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江南憶,憶江南,然而到底何處是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這首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組詞作品《憶江南三首》中的首詞,提綱挈領地總寫了他對江南美景的追憶,透過運用比喻和映襯的手法,對日出和春天背景下的江花與春水描摹,生動地描繪出了他“舊曾諳”的江南好景,最終不禁發出“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

江南憶,憶江南,然而到底何處是江南?

江南風光

江南,一個既普通又特殊的詞

。說它普通,是因為與嶺南、關中、雲貴、西域等一樣,屬於一方地理名詞。說它特殊,是因為它蘊含著美麗、文氣與富庶,

成為被世人所不斷嚮往和憧憬之地,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騷客,尋常百姓為之傾心。

也正是因為如此,自古以來“江南”一詞的內涵捉摸不定的,很多時候並不是專指人們所熟悉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杏花春雨江南”。在阿越的理解中,

“江南”一詞,至少包含了地理、行政、人文三重內涵

地理上的江南

隨意攤開一幅中國地圖,首先闖入眼簾的必然是兩條由西向東蜿蜒的藍色巨龍,它們代表的是中華民族的兩大母親河——長江與黃河。在早期當下用來表示河流的“江河”一詞,是它倆的專用名詞,“河”特指黃河,“江”特指長江。所以自古以來,“江南”一詞中的“江”,在沒加限定詞的情況下,都指長江。

江南憶,憶江南,然而到底何處是江南?

中國地形圖

從“江南”一詞的字面意義上講,凡符合“長江以南”這個條件的,都有可以被稱作“江南”。可作為我國的第一大河,長江由西往東奔騰近萬里,江岸往南數千裡皆為華夏,“長江以南”所包含的範圍太過廣大,是故又按自然條件的不同,將其分成了嶺南、雲貴、江南三大地理單元。

“江南”作為地理單元,指長江中下游南岸流域及其周邊自然條件類似地區,其範圍北起長江沿岸,南抵五嶺山脈,西接雲貴高原,東到東海之濱

,大致包括今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上海四省一市,及蘇南、皖南、湖北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

江南憶,憶江南,然而到底何處是江南?

地理江南的大致範圍

無論是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這“江南三大名樓”,還是九江、無錫、蕪湖、長沙這“江南四大米市”,其中的“江南”都指地理上的江南。江南丘陵因此得名,央視天氣預報同樣對這一地區以“江南”相稱。

有些學者從典籍中的記載出發,認為地理上的江南在歷史上指代的範圍,有一個從荊州到揚州的變化。表示江南在早期指長江中游以南、南嶺以北的這一區域,即今天的湖北中南部至湖南一帶,並稱這是學界共識。

“魂歸來兮,哀江南!”——《楚辭·招魂》

“秦與荊人戰,大破荊,襲郢,取洞庭、五湖、江南,荊王君臣亡走東服於陳。”——《韓非子·初見秦》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是南楚也!”——《史記·貨殖列傳》

以上只是他們為論證這一觀點,而引用的部分典籍內容。

江南憶,憶江南,然而到底何處是江南?

滕王閣夜景

但顯然忘了,“江南”一詞早在戰國以前就已存在

。《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楚莊王圍攻鄭國,受不住的鄭襄公袒胸露腹以牽羊禮出降,降表中有“其俘諸江南以實海濱,亦唯命”一句,這是“江南”一詞最早見於文獻。這個與東海之濱相對應的“江南”顯然是指地理上的整個江南地區,而非楚國的江南部分,因為無論是鄭國還是楚國都往吳越兩國流放過罪犯。

更忘了,衡山、九江、豫章、長沙四地在秦末漢初是郡級行政單位,而江南不是,將其與前四個並列實屬亂入。參見《史記·貨殖列傳》對西楚的斷句,南楚地域的正確讀法應當是“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即南楚包括衡山、九江,以及江南的豫章、長沙四郡。至於東部的會稽郡、鄣郡因為被列入了東楚,才沒有出現。

此外,東漢學者、史學家趙曄,在其編撰的《吳越春秋》中,就明確地將地理上位於江南東部的江東地區稱為“江南”:“

周元王使人賜勾踐,已受命號去,還江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與魯泗東方百里;當是之時,越兵橫行於江淮之上,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江南憶,憶江南,然而到底何處是江南?

