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岑少宇:“經絡”圖片好看但無用,來談談經絡的本質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岑少宇】

2021年4月1日,中國科技網以“科技日報”訊的名義,發表了一則簡訊,稱“科研人員首次清晰觀察到沿人體經絡穴位遷移的連續熒光線”。

岑少宇:“經絡”圖片好看但無用,來談談經絡的本質

不過據網友“洹水之濱”考證,“翻閱《科技日報》數字報平臺,3月30日、3月31日、4月1日和4月2日多日報紙的全部8個版面,並未找到相關內容。”

雖然《科技日報》出於種種考慮沒有放在版面上,但報道的這項研究,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並非“愚人節玩笑”。

可臨近假期,網友們很悠閒,直接按揭批愚人節謠言的規格,把雜誌和研究單位扒了一遍。

研究內外的生意“經”

首先,組織研究的什麼“新奧集團的生命科技研究院”,是個“遇事不決,量子醫學”的跨界先鋒。

岑少宇:“經絡”圖片好看但無用,來談談經絡的本質

其次,雜誌太爛。當然,我們不能光憑影響因子的高低,就把雜誌和論文一棍子打死,但是有人爆料說雜誌是收2250美元版面費的……這就有點那啥了。

岑少宇:“經絡”圖片好看但無用,來談談經絡的本質

再者,觀察者網發現,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博導張維波(Wei-Bo Zhang)是作者之一,論文標註的所屬機構為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但新奧集團生命科技研究院網站顯示,他同時也是專家團隊成員,論文上的標註不完備。

研究雖然在致謝裡提到了新奧集團的資助,但研究者也是新奧生命科技研究院的成員,最好是寫清與商業團體的利益關係,而不是讓讀者自己去“發現”。

在不寫清“利益相關”的情況下,還隱去張維波與新奧的聯絡,當然令人懷疑是否只是疏忽那麼簡單。

也有人認為,這些都不是問題,扒論文外的問題,不正說明論文沒問題麼?

只可惜假期太長,網友太閒(我就不怪袁隆平了,俗套)……最終,乍一看挺“科學”的論文,本身也被列出一些疑點。

觀察者網網友exlion表示:“熒光素鈉是比較常用的染色劑,肉眼看呈橘黃色,因為容易和血管和面板混淆,醫學觀察通常是用鈷藍色濾光片觀測(此時呈現出的是綠色,不會和血管顏色混淆),常用於眼科及血管造影等。這個所謂的造影實驗照片不知道為什麼不透過鈷藍色濾光片來拍照,明明這樣可以使得造影更加清晰。”

觀察者網網友“臉9”補充了一個疑點,需要排除干擾(假陽性)的實驗照片沒有用濾光片,倒是對照組用了濾光片。

其實,論文裡寫明用了500奈米“長波通”濾光片,但呈現出來的圖片確實是兩種樣態,雖然不是什麼造假的鐵證,給人的感覺總有點怪怪的。

岑少宇:“經絡”圖片好看但無用,來談談經絡的本質

從結論看,作者稱19次熒光素鈉試驗中,有15次出現了線性路徑,有一些壓根沒有反應。但即使在15次“成功”試驗裡,也有各種情況,比如斷斷續續的,還有進入血管的,對於各種型別的數量並沒有完全交代清楚。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恰恰是這樣“半明半暗”的發現有巨大的商業潛力。

人人都有血管,如果往血管裡注射熒光劑,理所當然都會顯示出血管,但所謂“經絡”卻有人通,有人不通。

只要是看過武俠小說的人,都能馬上想到什麼“打通任督二脈”“打通全身經絡”。如果人們相信這是事實,而且“科學驗證”經脈不是人人皆通,那麼將來推出一款幫助你“打通經絡”的裝置,豈不是順理成章?要你8萬一點都不貴。

