甚至認為自己已經絕經了就不會患卵巢癌了,這種想法完全是錯誤的。往往老年女性到出現腹水症狀才發現患病,確診時已處於癌症晚期,為時已晚。目前,除了常規彩超檢查,更全面的卵巢癌檢測方法是HE4(人附睪蛋白-4)與CA125(糖類抗原)聯合檢測,經濟條件允許建議再做CTC(迴圈腫瘤細胞)檢測、PET/CT影像檢查,採用科學、準確的檢測方法為早期發現卵巢癌提供有利條件。

3. 結直腸癌

家族性結腸息肉易發展成結直腸癌,如果父母患有因上述疾病導致的結直腸癌,其子女患上同類癌症的可能性高達50%。

篩查方法——腸鏡

2020年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強調,大腸癌篩查從45歲開始,無論男女,每年 1 次大便隱血(FOBT)檢測,每10年1次腸鏡檢查,直到75歲。

但是作為腸癌檢查的有效手段,大眾對於腸鏡的接受程度同樣不高。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2018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從事消化科工作多年,一直讓我耿耿於懷的是患者對於胃腸鏡檢查的排斥和牴觸。他也在公開場合多次強調,超過45歲一定要做腸鏡,做一次腸鏡管你五年、十年沒問題,你不會得結直腸癌。

4. 胃癌

在所有胃癌患者中,有明顯家族聚集傾向的佔10%。

大量資料表明,家族腫瘤史,尤其是直系親屬的胃癌史是胃癌的危險因素。胃癌患者親屬比其他人患胃癌的危險性高2~3倍。

篩查方法——胃鏡+活檢篩查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消化科主任左秀麗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中指出,晚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不及20%,而90%的早期胃癌是可以治癒的。令人痛心的是,我國90%的胃癌發現時已是中晚期。而胃鏡檢查是胃部疾病診斷的一線方法,透過胃鏡+活檢篩查,胃癌其實是可以預防的。所以一定要及時根據具體病情和醫生建議進行胃鏡檢查,千萬不要等到病情惡化時才考慮做胃鏡。

5. 肺癌

日本一項調查顯示,肺鱗狀細胞癌患者中,35。8%有家族史;肺泡細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為58。3%。

篩查方法——低劑量螺旋CT

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也建議,肺癌高危人群,要進行低劑量螺旋 CT篩查。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楊宇飛2013年1月在健康時報刊文中介紹,由於胸部X光片解析度低,檢出率比較低,如果能用胸部X光片檢查診斷是肺癌,臨床常常就已經到晚期了,早期篩查意義不大。

楊宇飛建議,用CT檢測肺癌,其解析度高,肺癌腫瘤在1釐米,甚至0。8釐米時即可被查出,因此建議50歲以後的中老年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體檢中把X光片換成低劑量CT。

6. 子宮內膜癌

據統計,在所有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約5%是由遺傳性因素導致的,這些患者的發病年齡要比散發性子宮內膜癌患者平均年齡小10~20歲。

篩查方法——B超檢查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瘤科副主任醫師任玉蘭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子宮內膜癌早期篩查方法中,最簡便有效的就是B超檢查。B超檢查可以瞭解子宮大小、子宮內膜厚度、有無回聲不均或宮腔內贅生物,有無肌層浸潤及其程度等,其診斷符合率達80%以上。由於子宮內膜癌患者肥胖者甚多,因此經陰道超聲比經腹部超聲更具優勢。由於B超檢查方便及無創,因此成為診斷子宮內膜癌最常規的檢查,也是初步篩查的方法。

此外,如果B超提示子宮內膜增厚、或者有腫塊,那麼就需要做分段診颳了。分段診刮是確診子宮內膜癌最常用、最有價值的方法。

7. 胰腺癌

5%~10%的胰腺癌患者家族成員也有該病的病史。若多於一位直系親屬(即父母、親兄弟姐妹、子女等)罹患該病,其患病機率會大幅增加,且常在50歲之前發病。

篩查方法——超聲內鏡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鏡科主任楊秀疆2017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超聲內鏡,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超聲胃鏡,是一種可在胃或十二指腸內以最近距離對胰腺進行個體化、實時掃查,可提供胰腺實質的高解析度聲像圖,甚至檢出直徑小至5mm的胰腺異常回聲,被認為是目前診斷胰腺腫瘤最敏感方法。研究表明對於胰腺小腫瘤,實時動態的超聲內鏡檢查比增強CT更加準確和敏感。

參考資料:

[1]2019-01-09科普中國《一個殘忍的事實:父母可能把這8種癌「遺傳」給下一代》

[2]2019-11-01健康時報《X線、超聲、磁共振…乳腺癌篩查方法怎麼選?專家這樣說》(尹薇)

[3]2018-07-17健康時報《腹脹排查卵巢癌》(海南省腫瘤醫院婦科主任王儷樺)

[4]2018-07-20健康時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早發現一例癌挽救一個家》

[5]2019-03-19健康時報《全球超半數胃癌在中國》

[6]2013-01-24健康時報《數數不靠譜的體檢專案》

[7]2018-07-17健康時報《查子宮內膜癌首選B超》(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瘤科副主任醫師任玉蘭)

[8]2017-12-08健康時報《診斷胰腺癌超聲內鏡最敏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鏡科主任楊秀疆)

本文首發:健康時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