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貪吃與厭食同時存在?追求極端刺激?當心是雙相情感障礙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實習生 林姝含 通訊員 宋易倩

圖/視覺中國

“天才與瘋子僅一線之差”?這句廣為人知的俗語,形容的正是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然而,雙相情感障礙並非專門找上“天才”。時而抑鬱,時而躁狂,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很容易被誤診漏診。

3月30日是“世界雙相情感障礙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情感障礙科主任徐貴雲提醒,儘管目前雙相障礙的發病機制未明,但多項研究顯示,其發病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且25歲以下青少年高發。若有出現貪食症與厭食症同時存在、追求極端感官刺激、作息晝夜顛倒,這些都是需要特別留意的“預警訊號”。

易誤診漏診!25歲以下青少年高發

雙相情感障礙也稱雙相障礙,一般是指臨床上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心境障礙。有多少人正在遭受雙相障礙困擾呢?由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黃悅勤教授主持的最近一次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的資料顯示,就全國範圍看,雙相情感障礙的患病率大約是0。6%;而2011年一項全球11個國家參與的世界精神衛生調查的資料顯示,廣東地區的雙相情感障礙患病率達1。5%。兩個資料之間為何會如此大的差異?徐貴雲表示,這正是雙相情感障礙值得被重視之處。

貪吃與厭食同時存在?追求極端刺激?當心是雙相情感障礙

青年是雙相情感障礙的高發人群

“雙相障礙在全世界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差異都比較大,這是因為一來雙相障礙識別較困難,常與抑鬱混淆,容易誤診漏診。此外由於雙相障礙患者普遍存在更大的病恥感,生怕被‘標籤’後對生活帶來不便,對於求助專科醫生傾向於過於謹慎。因此學界一般認為,流調資料被嚴重低估。也因此,瞭解雙相障礙的預警訊號,對患者本人和家屬很有必要。”徐貴雲說。

理論研究發現,雙相障礙的遺傳度可高達80%。2010年開始,徐貴雲團隊進行的一項持續隨訪10多年的研究,對於父母有一方是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200多例8至25歲廣東地區青少年進行篩查,在去年隨訪時,這些孩子中已有10多人罹患雙相情感障礙。“該項研究目前尚未有明確的階段性結論,但同樣提示了遺傳相關人群,應更留意雙相障礙的預警指徵,並且需要及早預防和早期干預。”

徐貴雲表示,因此,對於比較明確有情感障礙家族病史的人,尤其是直系親屬中有雙相情感障礙的人,如果在青少年年齡段就出現失眠、焦慮、情緒起伏大,甚至出現抑鬱症的一些症狀,或存在恐高、恐懼動物、恐懼社交等心理障礙,出現如酒精依賴、行為成癮、追求極端情緒及感官體驗等問題,就屬於需特別注意的預警訊號。

此外,由於25歲之前是雙相障礙的高發期,因此即使沒有明確的情感障礙家族史,若青少年出現了上述預警訊號,或是明顯情緒不穩定、持續興奮等精力過度旺盛等一些輕躁狂的症狀,家長也需特別留意。

貪吃與厭食同時存在?追求極端感官刺激?注意“預警”訊號

除了情緒起伏大、成癮、恐懼等早期症狀,徐貴雲表示,研究發現,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未發病時,部分腦區已有出現損害,因此,一些認知功能的缺失,如對空間的記憶較差、反應速度比同齡孩子慢等,也可能是“預警”。

偏好極端體驗,是許多人容易忽視的一個訊號。“比如同時患上貪食症與厭食症。”徐貴雲說,由於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追求極端感官體驗,見到美食會不受控地吃太多,容易肥胖,這種肥胖不僅存在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風險,也有可能造成大腦認知功能的損傷。而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貪食肥胖後,又極可能存在心理負擔,從而催吐、節食,患上厭食症,陷入惡性迴圈。

貪吃與厭食同時存在?追求極端刺激?當心是雙相情感障礙

暴飲暴食可能是雙相情感障礙的訊號

此外,若存在失眠等睡眠障礙,尤其出現晝夜顛倒時,都應引起格外關注。徐貴雲表示,“儘管現代生活模式變化,喜歡熬夜的年輕人增加,但目前很多研究反映,相比早起早睡的百靈鳥型人,作息時間晝夜顛倒的夜鶯型人更容易出現睡眠障礙、焦慮等問題,雙相情感障礙的發生率也較高。晝夜顛倒不是一個正常的作息和生活狀態,尤其對於並沒有夜班需求的學生,建議儘早調整過來。”

儘早干預科學防治,可阻斷或延緩發展

雙相情感障礙並不可怕,儘早干預,科學防治,可以阻斷或延緩病情發展。據悉,目前我國已加入國際雙相障礙學會,國內的診治水平與國際先進發達國家處於同步水平。

徐貴雲介紹,目前防治雙相情感障礙有三大建議:一是按時睡覺,按時起床,保持正常規律的生活節律;二是堅持運動。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表明,運動對緩解抑鬱、焦慮等情緒障礙大有裨益,對人體大腦的發育、認知功能的改善以及提高睡眠質量等有明顯好處;三是如果雙相障礙的症狀已對人的社交、生活產生實質性困擾,需要及早到精神科專業機構找專業醫生診治,可針對性進行心理治療、情緒管理和規範用藥的綜合治療。初步研究結果及臨床經驗提示,早期識別,早期干預,能夠預防或推遲雙相情感障礙發病。

貪吃與厭食同時存在?追求極端刺激?當心是雙相情感障礙

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於雙相情感障礙防治

目前規範的藥物治療,主要是三大類:一是情緒穩定劑,如碳酸鋰、丙戊酸鹽、拉莫三嗪等;二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如喹硫平、利培酮、魯拉西酮等;第三類則是抗抑鬱藥,青少年需謹慎使用。“在早期,有時僅憑前兩類藥物中某種藥物的單一用藥,就有可能阻斷或延緩病情發展。”徐貴雲提醒,所謂規範用藥,就是要到專業機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診治和藥物治療,一旦用藥需要持之以恆,不要隨意自行中斷。“規範的藥物治療是情緒管理的基礎,只有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按時按量服藥,此後的情緒管理才變得可行。”

迴歸社會有利於情緒管理,呼籲社會減少歧視

對於雙相情感障礙,情緒管理既是預防手段也是治療手段。對於已出現預警訊號的人,患者本人應注意自行控制情緒、飲食以及規範作息時間,克服某些情緒氾濫的狀況。此外,患者應終生戒菸戒酒,因為酒精容易讓情緒失控,而煙對藥物的療效存在不良影響,對患者的情緒也會造成困擾。

情緒管理也需要社會的參與。徐貴雲呼籲,對於雙相情感障礙的青少年,學校和社會應儘量減少歧視。在疾病早期或症狀不嚴重沒有自傷和傷人風險時,建議儘量不要休學,一旦病情好轉應該讓其儘量回到學校正常學習生活中,有助於保持良好的生活節律、社會參與感、自我價值感以及規則意識。

對於患者的家人和朋友,應如何正確對待?“既要把他當成一個病人,又不要把他當成一個病人。”徐貴雲說,既要督促患者接受規範、專業的診斷和治療,同時又不要過度保護,要讓其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以及正常的人際交往,儘量讓其迴歸正常社會生活。但當患者做出自傷或傷害他人的行為時,家人則應及時聯絡專業機構,送院治療。(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責編 | 王沫依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