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87歲百家講壇名師“翻車”,曾當眾被打?講壇名師今褒貶不一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學史使我們明理,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王朝更替浩浩蕩蕩,五千年文化傳承至今,在煙波浩渺的歷史海洋中,我們能獲得什麼,我們能汲取什麼?

從泛舊的書頁裡回看我們自身,從喧鬧的爭吵中反省我們的思想,只有深邃冷靜的洞察力能將歷史磨成一面照應今人的鏡子。

87歲百家講壇名師“翻車”,曾當眾被打?講壇名師今褒貶不一

一、 歷史學者籤售會遭掌摑

許多人對於“閻崇年”這個名字並不陌生,第一次知道這位學者,或許是在紅遍大江南北的“百家講壇”節目中。

閻崇年畢業於北師大的歷史系,主要研究清史、滿學和北京史,

現在就職於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也是北京孔廟與國子監博物館學術委員會的名譽會長。閻崇年著作等身,

是個正兒八經的學者,對於清史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

閻崇年成為“百家講壇”的主講人之後在社會上有著很高的聲譽,但他在節目上的一些言論卻給他帶來了麻煩。

2008年10月5日,閻崇年正在無錫新華書店舉行籤售會,場面十分熱鬧。這個時候,

一個名叫黃海清的小夥子走上臺來,打了這位74歲的老學者兩個耳光。

這兩個耳光使在場的參與者都十分震驚,這一事件經過網上發酵以後被網友們議論紛紛。

87歲百家講壇名師“翻車”,曾當眾被打?講壇名師今褒貶不一

在中國歷史上,

清代是繼元朝之後第二個完全被外族統治的朝代。

清軍入關,滿族人成為中原地區的最高統治者,漢人在滿人的統治下低人一等。明亡清興這段歷史在許多歷史愛好者的解讀裡是帶有許多的民族色彩的,崇禎皇帝煤山自縊,死守國門社稷,晚明遺民反清復明失敗,這些史實都有著非常濃厚的悲劇色彩。

孫中山就提出過:“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

如何評價清朝的歷史,這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話題。

在我們的認知裡,“康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而晚清政府昏庸無能,簽訂喪權辱國的協議又是中國歷史上極其屈辱的歷史。

閻崇年之所以會引發歷史愛好者的不滿,就是因為他對清史的評價失之偏頗,有“美化清朝”的嫌疑。

87歲百家講壇名師“翻車”,曾當眾被打?講壇名師今褒貶不一

《正說清朝十二帝》是閻崇年撰寫的一部歷史著作,在閻崇年登上百家講壇之後十分暢銷

,在一年內就重印了15次

。這本書名字裡有個“正說”,意思就是要與民間的“戲說”抗衡,要用堅實的史實來糾正“戲說”的錯誤。

學者們認為,閻崇年在這本書裡確實有很詳實的史實,但是他對清朝卻往往過譽。

在《正說清朝十二帝》裡,

閻崇年認為努爾哈赤創立的八旗制度是他的功績之一。

學者對此提出了嚴厲地批評。看過清宮劇的朋友們多少對清朝的八旗制度有些瞭解,在清朝,滿族的八旗子弟是社會上的特權階層,漢人在滿族面前都要自稱“奴才”,《甄嬛傳》中的甄嬛因為是漢人後裔而無法成為皇后。

可見,

八旗制度是一種不平等的制度,

而八旗子弟又被國家供養,養成了遊手好閒的習氣,對國家產生了惡劣的影響。

閻崇年的評價顯然是沒有從人民立場來考慮努爾哈赤創立的制度。

87歲百家講壇名師“翻車”,曾當眾被打?講壇名師今褒貶不一

除此之外,清朝政府仍然是封建帝制,所有的制度設立都是為了鞏固王權服務。

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評價歷史功績,主要看它是否有利於人民大眾,是否獲得了人民的擁護。清朝政府用鐵蹄征服了中華大地,利用一系列制度壓迫人民

