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PICC 導管拔管的適合時機

PICC

化學藥物治療,簡稱化療,是針對惡性腫瘤的三大治療手段之一。由於化療藥物可刺激外周靜脈的內皮細胞產生靜脈炎,因此多數腫瘤患者會選擇從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以下簡稱 “PICC”) 進行化療給藥。而拔管時機是多數化療患者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本文將介紹 PICC 的拔管時機、以及影響拔管時機的各種因素。

PICC 導管拔管的適合時機

PICC 的定義和優勢

PICC 是經患者外周靜脈穿刺置入的中心靜脈導管,且是一根細而柔軟的靜脈輸液導管。它透過患者一側手臂的肘部或上臂淺靜脈置入,直達靠近心臟的大靜脈內,為患者開闢了一條方便、安全、有效的靜脈輸液通道。

PICC 置管的優點包括

減少患者反覆穿刺的痛苦;

減少藥液在輸液過程中的滲漏及對區域性的刺激,特別是消除了化療藥物對區域性刺激的毒性反應;

輸液過程中患者仍可活動自如、沒有疼痛感。

PICC 留置時間及拔管指徵

根據我國《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範》的相關規定,PICC 留置時間不宜超過 1 年 (具體時長可參照相關產品使用說明書) 。腫瘤患者一般留置 PICC 的時間為 3-6 個月,完成治療後給予拔管。

PICC 導管拔管的適合時機

計劃性拔管

當患者化療結束,且不再需要導管進行靜脈治療時,其主診醫生將開具拔管醫囑。拔管前,相關醫護人員將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讓患者清楚瞭解拔管可能引發的併發症及相應的處理措施,並且簽署拔管知情同意書,之後護士會幫助患者進行拔管。

PICC 導管拔管的適合時機

非計劃性拔管

患者 PICC 留置期間若出現導管相關的血流感染、血栓形成、嚴重的面板過敏等無法處理的併發症,則醫務人員往往會建議將導管拔除,並處理相關併發症。

非計劃拔管的原因

導管堵塞

若患者在化療期間發現輸注液體無法輸入或滴速變慢時,請務必及時通知相關醫護人員進行處理。若輸注不通暢而且無法抽出回血,則表示管路有可能堵塞。

PICC 導管堵塞可分為血凝性和非血凝性堵塞。

據相關研究顯示:血凝性堵管可利用負壓抽吸的方式進行導管再通。若再通失敗,應考慮為患者拔管。

非血凝性堵管指的是當黏稠性藥物 (如脂肪乳、氨基酸等藥物) 貼在導管壁,導致導管堵塞。此外,當藥物之間存在配伍禁忌、形成不溶性的結晶時,亦會導致導管堵塞。針對此類情況,可使用溶解劑使導管再通;如果再通失敗則只能拔管。

導管相關的血流感染

導管留置期間,患者若出現發熱、寒戰或穿刺點的面板紅腫、化膿等症狀,則有可能是發生了導管相關的血流感染。

針對此種情況,主診醫生會為患者進行血培養。如下幾種情況是需要立即拔管的:患者導管血與外周血培養出同一種細菌;導管血報陽時間早於外周血 2 小時;導管血的細菌菌落數比外周血高出 3 倍以上,即可明確診斷為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當患者使用導管輸液出現寒戰連續 3 次,排除其他因素,考慮可疑導管細菌定植,也需要立即拔管。

PICC過敏性皮炎

PICC過敏性皮炎多發於敷貼或膠布固定部位的面板位置。當該位置的皮膚髮生瘙癢、皮疹或水皰,則表示 PICC 過敏性皮炎已經發生,其分級可分為三度:

輕度表現為紅斑、散狀丘疹,輕度瘙癢;

中度將出現瘙癢加重,有水泡,但無面板破損;

重度可出現大皰、糜爛、滲出、面板破潰等。少數患者嚴重時可出現發熱、畏寒、噁心、頭痛等全身症狀。

當患者出現重度面板問題時,且透過更換敷貼、消毒劑、使用面板保護劑等治療後其皮炎情況仍未得到好轉者,可考慮拔管。

靜脈血栓形成

患者置管肢體上臂圍增加 > 2 釐米,伴有腫脹疼痛症狀,建議其做血管彩超檢查以明確是否存在靜脈血栓形成。淺靜脈血栓形成後,腫脹疼痛症狀較輕或無臨床症狀,可以拔管。

若深靜脈如肱靜脈、腋靜脈、鎖骨下靜脈出現血栓形成,則不宜立即拔管;應請血管外科相關專家進行會診,使用抗凝劑低分子肝素 5000 U 皮下注射,每 12 小時 1 次,10 - 14 天后用超聲複查,再酌情拔管。

導管脫出

當導管不慎脫出 > 5 釐米時,患者可先進行胸部 X 線檢查,瞭解導管尖端位置。如導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靜脈口或已不在上腔靜脈內,輸注刺激性強的藥物會存在風險,建議立即拔管。

撰稿:梁曉穗

審稿:廣州泰和腫瘤醫院門診部 彭亮 黃燕華

組稿: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環境專業委員會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