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帛書道德經詳解·章十二

帛書道德經詳解·章十二

閱讀導引:

上一章告訴我們:“物體內部物質之間的精神作用關係決定物體的性質和功能。”因此,維持生命功能正常的關鍵是“維護體內的精神作用關係”。

本章用55字闡述“為腹不為目”。我們的行為目的是“維護體內(腹)的精神作用關係,確保肌體功能正常”,不是為了感官(目)享受。世人普遍本末倒置,過分追求感官享受,忽視維護體內的精神作用關係,導致肌體功能快速散失而過早的衰老死亡。

原文斷句: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文字釋義:

五色

:◆色,不同頻率的可見光作用於眼睛引起的不同反應。即顏色。◆五色,即“黑、青、赤、黃、白”五種顏色。因為顏色是人感知直接資訊(可見光)引起的反應,故簡述“三原色”。如下圖所示。

帛書道德經詳解·章十二

古人發現用“青、赤、黃”

顏料

可以調配出各種顏色。這是根據“減色法原理”(即根據眼睛的感受)得出的“三原色”。所謂“減色法原理”是根據“物體

吸收

可見光中的其它色光之後反射出來的色光”為基準調配顏色的原理。可見光被物體全部吸收即為“黑色”,被全部反射即為“白色”。

現代所說的“紅、綠、藍”三原色,是根據“加色法原理”(即造光原理)產生的。是將“紅、綠、藍”三種色光按不同比例疊加,產生多種多樣的色光。這三種色光等比例相加即為“白色”,三種色光全部沒有即為“黑色”。

五色的五行關係及其對應的五臟關係。黑(水、腎)青(木、肝)赤(火、心)黃(土、脾)白(金、肺)黑(水、腎)。實質是可見光從無到有、頻率和頻率成分逐漸增加、增加到頂點(即所有可見光的頻率都有了,頻率再升高又看不見了)又迴歸“黑”的變化過程。

盲:本義是看不見東西,同瞎。

馳騁田獵:◆騎馬快速奔跑。◆獵,本義是捕捉禽獸;打獵。引申為奪取,殘害,搶掠,進攻,追逐等。

發狂:精神受到強烈刺激而失去常態。

妨:阻礙,傷害。

五味:酸、苦、甘、辛、鹹,為五味;是味覺器官能分辨的。臊、焦、香、腥、腐,為五嗅或五氣;是嗅覺器官能分辨的。

爽:會意字。甲骨文從大從二火,像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兩腋下各有一盆火。從字形來看應該是表示“冬天烤火那種舒暢的感覺”。本義應該是“暢快、舒服”。後人以為其含義是“明亮”。又引申為涼快、清涼;還可指差錯,違背。

五音:宮、商、角、徵、羽,為五音。

為腹不為目:活動目的是為了身體內在的需要而不是為了感官享受。◆腹,本義為軀幹胸以下的部位,俗稱肚子。引申指身體的中間部位或中空的部分。又引申為內心、心中。此處的“腹”意指身體內部。◆目,即眼睛。以此代指“感官”。

去彼取此:去掉外表獲取內容。◆彼,行走的皮,意指外表、遠處、那裡。◆此,停下來用勺子吃東西,意指往內部去、向內,引申為內在、近處、這裡。

句義詳解: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

五彩繽紛的顏色能使人的眼睛散失辨別事物的能力、不知自己在看什麼,騎馬快速奔跑追逐獵物使人極度興奮、心態失常,難得的貨物給人的誘惑使人行為錯亂,五種滋味使人的嘴巴散失辨別味道的能力,不知自己在吃什麼,悅耳的五音使人的耳朵散失了辨別聲音的能力,不知自己在聽什麼。

★這段話的含義比較簡單。人們是透過各種感覺器官獲取外部資訊、感知外界、認識世界。人們追求“美好”是天經地義的。然而,如果不知或忘記了追求“美好”之根本目的,那就危險了。絕大多數人忘記了人生之根本目的,專注於追求感官刺激,奢華無度、聲色犬馬、花天酒地,不知劇烈的外界資訊作用能嚴重損害組織器官的功能,從而引發各種疾病、損命折壽。

簡單地說,追求“美好”是應該的;但必須適度,絕對不能因此而傷害身體;否則得不償失。那麼,我們追求“美好”的目的是什麼?這就是老子所說的“為腹不為目”。

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因此,聖人是這樣理順關係的,行為目的是為滿足身體內部的需要、不是追求感官上的享受;所以放棄表象、追求內在。

★普通人捨本逐末,忽視充實內在、沉迷於感官刺激,追求外表華麗、羨慕虛榮,過度使用身體,導致組織器官功能快速衰退,損命折壽。

聖人追求美好、返璞歸真,所有行為都是為了滿足內在需要,遠離虛假的感官刺激、不慕虛榮,適度使用身體,長期使身體功能健全、充滿活力、健康舒適;故可延年益壽,盡享天年。

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多數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忙忙碌碌、渾渾噩噩,似乎不想健康長壽。

白話譯文:

五彩繽紛的顏色能使人的眼睛散失辨別事物的能力、不知自己在看什麼,騎馬快速奔跑追逐獵物使人極度興奮、心態失常,難得的貨物給人的誘惑使人行為錯亂,五種滋味使人的嘴巴散失辨別味道的能力,不知自己在吃什麼,悅耳的五音使人的耳朵散失了辨別聲音的能力,不知自己在聽什麼。

因此,聖人是這樣理順關係的,行為目的是為滿足身體內部的需要、不是追求感官上的享受;所以放棄表象、追求內在。

深入解析:

物體輻射的資訊(各種電磁波)既是生命賴以生存的基礎,又是危害生命的罪魁禍首。陽光作用於地球上存在五行關係的元素(氫碳氮氧磷)製造了生物基因,是地球生命的製造者;適度的陽光作用能使地球生物生機勃勃,過度的陽光作用能直接毀滅地球生命。“后羿射日”不僅僅是傳說。詳細內容請參閱《道理與智慧》。

如能理解上一章,明白“精神作用關係”決定物體性質和功能,明白我們使用的不是物質而是物質之間的“精神作用關係”;就能理解本章的用意。甚至能明白“地球環境溫度上升”的原因是人類製造的海量高頻電磁波。海量高頻電磁波能像“微波爐”那樣加熱地球空氣中的物質。

人類當然是依賴地球環境中的資訊(各種電磁波)生存。適宜的資訊環境能讓人健康長壽,否則必被摧殘。人們應該能感覺到“嚴寒酷暑”的厲害。那麼,依賴感覺器官獲取外界資訊作用的人們能否明白這個事實?能否明白過度的資訊作用必然傷害肌體功能呢?人們是追求感官享受帶來的刺激?還是追求身體內在的功能穩定呢?相信聰明的人們已經有了答案。

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健康長壽、快樂自由是人之所願。

道家深知萬物皆有“欲”,從不禁慾;但主張“中、正、和、當”,追求“善”,強調固本、適度和知足。過分

追求感官享受、忽視充實內在,顯然是捨本逐末,乃養生大忌;但人們依舊樂此不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