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活好:我這樣活到105歲》—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本文字數3357,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活好》。

作者日野原重明(1911—2017年),日本提倡預防醫學的第一人,2005年日本文化勳章獲得者。他畢業於京都帝國大學(現京都大學)醫學部,歷任聖路加國際醫院內科醫生、內科主任醫生、院長等職,在日本被評為家喻戶曉的十大“好爸爸”之一。著作頗豐,有《100歲老人給10歲孩子的心靈郵件》《美好的人生源於相逢》等。

105歲的智者日野原先生,將大半生時間獻給服務他人,在即將離開這個美好的世界前,以對話的方式,將他關於死亡、生命、家庭、朋友、工作、孤獨等的思考,向所有願意聆聽的人娓娓道來。提問的人有老人、孩子,也有很多仍在職場工作的人,在36個問答之中,你能看到關於人生疑問的幾乎全部答案。願日野原先生的臨終告白,帶你穿越人生的迷霧,領悟生命的意義,獲得勇往直前的力量。

1

如何看待生、老、病、死

首先我們來看看日野原先生的人生哲思,對“生、老、病、死”的看法,作者說即便窮盡一生,我們都不一定能悟透它們的全部內涵。日野原先生活到了105歲,也沒有完全搞清楚。那麼,他是怎麼理解生命的呢?

1、生命

他認為,“生命是一種能量體,看不到,但確實存在。”他在跟十幾歲的孩子交流的時候,會問孩子們:“生命在哪裡?”這時候,有的孩子指著心臟,有的指著大腦。而他會說:“心臟只不過是維持整個身體生存的臟器,而大腦也只是具有思考功能的器官而已。”心臟和大腦都不能代表生命,那生命到底在哪裡呢?他說,“生命存在於我們能夠支配的時間裡。”

這句話怎麼理解呢?他說,人在兒童時代,時間幾乎全部用在了自己身上,等長大成人以後,才會有能力為他人、為社會貢獻時間。所以,他反覆呼籲,“將生命賦予的時間,儘可能地用於扶助他人。”在這個過程中,人會產生意義感和價值感,從而體驗到生命的流淌。一個人活得越久,他所創造的社會意義可能就會越大。

正是基於對生命的這種理解,他想要活得更長久,“竭盡所能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很多人因為一時的挫折、壓力、痛苦,因為難以克服的經濟或情感危機,最後陷入虛無、抑鬱、絕望,最終自我了斷性命。比如,很多晚景淒涼的老人,他們喪失了經濟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又沒有兒女願意贍養,因而過得潦倒頹廢,喪失了生活的價值感和意義感,最後,選擇默默地離開人世。

2、衰老

衰老是生命生長的自然過程,現代人用各種方式拼命延緩衰老,但沒有人能真正阻止衰老的到來。隨著經濟水平和醫療條件的進步,世界各國的人均壽命都在延長,包括最貧窮落後的國家,而日本是人均預期壽命最長的國家,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都已經超過80歲。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人生規劃等問題越來越凸顯。那麼,日野原先生本人是如何對待衰老問題的呢?

首先,他想要活得更長久,但並不刻意“追求”長壽。他說,“雖然走過這麼漫長的人生,但我從來不是以長壽為目標活到現在的。”儘管如此,他還是覺得長壽真是太好了。很多人其實害怕長壽,老年人身體衰弱、行動緩慢、思維遲鈍、容易邋遢,因而也容易遭人嫌棄。但日野原先生說,“如果壽命足夠長,我們就可以獲得更多的時間來探索未知的自己。雖然一個人不可能徹底明白自己,可是越來越瞭解自己所帶來的喜悅,遠遠勝過年老體衰的痛苦。”

其次,他盡力保持年輕的心態,始終對生活抱有熱忱,他時刻保持好奇心和學習力,不斷嘗試新鮮事物,不因年老而為自己設限。他說,“人類無法抵抗衰老,找到活著的意義是比抵抗衰老更重要的事。”他很注重容貌的年輕,在105歲的時候,還進行祛斑治療,每次出門,他都會精心搭配服飾。他說,“重視自己的容貌,讓我感到自己變得更積極主動,更願意與人交往。但是,我看起來年輕,主要原因是我一直想活出一個嶄新的自我。”

關於衰老,他還強調全社會應該關注老人,讓老年人也能參與社會活動,用溫暖的心接納他們,讓老年人有一席之地。他說,“如果全社會都忽視老年人,把他們當作一輛破舊的汽車丟掉不管,那我們所身處的社會,就不是一個真正的文明社會。”

3、病

他在年輕的時候就得過肺結核,後來雖然做了醫生,但依然經常疾病纏身,“每天都在與各種疾病戰鬥”,尤其在晚年,生病和骨折成為常事,這讓他備受折磨。那麼,他是如何看待疾病的呢?

