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雲遊二十四節氣——霜降柿子紅

二十四節氣是大自然說給我們聽的語言,也是古人詩意棲居的創造。人們在勞動中學會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依氣候而作,隨歲月流轉。

霜降,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預示著冬天就要真正到來了。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就全國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霜降節氣的到來,就意味著冬天離我們不遠了。

霜是水汽凝成的,水汽怎樣凝成霜呢?南宋詩人呂本中在《南歌子 · 旅思》中寫道:“驛內侵斜月,溪橋度晚霜。”陸游在《霜月》中寫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說明寒霜出現於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沒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 0 ℃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會凝結在溪邊、橋間、樹葉和泥土上,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說“濃霜猛太陽”就是這個道理。

俗話說“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柿子的最佳成熟時期就在霜降前後,因此霜降吃柿子也就成為了不少地區的習俗。這個時候的柿子個大、皮薄、汁甜,可謂達到了全盛狀態,營養價值高,含有眾多礦物元素,是非常適合秋天吃的水果。另外,民間還有說法認為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以及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當然霜降吃柿子的習俗還得從朱元璋說起:傳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小的時候家中十分貧窮,經常吃不飽飯,只好四處討飯。一年霜降,已經幾天沒飯吃的朱元璋餓得兩眼發黑,他跌跌撞撞走到一個小村莊,發現村邊的一處爛瓦堆里長著一棵柿子樹,上面結滿了紅彤彤的柿子。朱元璋一見,興奮極了,於是使出渾身力氣爬到樹上,吃了一頓柿子“大餐”,這才保全了性命。

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有一年霜降節領兵再次路過那個小村莊,發現那棵柿子樹還在,上面依然掛滿了紅彤彤的柿子。面對此情此景,朱元璋思緒萬千,正是這棵柿子樹當年救了自己。

他仰望著這棵平平常常的柿子樹,緩緩脫下自己的紅色戰袍,又親自爬了上去,把戰袍披在柿子樹上,並封它為“凌霜侯”,這才依依不捨地離去。後來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開來,就逐漸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習俗。

不過,霜降吃柿子還要注意千萬不要空腹吃柿子,而且不能貪多哦!

蘭州日報社西遊記工作室出品

策劃製作丨 韓彤 周言文 孟夏 李沛珂 安若璇

實習生 李慶 宗成賢 馬芳乾 劉月霞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