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養老院裡的老人,你們的老人,你們的老人,我們的服務,我們來了!

養老護理員在與一些老人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該如何妥善處理呢?本文分享一些案例和處理方案。

養老院裡的老人,你們的老人,你們的老人,我們的服務,我們來了!

案例

1. 挑撥家屬與養老院關係的老人

喬阿姨兩個月前被女兒送進養老院,她和護理員王姐、同室老人相處還不錯。可每當女兒來看望,喬阿姨不是和女兒哭訴王姐煩她小便、不給她喝水、不給她吃零食,就是哭訴被其他老人欺負、院裡不管等等。

面對喬阿姨女兒激動的質問,院方和護理員王姐常常要找很多證人以示清白。

2. 要求完美,喜歡“找茬”的老人

護理員劉姐服務的96歲的王阿姨是一位特喜歡“找茬”的老人。

新年時,劉姐準備將王阿姨的衣物拿到洗衣房機洗,她說什麼也不同意,堅持讓劉姐手洗。

隨後,王阿姨發現劉姐帶著橡膠手套清洗,大發雷霆,要求劉姐在她面前重新清洗。

還有一次,劉姐因故需要提前兩小時下班,由下一班護理員提前接替,這也讓王阿姨不滿,竟然說,“走吧,走吧,出門讓車撞死,不得好死。”不知這是糊塗話還是明白話,因為這事兒,劉姐委屈得直抹眼淚。

3. 脾氣倔強、性格固執的老人

何阿姨患有糖尿病。有一天,她想念兒子,要求護理員給兒子打電話。可當時正值打飯時間,護理員說,“我先給老人們開晚飯,回來立即打。”這讓何阿姨極為不悅,拒絕用餐,5點鐘就躺到床上休息,再為她打電話已經晚矣。

但就在晚餐前,護士為何阿姨注射了姨島素,如不及時用餐,何阿姨很可能因低血糖休克。意識到這點,服務人員一個挨一個進房間賠禮道歉,但何阿姨始終不予理睬。

解決方案

1. 提高認識,掌握多種服務技巧

對於養老院或者居家養老組織而言,除非老人觸犯以下原則:

危害養老院消防等公共安全;

長期私佔公共資源,對他人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私下行賄受賄,對養老院廉政建設造成惡劣影響;

發生人身傷害或觸犯相關法律法規……

否則,老人身上所發生的一切,都是應該被理解和被包容的。護理員從正式為老人提供服務的第一天起,就應該意識到這一點。

養老院裡的老人,你們的老人,你們的老人,我們的服務,我們來了!

而面對“難纏”的老人,其實有很多方式方法:

(1)打好關係基礎

平時和老人建立親密關係,老人會給熟悉或喜歡的人“面子”,事情就較容易解決。

(2)尋找“權威資料”

要扭轉老人某些偏激或存有偏見的觀點,就必須找到比老人觀點更具權威的資訊來源,如社會的核心價值觀,被社會所熟知的個案,專家的意見等等,讓這些資料成為溝透過程中的重要論據。

(3)增加業餘活動

在護理員做好服務的同時,應多鼓勵老人參加各種活動,老人的業餘時間過得很充實,自然就無暇“搬弄是非”了。

2. 透過多渠道合作,重新贏得老人認可

個別老人對護理員反感甚至有意刁難等情況,是養老院經常遇到的問題,這常常是多種原因相作用的結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學會解決之道,重新贏得老人的信任。

(1)反思自身行為

如果老人突然變得“難纏”,護理員應先反思自己的行為:老人平時很合作,唯獨這次有意刁難,是不是因為自己工作沒做到位,還是工作方法不對、工作態度不好,才引起老人的反感?

(2)讓第三方出面

當老人百般“刁難”時,可以請護理組長或老人願意親近的護理員,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從側面瞭解老人牴觸或刁難的原因。此時護理員要站在老人的角度考慮老人為何這麼做,才能對症下藥。

(3)取得家屬的信任與支援

如前文案例1中提到的喬阿姨,可以請其子女暗中觀察、抽查來訪、檢視監控錄影等,從而瞭解真實情況。

剛入住的老人常會出現類似喬阿姨的情況,究其緣由,大都是老人害怕被子女遺棄,想得到子女的加倍重視,對養老院未來的生活充滿不安。養老院應讓家屬和老人多溝通,透過多方努力幫助老人消除恐懼。

3. 讓理解成為彼此溝通的橋樑

生活在養老院的老人,有著與普通人一樣的情感,甚至更加細膩而脆弱。有時,他們想得到更多的“關注”,有時是因為心靈上的“孤獨”。

(1)護理員要深入老人的世界

這樣才能真切感受他們的內心,才能理解他們的“挑剔”、“刻薄”甚至“難纏”,是那麼的“脆弱”與“無奈”。

老人原本就年老多病,除了絕食等做法之外,他們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表示“抗議”,讓大家足夠重視呢?這是年輕人很難體會到的。

(2)養老院的管理者應理解護理員的心酸

護理員常常是委屈的承受者,遭到惡意的言語攻擊、侮辱等雖然是個別情況,但對護理員的傷害是不容忽視的。

在確認護理員本質上並無過錯或無大錯的基礎上,應與護理員緊緊站在一起,對個別老人惡意言行給護理員造成的精神傷害表示感同深受。

讓護理員瞭解,雖然要因為老人的怒火不斷認錯,但對管理者而言,她/他仍是一名優秀的護理員。

養老院裡的老人,你們的老人,你們的老人,我們的服務,我們來了!

4. 讓“正確”與“錯誤”失去原本的意義

在很多“難纏”老人心中,自己的所作所為一定是正確的。

一般來說,護理員

要想幫老人疏導情緒,只有先把錯誤往自己身上攬,甚至要學著“理解、支援”老人的觀點

畢竟,先穩住老人情緒,才有繼續交流溝通的可能。

而在危急情況下,日常思維中的“正確”與“錯誤”根本沒有意義,保護老人才是最重要的。在賠了無數個不是後,雖然老人還是會表現出不悅,但其內心有一種獲得心理強勢的滿足感。

如何讓老人從“死衚衕”裡走出來,比較可行的方法是給老人提供多種選擇。

如前文案例3中的那位拒絕吃飯的何阿姨,讓她吃“情緒爆發誘因”的晚餐已經是不可能的。

首先要讓護理員把飯拿出去,把“情緒干擾源”清理出場;

然後由第三方幫老人給兒子打電話,經過與兒子通話,老人氣憤的情緒會稍加緩和;

再問老人要不要換點別的食物,並幫她重新準備好。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的堅持也將會逐漸“軟化”。

如果您也曾遇到上文這樣的事件,也曾得到妥善處理,歡迎留言分享經驗。

本文資料參考:愛普雷德智慧養老,縱橫房地產,搜狐新聞

END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