總體而言,論文樣本小、差異又很大,難以得出確切的結論。且不說其他人是否能驗證出最理想的結果,也就是那幾幅最閃耀的、被人質疑PS的圖片,作者們自己就很難普遍復現。

還有人認為,對於血管與淋巴管的排除,什麼投影啦、超聲啦,方法太繞彎,同時也有在這方面為論文辯護的。而擴散速度沒有詳細的記錄與探討,是顯而易見的失誤。

但我覺得這些都已經不是重點了,關鍵在於這樣一個研究,並沒有給出多少新東西。

經絡顯影示蹤不新鮮

經絡顯影示蹤這事,早在幾十年前就有不少人用同位素做過了。

論文作者們難以迴避這一事實,但只是在開頭簡單地說:“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們一直試圖用現代技術證明經絡的存在……許多實驗試圖尋找經絡和穴位獨特的生物物理特徵,包括電、聲、熱、光、磁性、同位素和肌電特性”。

作者在討論部分也只參考了90年代的幾篇關於同位素顯影的研究。

其實,20世紀80年代初,歐洲學者就用γ照相機觀察到30cm的經絡線,國內高度重視,把“經絡研究”納入國家“七五”攻關計劃。

如中國中醫科學研究院孟竟璧,就在1987年發表了《用同位素示蹤法顯示經絡循行的初步研究》。

岑少宇:“經絡”圖片好看但無用,來談談經絡的本質

“七五”攻關並沒有攻破難題,“八五”和“九五”期間,又連續進行了兩個國家級經絡“攀登計劃”專案。

雖然經絡難題依然無解,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放射顯影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用32P放射自顯影技術對手三陽經循行路線示蹤的初步研究》。

岑少宇:“經絡”圖片好看但無用,來談談經絡的本質

可說到底,顯影示蹤的成果,只是非常小的一方面,並不能證明顯影通道具有生理功能,更無法解答醫生們最關心的臨床問題。而與經絡最相關的臨床問題,無疑就是針灸。

中國以及美歐的研究人員在驗證針灸有效性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單說隨機對照試驗都可謂是“汗牛充棟”。

目前已經有一些病症的針灸治療,即使在要求最高的隨機對照實驗的“綜合評價”,比如Cochrane系統評價中,也能被認定為有效。

當很多針灸臨床研究得出積極結果後,頂尖研究人員顯然對具體的作用機制更感興趣。而顯影示蹤本身,在其中只能起到非常有限的輔助作用。

相比之下,部分穴位的低阻現象、離子濃度等理化性質,在最初發現時就更有啟發性。而如今像針灸的鎮痛作用,也已經有了較為令人信服的機制闡釋。

網友們吐槽,“發現”經絡這種“諾獎級”成果,為什麼發在如此普通的雜誌上。其實,這個研究一點都不“諾獎”,甚至連邊都摸不上。

神經學家們已經能解釋、甚至證明部分針灸的作用機制,比如:

橫斷腦髓後,針刺家兔“足三里”增強小腸運動的效應在大部分實驗中仍然存在。但若將腰骶完全破壞,針刺的作用即消失。說明在沒有高階中樞參與的情況下,針刺對同節段神經支配的胃腸運動的影響,仍可透過脊髓反射而實現。

但顯然這都達不到“諾獎級”,何況新奧的研究呢?

徹底攻破經絡問題,或許夠得上“諾獎級”,不過我看誰也拿不到……因為這關係到經絡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經絡綜合學說”

前面提到,關於針灸的論文已經非常多,再加上穴位、經絡等關鍵詞,可以搜到大量文獻。即使只選取其中的隨機對照實驗,也有許多整理、分析工作要做。

但根據筆者現在掌握的資訊,已經可以拋磚引玉,

提出經絡的“綜合學說”。所謂“經絡”,是具有臨床意義,特別是對非刺激區域有生理作用的,部分神經系統、免疫淋巴系統、血管、筋膜(結締組織)、組織間隙通道等的綜合系統

乍一看,這一學說豈不是和稀泥的大雜燴?但正如波粒二象性是基於研究結果的綜合,而不能被稱為大雜燴一樣,筆者的“經絡綜合學說”也是基於現有研究的合理推論。限於篇幅,只能簡單介紹。

