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藥膳坊】胃灼熱反酸2個月,喜暖畏寒,納可,大便質稀,日行1次

劉某,女,53歲。主訴:胃灼熱反酸2個月。

初診:

患者素有胃病史,近2個月胃灼熱反酸尤為明顯,遂來就診。

現症:

胃灼熱,反酸,時有呃逆,胃脘不適,喜暖畏寒,納可,大便質稀,日行1次,乏力,寐可,舌紅苔薄黃。

診為反酸,寒熱錯雜之證。

患者脾胃素虛,肝氣以強凌弱,橫逆犯胃,故見胃灼熱反酸;觀舌紅苔薄黃,似確為鬱熱之象,然細問之,尚有乏力、畏寒喜暖、大便質稀之症。故治以苦辛通降,溫清並用。

【藥膳坊】胃灼熱反酸2個月,喜暖畏寒,納可,大便質稀,日行1次

藥方:

川黃連20g,吳茱萸5g,白芷15g,砂仁15g,柿蒂20g,白及20g,浙貝母15g,炙甘草15g,柴胡10g,延胡索20g,香附15g,丁香5g,川楝子10g,炮姜15g,黃芩30g,黃芪30g,地榆20g,刀豆30g。每日1劑,水煎服,予14劑。

二診:

諸症大減,

唯覺胃脘發涼,守方減川楝子、刀豆、丁香,加大腹皮10g,高良薑5g,桂枝15g,以溫中行氣。

藥方:

川黃連20g,吳茱萸5g,白芷15g,砂仁15g,柿蒂20g,白及20g,浙貝母15g,炙甘草15g,柴胡10g,延胡索20g,香附15g,炮姜15g,黃芩30g,黃芪30g,地榆20g,大腹皮10g,高良薑5g,桂枝15g。

三診:

患者自訴胃脘已無明顯不適,大便調,舌紅苔薄,脈沉細,囑原方再服7劑以鞏固療效。

醫案出處:高金亮

反酸一證以肝氣犯胃、胃失和降為基本病機。

吐酸既有熱亦有寒,然臨證病情變化多端,寒熱錯雜者亦不少見。

本病治療宜以和解為主。

本案中,患者苔薄黃似為熱,胃脘喜暖畏寒又似寒,然大便質稀,始知為寒熱搏結於腹,故辨證為寒熱錯雜,治以苦辛通降,溫清並用。

方中黃連、黃芩苦降清熱;炮姜、吳茱萸、丁香、桂枝等散寒降逆;柴胡、香附、延胡索、柿蒂等疏肝理氣;黃芪、炙甘草溫中補虛。全方溫清並用,標本兼治,療效顯著。

注: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需選用請諮詢專業醫師。(文章內容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