,作為一名學者,實在不應該對清朝的制度盲目追捧。

二、 百家講壇學術明星遭學界質疑

對於“百家講壇”這個節目,學術界和民間往往褒貶不一。“百家講壇”這個節目在設立初期為

平民百姓開拓了獲取歷史知識的渠道

,許多人從電視上領略到了學者的風采,對中國歷史也有了更多瞭解。

但是,一些學者在“百家講壇”上搖身一變,

由“學者”變成了“學術明星”

,他們的講述雖然有聲有色,但也不乏一些“戲說”的成分,有時還會夾帶“私貨”,

學術界對於學術明星不嚴謹的作風很是不滿。

87歲百家講壇名師“翻車”,曾當眾被打?講壇名師今褒貶不一

在這一點上,閻崇年也犯了類似的錯誤,最令歷史愛好者不滿的就是“清代沒有昏君”的論調

。在閻崇年的節目《清帝十二疑案》中,閻崇年認為清代的皇帝裡面沒有昏君、頑君和暴君,一下子將清朝皇帝抬高到了聖人的位置。

這一論調遭到了網友的反駁。

咸豐皇帝昏庸無能,宣統皇帝玩物喪志

,而在所謂的“康乾盛世”裡也大興文字獄。滿清入關的時候,滿族軍隊在揚州屠殺了十日,這一歷史事件血腥殘暴,

怎麼能說清代沒有“暴君”?

讀史本應該使人冷靜清醒,而閻崇年對清史的研究趨勢過分地美化了清政府的統治。在閻崇年的著作《康熙的志與學》中,

閻崇年竟然對“揚州十日”進行美化,把這種殺戮判斷為滿清政府與漢族文化交融的過程。

87歲百家講壇名師“翻車”,曾當眾被打?講壇名師今褒貶不一

三、 知識大眾化和通俗化該何去何從

閻崇年並不是百家講壇中唯一一個“翻車”的講師

。易中天和于丹都曾經遭受到學術界的猛烈抨擊。于丹本不是哲學專家,把《論語》中的“小人”誤讀成“小孩”,讓學界瞠目結舌。

易中天專業是中文,在“百家講壇”上討論三國兩漢歷史,遭到了許多人的質疑。

這一現象是“百家講壇”定位模糊的結果。

“百家講壇”是一個面向百姓大眾的節目,帶有一定的通俗性和娛樂性,並不像學術研究那般嚴謹和枯燥。但是“百家講壇”所請的專家多是學者型的人物,他們在學界都有一定的話語權,對於老百姓來說更是“

學術權威”

了。要想生動有趣,必然又有損嚴謹性;要想內容嚴謹,對老百姓來說又必然有些枯燥,

這就是“百家講壇”面臨的困境。

87歲百家講壇名師“翻車”,曾當眾被打?講壇名師今褒貶不一

由於“百家講壇”在全國範圍內熱播

,這些專家學者的一些偏激言論又被網友放大了。

在學術研究領域,“百家爭鳴”的現象是很常見的,學者之間的意見相互碰撞,相互吸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這是一個健康的生態,但因為意見不同而被掌摑,這確實是一個偏激的現象。

“百家講壇”這個節目創立之初就是希望知識能夠走進大眾,我們看到,知識大眾化是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需要,應該肯定“百家講壇”的積極意義。

對於學者來說,知識的生產本來就是為了服務人民大眾的,要找到合適的渠道傳播所學所知,在這一點上,“百家講壇”的講師也是值得肯定的。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也有更加豐富的知識獲取渠道,這對於閻崇年這樣的講師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

我們應當要大膽地參與討論,在爭鳴中讓知識不斷傳承下去。

87歲百家講壇名師“翻車”,曾當眾被打?講壇名師今褒貶不一

在知識的爭鳴中,我們要永不滿足,深深地感受到不足,只有發現自己的無知才能進一步在書海中遨遊,進一步完善自我,

成就自我,磨礪自我,自我批判,自我成長……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