他說,“疾病是上天的恩賜,感謝疾病帶來內省的機會。”他認為,人在健康的時候,時常會有各種牢騷和不滿,而一旦生病,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難以形容的痛苦,不過,正因為有這些切膚之痛,“才能警醒一直無知妄為的自己,讓自己對健康心生敬畏與感激。”疾病會讓人反思,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誰才是自己最在意的人。

4、“死”

作為醫生,日野原先生目睹過大量的死亡,他深刻地體會到:死亡不是生命的終止,而是生命另一種新的開始。這不是宗教意義上的生死輪迴,而是指人死後,依然會活在另一些人的記憶裡。他說,“人死後並不會煙消雲散,並不會從生者生命中徹底消失;相反,透過時時追憶,他們會以更為深刻的方式鐫刻在我們的生命裡。”妻子死後,他時常懷念,這種懷念讓他覺得妻子從未離開。

意識到人死後依然會被人追憶、懷念,那麼,是否就不怕死了呢?日野原先生說,當然怕死,一想到不遠的將來自己即將死去,就感到非常害怕,雖然他已經很長壽。他說,“每個清晨醒來,發現自己還活著,我就會發自內心感到喜悅。正因為活著,才能開始新的一天;正因為活著,才能有不期而至的邂逅。”

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這種情況,既可能是病床邊的看護者,也可能是躺在病床上的那個人,那麼,我們該怎樣應對這種艱難的抉擇呢?

日野原先生強調了一點,他說,應該把自己對延命治療的意願預先告訴家人,這樣,如果那個時刻突然到來,而你可能處於失去判斷力或無法表達意見的狀態,就可以委託家人來處置。所以,平時就應該和家人討論關於生命和死亡的話題,這樣,即使到了你意識模糊的時候,身邊人依然可以理解你,並在痛苦中幫你做出選擇,讓你最終心懷感謝地安然離開。

2

如何看待愛和幸福

生老病死主要是身體層面的問題,而愛與幸福則更多是精神層面的。每個人都追求愛和幸福,但不同人對這兩件事的理解可能大相徑庭。

日野原先生是一位有大愛之人,他在二戰結束後,就開始思索,作為醫生該如何幫助更多的人。在劫機事件發生後,他更是與妻子共同決定,把往後的人生更多地奉獻給他人。他一輩子都在服務患者、讀者和聽眾,幫助他人度過身體和精神的難關,為建設一個更友善、更和平、更健康的社會而貢獻力量。

1、愛

那麼,他是怎麼理解愛的呢?他說,“愛與被愛是我活著的能量源。人不能脫離關係而孤立存在,愛上一個人和被一個人所愛的幸福,這是隻有人類才能擁有的獨特感受。”

比如,義大利著名女中音歌唱家科索托是一位出色的歌唱家,歌聲極具感染力。但她年輕時在舞臺上的發揮不太穩定,而影響發揮的最大障礙,就是她擔心自己不能被每一位觀眾所接受。一旦有這種擔憂,哪怕是懷疑幾千名觀眾中有一個人不喜歡自己,她就有可能會走神,導致發揮失常。但突然有一天,她領悟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要贏得全體觀眾的喜愛,必須對到場的每個人都發自內心地表示感謝。從那以後,每當她踏上舞臺,她就在心裡想象著向在場的每一位觀眾傳達“我愛你”的想法。這種想法,讓她的演出總能感動觀眾,她的藝術生命也因此長盛不衰。

日野原先生說,所謂愛,就是接受最真實的對方。真實的對方可能不符合你理想中的標準,但只要你接受了Ta,一定會驚喜地發現,Ta身上了不起的美好特質。因為你愛那個最真實的Ta,這樣,你的一切也會被對方真摯地熱愛。把愛獻給別人,也會讓自己獲得一種滿足的幸福感。

2、幸福感

日野原先生認為,幸福的另一重來源是成為真實的自己。在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能隨心所欲地去生活,日野原先生認為,這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不能免俗地去追求名譽、金錢、地位和他人的讚美,一旦以這些外在之物為追求,那麼人就會被它們所禁錮,無法向內審視,也就看不到那個真實的自己。

那麼,如何才能做真實的自己呢?他認為,要做到三點:一是不在乎身外之物,二是不被別人的評價所左右,三是順其自然。然後,運用上天賦予的能力,積極利用現在所處的環境,去做那些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