岳陽樓

因此以地理劃分,自古以來“江南”所包含的區域是相當穩定的,極少有外延或內縮。

可以說不管你見或不見,明不明白,理不理解,地理上的江南一直在那裡,幾乎從未有過改變。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南方六朝,及南宋被稱為江南政權,正是基於地理上的江南。庾信也據此寫就了傷悼梁朝滅亡、哀嘆自己漂泊身世、寄託故國興亡之思千古名篇——《哀江南賦》。

行政上的江南

雖然有人對《史記·貨殖列傳》中“南楚”條的斷句斷錯了,但有一點沒錯。“

江南”作為地理單元同時,也曾被用作行政區劃名。

首先將“江南”一詞用在行政區劃上的,是開權臣篡位之先河、“偉大的改革家”、改名狂魔——王莽。自他成為“假皇帝”的元始五年(5年),經過數年努力終於將全國一百多個郡的郡名幾乎改了個遍,一千五百多個縣的縣名也改了一大半。

當時屬於荊州南郡的夷道縣(今湖北宜都市),被更名為江南縣,這是“江南”作為行政區劃之始

。惜乎,這個江南作為行政區劃名的首秀,級別太低,配不上地理上的江南不說,存在的時間還極短,東漢建立後就改回了原名。

江南憶,憶江南,然而到底何處是江南?

唐代江南道轄境

此後數百年間,政區圖上再無“江南”一名。李唐代隋後,鑑於疆域過於遼闊,州縣二級行政制度難以適應,於是唐太宗在貞觀元年(627年),下旨分天下為十道,

其中就有江南道

。這是“江南”一詞第二次被作為行政區劃名,並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最初的江南道轄境包括今貴州、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上海,及蘇南、皖南、鄂東南地區,幾乎將五嶺以北的唐朝所轄江南地區都囊括了進來,幅員巨大。隨著社會的發展,道由監察區逐漸成為實質性的一級行政區,如此龐大的地域,管理上相當困難。最終,唐玄宗在開元二十一年(733)宣佈將江南道分為江南東、江南西、黔中三道,分別進行管理。江南東西兩道的轄境合在一起,大致與地理概念上的“江南”等同。

安史之亂後,唐朝步入節度使林立的中晚唐時期,道級行政單位解體,被藩鎮所取代。江南東西兩道,又被劃分為不同藩鎮。其中江南東道則衍生出浙西、浙東、福建等鎮,道名消失;江南西道衍生出湖南、宣歙等鎮,其餘仍稱江西,算是“江南道”的孑遺。對了此時的江西轄境已與後世相差無幾了。

江南憶,憶江南,然而到底何處是江南?

兩宋時期的江南東西路

北宋成立後,撤銷藩鎮,學習唐朝在州之上設立一級行政區劃——路。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國為十五路,江南再次成為以及行政區劃名,轄境大致包括今江西全境、皖南、蘇南及鄂東南各一角。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分

江南路為江南東路、江南西路

,其中江南東路曾短暫更名為江南路。

清順治二年(1645年),南明弘光政權覆滅,清朝的統治區推進到長江以南,隨即宣佈廢除南京的國都地位,以原明朝南直隸地區設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後改承宣布政使司為行省,

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為江南省

。這是江南最後一次成為行政區劃。

無論是明朝的南直隸,還是清朝的江南省,皆為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之地,長久合在一起不利於朝廷統治,於是當基本統一全國後,開始策劃江南省分省。順治十八年(1661年),將江南省的政務一分為二,交由兩大布政使衙門管理,東稱“江南右布政使司”,西稱“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改江南右布政使司為江蘇布政使司。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江南省正式分省,定江寧府為江蘇省省會,安慶府為安徽省省會。

江南憶,憶江南,然而到底何處是江南?

清代江南省

至此,“江南”一詞作為行政區劃名,消失在歷史時空中。

大致來看“江南”作為行政區時,有一個明顯的由西向東遷移歷程。

為江南省時,已經突破了地理上江南的範圍。

人文上的江南

當下提及江南,跳出腦海的首先便是才子佳人、富庶水鄉、繁榮發達等讚譽之詞,這更多得是從人文角度考量的結果

。人文江南比地理江南範圍要小,同時也不完全重合,從地理江南道人文江南,有一個緩慢的遷移過程,這也是造成很多人認為地理江南範圍有變動的根源。

長江與黃河同為華夏民族的兩大母親河,在人文史的早期可以與黃河流域的並駕齊驅,比如新石器時代,江南地區就誕生了可以與中原地區相媲美的河姆渡文化及良渚文明。但受限於環境因素,隨著中原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末期爆發,江南地區就顯得暗淡無色了,以至於被認為是瘴癘盛行的蠻荒之地。《史記·貨殖列傳》就以“江南卑溼、丈夫早夭”相描述。是以秦漢以前,典籍提到“江南”,更多地是因為地理需要,而非出於人文因素。

江南憶,憶江南,然而到底何處是江南?

