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網紅神器”讓駝背有救了?

一提起駝背,許多人腦海中會立刻浮現出“宰相劉羅鍋”的畫面。其實駝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脊柱變形,是胸椎後凸所引起的形態改變。正常人的脊柱從側面看是呈S形的,有4個生理彎曲,分別是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前凸、骶椎後凸。當各種原因造成胸椎生理後凸曲度變大時,就形成了駝背。

“網紅神器”讓駝背有救了?

01

成因:被動或主動

造成駝背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被動型和主動型。

什麼叫被動型呢?簡單來講就是由疾病造成的胸椎後凸,個體只能被動地接受這種畸形。常見的病因包括強直性脊柱炎、維生素D缺乏(可造成小兒佝僂病和成人骨軟化症)、舒爾曼病(少年駝背症)、黏多糖病、骨質疏鬆症等。

另一種駝背叫主動型或者習慣型,是由於個人原因造成的。比如經常趴在桌子上寫作業的學生黨、辦公室裡久坐不動的上班族、愛玩手機的低頭族,以及開車一族。主要是平時姿勢不良,坐久了就會下意識地將脖子往前伸,腰腹放鬆往後移,日積月累就會導致背越來越駝。

02

矯正帶成為“網紅”

現在的駝背矯正帶多種多樣,但其原理都是透過外力矯正的方法改善姿勢。商家宣稱,矯正帶可以調整脊柱兩側肌肉的力量平衡,維持脊柱的正常狀態,從而達到矯正脊柱側彎、糾正含胸駝背的目的。一些矯正帶甚至還加入了很多酷炫的元素,比如智慧監測、角度感應、震動提醒等,儼然已經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

從大多數商家提供的矯正帶治療前後對比照片來看,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對那些經常趴在桌子上寫作業的學生黨,在家長眼中,矯正帶簡直就是治療駝背的神器。一時間,許多牌子的矯正帶也成了治療駝背的“網紅”。

03

矯正駝背靠譜嗎

駝背分為被動型和主動型。被動型駝背,比如強直性脊柱炎之類的疾病所造成的駝背,脊柱的骨骼系統形成了僵硬的骨性畸形,就像一棵生長多年的歪脖樹一樣,即便使用矯正帶,也難以將畸形糾正,所以起不到矯正的效果。真要矯正還需要從病因入手,往往最後要靠手術來完成。

對於主動型駝背,由於脊柱尚未形成骨骼畸形,主要問題是肌肉失衡,因此屬於柔軟性駝背。透過調整姿態是可以恢復的,此時使用矯正帶有一定效果。

04

使用越久效果越好嗎

既然矯正帶可以矯正主動型駝背,那是不是戴得時間越長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

脊柱的各個方向活動是由多組肌肉協調控制的,比如我們要做背伸的動作,背伸的肌肉會收縮,屈肌會放鬆。我們首先要明白一個概念:體態的矯正需要對薄弱肌群進行主動鍛鍊加強,而對用力過猛的肌群進行被動拉伸和放鬆。

長期駝背體態導致脊柱的屈肌和伸肌失衡,我們需要把薄弱的背伸肌肉練強,比如豎脊肌、背闊肌、斜方肌等。肌肉是用進廢退的,而且肌肉非常“聰明”,一旦可以“省力”就會立刻“消極怠工”。如果長時間佩戴駝背矯正帶,脊柱背伸主要靠矯正帶來維持,背伸的肌群就會“出工不出力”,久而久之可能發生肌肉萎縮。這樣就會出現一個情況:孩子戴上矯正帶,背部挺直了;把矯正帶取下來,背又塌下去了。

也就是說,身體被外力(矯正帶)掰回正確位置,不等於薄弱肌群被鍛鍊,對疲勞的肌群也沒有放鬆作用。長期佩戴,肌肉得到鍛鍊的機會越來越少,反而不利於脊柱健康。矯正帶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糾正不良姿態還是要靠加強鍛鍊,增強背部肌肉力量。

05

科學鍛鍊也能矯正駝背

給大家介紹兩個非常簡單,且能有效矯正駝背的動作:

1。飛燕展翅:雙手相握,置於臀部,頭頸部後仰,挺腰背伸。雙手向遠端滑移並儘量背伸,感受到雙手與頸腰的後仰是對抗的,保持10~20秒。

2。抱椅背伸:端坐於辦公椅,雙腳放鬆分開與肩同寬,雙臂後伸環抱椅背,將臀部緊貼椅背,將胸部緩慢向前挺,感受胸前擴張和後背收縮緊張感,維持10~20秒。緩慢回到初始位,稍停留後依次重複10~15次。

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王逢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