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中醫大家們使用附子的經驗!

導讀:

今天學習三大中醫前輩(龔世澄先生、李翰卿先生、白清佐先生)用附子的經驗。

1

龔世澄經驗(《臨證用藥經驗》)

一、溫陽止瀉

附子溫補命門之火,溫裡回陽。

對脾腎陽虛,久瀉不止,服理中湯療效不顯時,將湯中乾薑易炮用,加熟附片溫腎命以燠土,則內寒寒溼消除,虛寒洩瀉易止。

龔世澄處方常用熟附片10~12g先煎,加黨參、焦白朮、炮姜、炙甘草,獨重附子用量,治在下焦,此所謂“補脾不如補腎也。”

二、回陽救脫

附子暖五臟,回陽氣,引火歸原,制伏虛熱,一定要用得及時。

任何疾病瀕臨汗脫險境,是亡陽抑或亡陰,往往難以卒斷,若陰液隨汗而亡,誤用附子,無異“解徑救足”。

亡陽者:身涼,汗出稠黏如膏,汗冷,嘗之味淡,身惡寒,氣息微,手足厥逆而舌潤,脈微,或浮數而空,用藥宜熱,用附子10~15g,配紅參、山萸肉、乾薑、炙甘草之類;

若亡陽並有亡陰動象者,可用六味回陽飲——附子加乾薑、炙甘草、人參、熟地黃、當歸,剛柔相濟,以救脫證。

三、逐四肢血痺

雷諾症,類似“血痺”、“四逆”證,雙手蒼白可轉青或紫暗,手指麻木疼痛,四末冰冷,嚴冬指端烏紫或呈蠟黃色,疼痛加劇。

當用當歸四逆湯治療偶有不效者,加熟附片、木香二味,療效即著。

2

李翰卿經驗(《中醫臨床家 李翰卿》)

一、附子配大黃

李翰卿認為,膽道蛔蟲病類似屬於中醫蛔厥蟲痛。

其治法有二:一是殺蟲,此法如烏梅丸;二是改變蟲痛環境,如甘草米蜜湯、米醋等。

臨床所見膽道蛔蟲病,以寒熱夾雜證中的寒多熱少證較多見,而臨證選用大黃附子湯往往比烏梅丸效果較為優。常用劑量如附子

9g

,大黃4.5g

,細辛4.5g

二、附子與乾薑、炙甘草

李翰卿認為,從回陽救逆看,對心脾腎的陽衰欲亡者有卓效,可以說是中藥回陽救逆的最好藥物。

附子與乾薑、炙甘草伍用,治療脾腎陽衰的四肢厥冷,洩瀉如稀水或失禁,脈微欲絕者;若舌苔黃,或兼口苦者,為陰盛格陽之象,可配寒涼之藥如黃連或豬膽汁;若兼大汗岀者,為氣脫,宜加人參。

前人治療亡陽厥脫時用四逆湯、參附湯的主要區別是汗出與否,洩瀉有無,即汗多者必用人參,洩瀉者必配乾薑,若汗、瀉並見,則人參、乾薑同時配用。

三、附子配肉桂

李翰卿認為,從溫陽利水看,附子本身沒有利尿的作用,但對脾腎陽虛或心腎陽虛的水腫,卻有較好的效果。

若單純從通陽利水的作用看,附子的作用不如肉桂,但在脾腎陽虛、心腎陽虛、腎水凌心、腎水凌肺證的水腫、心悸、四肢厥冷、脈沉細微的治療上,附子又優於肉桂。

若單純腎陽虧損所致的水腫,肉桂、附子配合補腎陽,常能提高利水的效果。

3

白清佐經驗(《醫苑英華 白清佐》)

一、附子配肉桂

戴原禮曰:“得桂則補命門。”蓋肉桂辛甘大熱,為陽中之陽,氣沉重入腎和膀胱,亦溫補命門之神品。

桂、附同用,其溫補命火之力倍強。

故用治腎陽不足,腰痛背寒,睪丸冰冷,肢體厥逆,浮腫喘滿各症為宜。

臨床以熟附子15g,肉桂3g,加入適當方中,真有立竿見影之效。

二、附子配乾薑

乾薑味辛大熱,溫中調脾,凡脾胃寒冷而嘔吐洩瀉者,是為對症良藥。仲景四逆湯即姜、附、草同用,治太陰、少陰下利,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諸證。

如遇暴患寒瀉,或元陽欲絕之證,則去甘草只用炮附子、乾薑立救危殆。

治虛寒犯胃,則熟附子、乾薑同用。

三、附子配桂枝、白朮

桂枝味辛甘氣輕,走表和營衛,四肢有寒疾,非此不能達。白朮味甘氣溫,實脾胃運溼痰,三味同用,功能祛寒勝溼,溫通四末,故用治風寒溼三氣雜至之痺痛為宜也。

治痺痛之疾,白清佐恆用仲景附子湯加桂枝,方中桂枝、白朮、附子同用。

附子用量少則12~15g,多則達30~60g,其效如神速。

但痺痛之兼內熱或陰虛血少者,則當禁用附子。

四、附子配人參、黃芪

人參、黃芪為補氣之妙品,對中氣不足而見精神萎靡、倦怠、面黃肌瘦、言微氣短、脈來虛弱等症者,參、芪均得而治之。

然虛瘦已久者,僅憑參、芪之力尚感不足,必須微佐附子,以行參、芪之力,其效尤著,惟附子之用量不宜過重,3~6g即可。

五、附子配當歸

當歸味甘而重,故能補血,氣輕而辛,故能行血,補中有動,陰中有陽,血中之氣藥也。

歸、附合用,補血而具溫通之功,用治血海虛寒之月經不調、後期不行以及血證之屬虛屬寒者,蓋血得溫則行也。

六、附子配鹿茸

斯證白清佐每以鹿茸3g研末,熟附子15g煎湯送服。

七、附子配肉豆蔻

肉豆蔻味辛氣香,理脾燥溼,逐冷祛痰,澀腸止瀉,善治腹中積冷。

附子、肉豆蔻合用,溫命火而燥脾溼,

用治虛寒洩瀉、黎明瀉及一切脾胃虛寒之證,每用肉豆蔻60g,附子30g,研末為丸,每服9g,效驗頗佳。

八、附子配半夏

脾胃虛寒嘔噦者,得附子、半夏合劑,附子補火以生土,半夏降氣以止嘔,寒嘔自愈。

治此白清佐每以附子、半夏各6g,生薑3片,水煎溫服則愈。

九、附子配延胡索、木香

延胡索、木香行氣滯、止疼痛,更得附子溫而善走者,用治寒證腹痛最妙。

十、附子配臘茶

附子、臘茶合用,善治陰盛格陽證。其證每見四肢厥逆,便溏溺清,脈沉微欲絕,而肌膚浮熱,煩渴欲飲,口乾咽痛等症,此內真寒而外假熱也。

白清佐每用附子溫命門火而祛真寒,用臘茶可清在外之浮熱。

茶清熱,附助陽,二味合用,且有平調陰陽之妙。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