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5名壯漢搬不動,專家:莫非是這二人的兵器?

陝西一直是我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根據地之一,尤其是西安,更是號稱13朝古都。由於歷史底蘊濃厚,陝西境內可以說是遍地文物,老百姓只要隨便動動土,便能挖出一件相當有年頭的寶貝。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5名壯漢搬不動,專家:莫非是這二人的兵器?

而在上個世紀60年代,陝西咸陽市禮泉縣就曾出土過一個唐代墓葬,這個唐代墓葬和別處的還不同,考古學家在裡面發現了一把巨大的馬槊。其不但是我國目前出土的最大古兵器,造型做工還十分精美,看起來頗為不凡。

接下來,考古學家想要將其拿出來時,卻被這馬槊給閃了腰。後來調來5名壯漢,也未能將其搬動分毫。如此沉重的冷兵器,讓考古學家不由得心生好奇,到底是唐代哪位猛將,竟能揮動如此神兵。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5名壯漢搬不動,專家:莫非是這二人的兵器?

起初,考古學家猜測是墓主人自己的。但根據後來墓中出土的其他文物來看,墓主人只是唐朝時的一個文官,不可能拿得動如此沉重的兵器,很有可能是他收藏的。

要搞清楚誰是這把馬槊的真正主人,首先要了解馬槊這把兵器在古代的地位。這是一種重型騎兵武器,算得上是長矛的改良版。既然是騎兵武器,自然是從北方遊牧民族那邊傳過來的。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5名壯漢搬不動,專家:莫非是這二人的兵器?

南北朝時期,由於遊牧民族的政權先後在中原地區決戰,騎兵和馬槊便一起傳到了中原。尤其在北朝時期,大量匈奴和鮮卑族的重灌騎兵出現,馬槊的傳播也達到了頂峰。

不過,在不怎麼重視騎兵的漢朝,馬槊的運用並不廣泛,並且當時工藝水平不高,造價還相當昂貴,一般只有一些富裕的世家子弟才用得起,這也奠定了後來馬槊在戰場上一般只有主將才會用。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5名壯漢搬不動,專家:莫非是這二人的兵器?

而馬槊分為槊杆和槊鋒,本質上跟長矛差不多,但跟長矛的矛鋒遠比馬槊低多了。並且,長矛任何步兵都能用,做工相當廉價。而馬槊光是槊身,就採用的是上好的極品桑柘木,其不僅是名貴的建築材料,由於柔韌性極好,還是製作馬槊的珍稀木材。

也是由於名貴,馬槊的製作週期相當長,一般只處理桑柘木就需要花1年時間,產品出來更是要3年。並且,就算是冶煉水平再好的師傅,也只有4成把握能成功。說它是古代最難打造的兵器,一點都不誇張。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5名壯漢搬不動,專家:莫非是這二人的兵器?

因為難做,古代拿馬槊的名將相當少,翻來覆去也就那幾個。像是北宋的《大駕滷薄圖》裡,就給了很明顯的提示,一個5000人的儀仗隊伍裡,只有8位金吾將軍才有資格手握馬槊,唐朝那會就更少了,無外乎就是以下兩個。

一個是尉遲恭,這個推斷原因是源於《資治通鑑》裡李世民的一句話“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當然,這句話不是李世民說自己拿了馬槊,而是對尉遲恭說的,意思是你拿了這把神兵,即便有再多的敵人也近不了我的身。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5名壯漢搬不動,專家:莫非是這二人的兵器?

另外一個拿馬槊的自然是我們熟悉的門神秦瓊了,或許大家一直以為秦瓊的武器是四稜金裝鐧和虎頭鏨金槍。其實這只是小說裡的以訛傳訛罷了,在正史《舊唐書》裡曾記載“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足以見得秦叔寶也是一位善用馬槊的好手。

陝西出土巨型長矛,5名壯漢搬不動,專家:莫非是這二人的兵器?

縱觀整個唐史,除了這兩人之外,古文獻中再未提及有任何猛將能用馬槊。所以,專家也相當懷疑,這把能讓5個壯漢都鎩羽而歸的巨型神兵,很有可能是兩人中其中一位的兵器。那麼,他們當年又是怎麼揮灑自如的?莫非是我們今人退化了嗎?答案或許只有使用者自己知道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