首先,是物質通道與“功能線”的綜合。

任何可靠的針灸作用,必定有物質實體的基礎,必定有相關的傳輸通道。然而,傳輸通道不必然就是“經絡”,至少部分經絡具有“功能線”的意義——注意絕非全部。

從傳統醫學自身來說,有“寧錯穴,不錯經”的說法。

從現代醫學的驗證來說,在經上沒有穴位的地方設定對照組,也被普遍認為是錯誤的,有些研究會得出與穴位刺激較為接近的結果。

還有研究發現,穴位與筋膜(結締組織)密切相關,很多都在筋膜和面板的“連線處”。而且一些穴位已證實有高傳聲、高導光現象,如果切斷筋膜,這些現象也會消失。

岑少宇:“經絡”圖片好看但無用,來談談經絡的本質

扎針時的旋轉產生巨大的擾動,研究人員認為圖C的金針比圖D的不鏽鋼針更粗糙,更能牽動

研究人員推測,扎針的動作會透過筋膜牽動深處的神經系統,從而發揮作用。那麼,非穴位點的經絡下面不也可能存在這樣的筋膜與神經系統的聯絡嗎?

總之,刺激部分經絡也會產生一定的生理作用,因此經絡並非是“虛擬”的線、也不是單純的穴位連線,而是某種“功能線”。但傳統上的“經絡”未必都是真正的功能線,需要現代醫學的臨床驗證。

“綜合學說”

從根本上反對部分中醫界人士與愛好者青睞的“經絡虛擬”、“經絡虛化”的假說

中醫發生的概念虛化,包括經絡的虛化,成為重要觀點之一也是晚近才有的事情,主要是對近代醫學漸漸興起的“應激反應”。

而當代部分人仍舊堅持這樣的觀點,也是面對“找不到經絡”這一現實的逃遁。否認經絡的人認為,“手術從不考慮是否切斷經絡”,這在邏輯上看似很難辯駁,面對類似的質疑,有些人就把逃遁堅持到底,倒是一個“合理”的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關於經絡的整體論、系統論、調節論等等,從大方向上說,當然是可取的,但如果侷限在這般定性,不重視對微觀機制的研究進展,有可能蛻變成另一種形式的“虛化”逃遁。

但另一方面,除了“功能線”,物質通道也是不可迴避的問題,“功能線”不必然等於主要的物質通道。

古人對經絡的認識也有通道性質的認識,今人更是有許多關於物質通道的研究需要吸納進來。

“綜合學說”主張一方面透過臨床研究,完善“功能線”去偽存真的釐定,另一方面,完善物質基礎與通道的鑑定,最終形成一個“功能線”與通道都得以充分闡釋的體系。

但通道的問題並不簡單,涉及到“綜合學說”的第二個“綜合”——

那就是

各系統的綜合

現有多種涉及到通道的重要經絡假說,往往都有一定證據支援,沒有必要自我設限,硬要支援或否定某一種。當然,裡面會有一定的主次。

探討經絡與針灸作用,神經系統顯然居於相當重要的地位。但如果說經絡就是神經系統,那簡直是世紀玩笑,藐視古今中外那麼多研究者的智商。

比如,前面提到的穴位上的筋膜與神經系統很可能有聯絡,但也沒有人會把結締組織歸入神經系統,可如果單單以結締組織為經絡,則遠遠不能涵蓋全部經絡、穴位,並解釋所有現象。

同樣地,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的協同作用,也已經在針灸研究中深度“繫結”。有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與它們密切相關的血管當然不可能“撇清干係”。

組織間隙也是通道之一,早在上世紀就有人提出與經絡相關的可能性。但沒有證據認為,針灸相關的物質主要透過組織間隙移動,目前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排除其他通道的參與。

而且各種細胞在刺激下都有可能產生反應,釋放細胞因子,並非只有神經系統會釋放。而不同的因子可能沿不同的通道輸送。一次針灸本身就可能透過多個系統產生複合的作用,可見“綜合”的重要意義。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傳統醫學中,書籍中有不少將血管指為經絡的內容。古代也有在不同部位針刺放血的做法。顯然,都與現在的認識有所不同。

