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遼寧男子患上“蜂窩肺”,在漢成功換肺後不到半個月即痊癒出院

楚天都市報10月12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杜巍巍 劉瑜)遼寧瀋陽的曾先生近一年多以來出現慢性咳嗽,一查竟患上特發性肺纖維化(IPF),靠吸氧勉強維持生命。抱著一絲希望,家人帶他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評估登記並預約肺移植手術。9月29日,換肺手術成功進行,10月12日,他手術後不到半個月即成功痊癒出院。

遼寧男子患上“蜂窩肺”,在漢成功換肺後不到半個月即痊癒出院

曾先生痊癒出院

2018年初,年過60歲遼寧瀋陽人曾先生出現慢性咳嗽,吃藥、打針都不除根,緩和幾天就又加重,家屬一度懷疑他罹患肺癌。在當地醫院反覆檢查後,他被確診為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按說排除了癌症,曾先生家裡應該高興才對,但經過與醫生溝通後,家人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因為曾先生所得的病被稱為“不是癌症的癌症”。據介紹,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一種不常見卻嚴重的致命性肺部疾病。它會使肺容積縮小,形成永久性肺纖維化疤痕,導致缺氧並且肺功能不可逆性地持續衰退。由於患者肺部組織呈蜂巢狀,被形象地稱為“蜂窩肺”或“絲瓜筋肺”。研究表明,近一半患者在確診後的2-3年內死亡,5年生存率可低於30%,比子宮癌、乳腺癌、結腸癌等大多數癌症的生存率都低。唯一可以根治此病的方法,就是肺移植。

果不其然,今年7月,曾先生的病情急劇惡化,稍微走兩步就開始喘息,並出現呼吸困難,只能臥床吸氧。到今年9月底,更是要入住ICU維繫生命。曾先生的子女在武漢經商,深知這種疾病的危險性,早早做好了讓父親接受肺移植的準備。經過反覆比較後,9月19日,他們帶著曾先生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找林慧慶副教授就醫,評估登記並預約肺移植手術。

9月29日早晨6點,一位腦死亡患者在武漢捐出珍貴肺源,“救命肺”第一時間被送進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手術室。胸外科肺移植團隊僅用2個小時,就為曾先生順利完成無須體外膜肺氧合(ECMO)輔助下的單肺移植手術。術後4小時,曾先生即拔除呼吸機、恢復自主呼吸;術後22小時,拔除尿管、漂浮導管及深靜脈導管,開始自主進食;術後第2天,他從ICU轉到普通病房;術後第3天,他可自主下床行走;術後第5天,曾先生就拔除了胸導管……10月12日,曾先生成功痊癒出院。“感謝你們這群好醫護的精心治療和護理,讓我重獲了新生。”他健步走出病房,並與歡送他康復出院的胸外科醫護人員一一握手致謝。

據瞭解,國內肺移植住院天數約為4周左右,曾先生僅用了不到2周。他此次的醫療費用,也較平均花費降低了1/3左右。為何如此?林慧慶副教授介紹,這與曾先生及時科學就醫和“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協助密不可分。

遼寧男子患上“蜂窩肺”,在漢成功換肺後不到半個月即痊癒出院

手術中

首先,在得知疾病的危險性後,曾先生和家屬接受醫生意見科學決斷,早早做好了接受肺移植的準備,身體狀況維護得較好。而多數需接受肺移植的患者都反覆拖延,往往是累及心臟、出現肺動脈高壓後才接受移植,這時進行移植手術需要體外膜肺氧合(ECMO)輔助,而無須體外膜肺氧合(ECMO)輔助下的肺移植手術難度更高,但創傷更小,花費更少。此外,以往肺移植手術後,患者按慣例長期臥床休養,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將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成功運用到肺移植手術中。醫院透過整合協調患者、手術科室、麻醉科及護理團隊,應用術前、術中、術後各種有效的處理措施,包括圍術期營養支援、最佳化麻醉方案、應用微創技術以及術後早期進食、早期拔除尿管、早期下床活動等一系列舉措,減輕圍手術期的應激反應,有效促進功能恢復,使患者術後儘快恢復。

“正是醫生、患者和家屬的密切配合,才創造了這樣一個醫學奇蹟。”林慧慶副教授表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