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教授教女,與南儷同遭遇,教育部發文解散家長群?家長喜大普奔

教授與的無奈與南儷的困惑

最近小捨得非常火暴,北大教授丁延慶吐槽學渣女兒的影片也火了,丁教授那可是神童、學霸、大牛,6歲能把新華字典全部背下來,本科北大畢業,後來進哥倫比亞大家深造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夫人也是北大高才生。

結果女兒與學霸基因一點關係也沒有,在“學渣”的道路上狂奔,教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的父親一定也沒有辦法。

教授教女,與南儷同遭遇,教育部發文解散家長群?家長喜大普奔

在給女兒輔導作業的過程經歷一次又一次浴火重生的過程,最後終於大徹大悟,發出感嘆稱這是天道,非人力所能為,只能承認現實的無情。他的這一聲長嘆中夾雜著無奈而又不甘,這種心情是很多家長的真實寫照。家長教育孩子“逆天改命”,孩子卻教家長“學會認命”。

丁教授的遭遇與前一段時間熱播的《小捨得》中的主角南儷的遭遇相同,教授與南儷有著同樣的困惑,父母都是名校高才生,為什麼孩子的成績卻在班上排在尾巴上。

教授教女,與南儷同遭遇,教育部發文解散家長群?家長喜大普奔

南儷在職場失利後,就把希望投射到了孩子身上,不能接受孩子不優秀,從此打著“我是為你好”的放號,逼著孩子去上各種補習班,拼命“雞”娃,結果孩子受不了,在一個大雨的早晨離家出走了。

南儷好不容易找到孩子,孩子的反應令她困惑而迷茫。

南儷最後也只能接受,代際間的階層不一定都是上升的,即使你用盡了全力也很難保證,你的後代能比你過得好,這事實非常刺痛人心,但這就是現實。

教授教女,與南儷同遭遇,教育部發文解散家長群?家長喜大普奔

孩子藉助我們降生於世,各有各的使命,他們沒有義務為我們期望而活著,也不可能按我們的想法成長。他們會有自己的人生道路,會奔向自己在遠方的目標。

象丁教授與南儷的這困惑與焦慮,不僅反映在補課,同時也反映在家校矛盾上,家長群成了這種焦慮與矛盾的噴口。

教授教女,與南儷同遭遇,教育部發文解散家長群?家長喜大普奔

家長群的出現成了懸在家校關係頭上的一把劍

家長群的出現本來是為了方便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但是不知何時家長群成了捆在家長身上的一顆不定時的炸彈,同時也成了割裂家校關係的一把利劍,學校老師的壓力透過家長群不斷地傳遞給家長,老師透過家長群不斷地給家長佈置作業,安排任務,家校日漸緊張。

教授教女,與南儷同遭遇,教育部發文解散家長群?家長喜大普奔

輔導學生功課,和學生一起完成一些活動督促學生作業,批改學生作業,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事,家長群本來是家長與老師溝通的工具,不知道什麼時候卻成了老師向家傳遞壓力的槓桿,家長教學生,家長改作業,那還要老師做什麼?

教授教女,與南儷同遭遇,教育部發文解散家長群?家長喜大普奔

其是這是因為,老師為了調動一切力量,提高班級的平均分,所以要透過家長群給家長施壓,這是其一,其二,比如什麼手抄報、森林家庭會議記錄資料等一些與教學無關的東西,則是上面一些部門為了政績強令老師透過家長群分派給家長的,這些東西有時還要得很急,頭一天佈置,第二天就必須交,一天三四次地摧,老師們也是夾在當中身不由己。

教授教女,與南儷同遭遇,教育部發文解散家長群?家長喜大普奔

原本為了聯絡方便的家長群,由於一些會來事的家長,為了搏得老師的歡心,在群中奉承老師,搞一些小動作。這樣一來家長群不僅是壓力群,還成了馬屁群,攀比群,許多家長是苦不堪言,有家長因噴然退群而成網紅。這事還上了央視,為解家長於倒懸,教育部出手了。

教授教女,與南儷同遭遇,教育部發文解散家長群?家長喜大普奔

為家長減負,教育部出通知,家長喜大普奔

對於家長負擔的問題,教育部始終都是非常關注的,針對家長群中的種亂象,教育部出臺十條要求,給家長減負。同時提示各地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取消家長群。

在十條中教育部明確規定,不允許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或其它不合理的要求。如果發現老師向家長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一定要嚴肅處理。

家長聽這個訊息,喜大普奔,如釋重負。

教授教女,與南儷同遭遇,教育部發文解散家長群?家長喜大普奔

對於取消家長群,家長們的看法

有家長認為取消家長群,勢在必行,家長群取消後,就不必打卡,不必時時盯著家長群了,心裡的一塊負擔去掉了,輕鬆不少,真的是大快人心。

也有家長認為一刀切的辦法不好,簡單地取消家長群不現實,因為家長群,確實有利家校聯絡溝通,學校和班級的一些活動透過家長群進行通知很方便。只要加強管理,趨利避害,完全沒有必要取消。

教授教女,與南儷同遭遇,教育部發文解散家長群?家長喜大普奔

作者寄語:

家長群,只是一個溝通工具,本無好壞的屬性,而關鍵是我們怎麼用它,千萬不要把它當成發洩教育焦慮的物件。教授發感嘆也好,《小捨得》火爆的背後也好,還是家長退群的事件也好,都反映出對孩子教育的焦慮,其是我們大家真的沒有那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每個一人都有每個人的路,每一棵小草頂上都會戴上自己的露珠,每一棵小草都會有自己的春色,讓孩子走自己的路,而非我所願,才是對孩子最大的託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