我們對經絡的理解是在不斷演變的,不能侷限在古書、甚至一兩本古書裡。既不能因為古書的錯誤而否定全部,也不能認為古書全部都是真理。

以往很多人苦苦尋覓單一組成的經絡而不得,就是戴著鐐銬跳舞,迷信古書。一棍子打死的否定者,則是從另一個角度迷信古書,認為只要古書有錯,那麼一切皆錯。

但古書本身自相矛盾的事情就多了去了,一切應當從實證出發。

最後,則是強調臨床治療手法的改良與醫學研究的“綜合”。

此前人們提出“神經-血管”“神經-內分泌”等等假說,然後在發展過程中,有人就不斷新增短橫符號和名詞。

“綜合學說”從實體的涉及範圍上,當然與之類似,是開放的、發展的,可以不斷新增的,但如果像那樣單純羅列名詞,容易使初學者與受眾,迷失於碎片中。

而且,羅列的闡釋方式,也體現出重機理、輕臨床的意味。當年在對經絡攻關後,產生了“三派兩流”的學派,但也受到了批評:

“在針灸治療方案的五大關鍵因素中,涉及到兩個基本問題:取穴組方和針刺手法。經絡現代本質研究的‘三派兩流’對這兩大問題的指導作用遠遠不及傳統體系更為有效。”

這樣的評判,用在“羅列派”上,也很合適。

“綜合學說”要的不僅是機理的突破,即使在“功能線”與物質基礎、傳輸通道等方面都取得了大規模的進展,還是要呼籲對臨床應用的整理與修訂,重視兩者的結合。

經絡不僅體現了傳統醫學對人體的理解(儘管古書原文可能存在大量的錯誤),還是古代行醫的工具,如同標在人體上的手冊,簡便易行仍是有現實意義的。

醫學不僅是科學問題,也是社會問題,人們需要價廉物美的診療手段,改進針灸的臨床應用是非常有價值的。而“羅列派”顯然忽視了這一點。

更何況,“羅列派”本質上完全可以基於現代醫學構建,如有必要,甚至可以拋開任何傳統醫學元素,但如果保留一個相對簡明的實踐體系,傳統醫學的用詞可以在其中煥發光彩。

目前的情況是,機理研究離不開臨床,但反過來指導臨床的意識還不夠。

當然,現在對經絡的認識,大量沿用過去的說法,在實踐上也還沒有足夠的研究能夠支撐對經絡與針灸取穴組方的大規模修訂。

但在未來幾十年內,可以預期研究成果會越來越多。現在提出“綜合學說”,如果能在未來不僅鼓舞跨系統的“綜合”,更鼓舞機理研究與臨床應用的“綜合”,並大幅改造傳統醫學的認識,那麼可以說,恰是最好的時機。

結語

在《賣柺》的小品裡,趙本山說了句:“你跺你也麻”。

古人面對人體這個“黑箱”,極可能正是從“你按你也麻”的一些表面現象入手,逐步發現穴位,再從一些止痛現象等梳理經絡,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然而,古人在缺乏現代統計學、現代技術的條件下,無法保證總結的經驗都具有真正的實效,更無從把這一複雜的體系分辨釐清。

中醫既然有厚重的歷史積澱,就更要用辯證唯物的眼光去看待,不能對古人抱有過高期望,否則反而會受侷限、走彎路,或者走到另一面,不容忍古人的任何錯誤。

數十年來,研究經絡與針灸的歷程本身就是最好的例證。我們見過尋求單一答案的各種無用功,見過單純的全盤否定,也見過一丁點似是而非的發現,就引發“轟動”,甚至最終反過來逼出人命。

岑少宇:“經絡”圖片好看但無用,來談談經絡的本質

朝鮮人金鳳漢曾發現所謂的“鳳漢小體”,一度被認為破解經絡奧秘,在中朝等國引發轟動與熱潮,但最終未獲證實,金鳳漢自殺。圖為朝鮮發行的金鳳漢郵票。

複雜的人體,為何一定要有簡單的答案?對於複雜現象的研究,千年的歷史積澱加上數十年的現代研究積累,“綜合”不正是順理成章,勢在必行嗎?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