採蓮場景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這首格調清新,語言簡潔,意境優美的在漢樂府民歌《江南》,可以說是人文江南的發端。

從三國時期吳國對南方的開發,到東晉時期因戰亂而衣冠南渡,再到南北大對立時期的南朝,

數百年的分裂使得江南的人文氣息越來越濃厚

。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因緣際會書寫下蘭亭序的書聖王羲之,開創山水詩派的謝靈運,將山水詩推上新高度的宣城太守謝朓,中國現存最早詩文總集《文選》的主編人昭明太子蕭統,以及前文提到的《哀江南賦》作者庾信,無不為江南人文氣息的提升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無論是禹貢九州,還是兩漢時期的十三州,地理上的江南都被分置於荊揚兩州之下,西部的兩湖地區屬於荊州,東部的其餘地區歸於揚州。因六朝皆定都於建業/建康(今南京),東部的開發優於西部,加上被稱為江南政權的六朝核心統治區域位於東部。故“江南”一詞在人文上逐漸出現“揚州”壓倒“荊州”,

常常成為對以今天南京為中心的長江下游地區的代稱。

江南憶,憶江南,然而到底何處是江南?

揚州轄境

六朝時期大量的移民進入,促成了江南經濟的發展,文化的昌盛。但此時的江南,不管是經濟上還是文化上,依然無法與關中、山東等北方地區相抗衡。

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的出現,才給人文江南的壯大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隋唐以後,江南的財賦透過大運河源源不斷運往北方,供養全國。經濟的發展使得書院在江南各地拔地而起,為科舉培養了儲備大量人才同時,也使江南文脈得以追趕、超越北方,以至於北宋時期出現了科舉南北之爭。在經濟與文脈的促進下,小橋流水人家的溫婉江南風情顯現,以至於當過蘇杭兩地太守的白居易念念不忘,而韋莊更是發出了“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

的感嘆。

這一時期,人文江南相對於地理江南向東收縮的同時,也突破了地理江南的界限,跨越長江天塹,將位於江北的揚州,及其以東的沿江地區收入囊中,

成為吳越文化、江右文化、揚州文化的大集合。

江南憶,憶江南,然而到底何處是江南?

西湖夜景

隨著南宋定都臨安(今杭州),江南的經濟、文化進一步得到提升,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盛況。伴隨而來的是文化江南的內涵再次塌縮,

兩浙西路、兩浙東路及其周邊的建康府(今南京)、徽州、揚州等構成了新的人文江南核心區域

兩浙西路轄臨安、平江(今蘇州)、鎮江、嘉興四府,常、湖、嚴三州,及江陰一軍。

兩浙東路轄紹興、慶元(今寧波)兩府,婺、溫、臺、處、衢五州。

這一時期的人文江南大致同兩浙互為表裡,與現在的吳方言區多有重疊,

並已具備獨特的經濟、文化象徵意義,

以吳儂軟語形容江南正是因此而來。

明朝建立以後,原兩浙西路慘遭分割,下八府中的蘇州、松江、常州、鎮江等四府直隸南京,剩餘的杭、嘉、湖、嚴四府,與浙東七府合併,組建浙江布政司,今天江浙兩省的邊界正式奠定。

然而,明朝對浙西的拆分,並沒能割裂同文同俗的兩地,反而因當地在素稱發達的農業基礎上,發展起蓬勃興盛的工商業,進而給史學界留下“資本主義萌芽”這一重要命題,促使原浙西及其周邊地區各府人員往來更為密切,文化更為昌盛,成為進士最重要的來源地。以此為契機,

文化江南的內涵進一步收縮,下八府及其周邊的南京、揚州、徽州、紹興、寧波成為了這一時期的江南核心範圍,粉牆黛瓦、小橋流水的水墨江南正式登場。

江南憶,憶江南,然而到底何處是江南?

水鄉古鎮美景

時至今日,這一地區依然是經濟冠絕全國,文化昌盛,教育發達的首善之區,近現代至當代,走出的文化名人同樣不可勝數。實力雄厚的經濟基礎與燦爛悠久的文化積澱相結合,使得人文江南具備了全國層面的經濟、政治、文化影響力,

成為國人心目中人人嚮往的夢裡水鄉

阿越說

透過梳理,我們不難看出,“江南”一詞至少存在地理、行政、人文三重含義。行政江南這重含義隨著江南省的撤銷,已經隨風消逝。

地理江南這個廣義上的“江南”,範圍一如既往地相當穩

定。

江南憶,憶江南,然而到底何處是江南?

蘇州園林

這真變化多端,也令人如夢如幻,難以捉摸的是人文江南這個狹義上的江南。

歷史上,與人文江南這個文化品牌一步步壯大相伴的,是其內涵的一次次塌縮。現如今“小橋流水人家”的“杏花春雨江南”,其核心區域大致包含蘇南五市,浙江北部五市,及上海全境,至於其邊界估計沒人能說清楚。

即便範圍已經如此之小,網上還有要收縮人文江南內涵的呼聲,打算將它限定在蘇錫常、杭嘉湖這太湖流域六市,乃至將它打造成蘇錫常的專屬名稱意圖。

所以各位看官朋友,您心中的“江南”,又在何處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