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宋朝發明了全球第一支步槍,射程300米,為何沒大規模用於實戰?

步槍在近現代戰爭中大顯神威,特別是清朝末期,洋槍洋炮直接將清朝引以自豪的八旗騎兵打得丟盔棄甲。實際上,在我國的宋朝時期,就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步槍,射程就有300米,為何面對蒙古騎兵的時候沒有大規模用於實戰,在戰爭中大顯神威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宋朝第一支步槍——突火槍

據《宋史》記載:“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壽春府(今屬安徽壽縣)……造突火槍,以鉅竹為筒,內安子窠,如燒放焰絕,然後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餘步。”

宋朝發明了全球第一支步槍,射程300米,為何沒大規模用於實戰?

根據這段記載可知,宋理宗開慶年間,宋朝人就發明了宋朝第一支步槍——突火槍。這個突火槍,以巨竹作為槍身,在其中放入火藥與石子、瓷片、鐵屑等“子彈”,點燃火藥後,發射出去,殺傷敵人。宋朝的突火槍,猛一看有點像現在我們過年過節放的煙火,區別在於它有“子課”可以傷敵。

宋朝發明了全球第一支步槍,射程300米,為何沒大規模用於實戰?

實際上,宋朝發明的突火槍遠比我們放的煙花要複雜多了。查閱史料,我們發現宋朝發明的突火槍,主要三部分組成,前面一部分是巨竹做的竹筒,相當於我們現代步槍的槍管,中段膨脹的部分是火藥室(填充火藥和鐵屑),外壁上有一個點火小孔,最後是手持的木棍,相當於槍托了。在發射的時候,左手託著木棍,右手透過點火小孔點火,伴隨著一聲巨響,火藥將槍管中鐵屑等彈丸噴射出去,從而殺傷敵人,最遠距離300米,堪稱我們現在步槍的鼻祖。

實戰很雞肋

在歷史上,宋朝發明了很多厲害的武器,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將火藥運用到了極致,不僅發明了突火槍,而且還有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藥武器。按理說,宋朝掌握了先進的武器,應該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才對,但是現實是慘遭金兵和蒙古鐵騎蹂躪。就拿突火槍來說,剛在戰場上面世的時候,伴隨著一聲巨響,也著實令敵人嚇了一跳,但是在實戰中卻很雞肋。

宋朝發明了全球第一支步槍,射程300米,為何沒大規模用於實戰?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宋朝的突火槍處於初級階段,基本沒有什麼精準度可言,點燃後,相當於盲射,很難有效地殺傷敵人,除非是大規模發射才能對敵人造成傷害;二是突火槍是用粗竹子做的,槍管很脆弱,用不了幾下就炸膛了,導致沒有殺傷敵人,先把自己人給傷了。三是受天氣影響,一到陰雨天就直接成了燒火棍,無法使用;四是突火槍裝填速度慢,不能連續射擊,遠不如弓箭和連弩等冷兵器好用。因此,突火槍成了雞肋,沒有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

結語

雖然突火槍沒有在實戰中大顯神威,但是開創了世界步槍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義。據史料記載,蒙古軍西征敘利亞被擊潰,阿拉伯人繳獲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藥武器,從而掌握了火藥武器的技術和使用。隨後,在阿拉伯人與歐洲人的作戰中,歐洲人逐步掌握了火藥武器技術和使用,並將其發揚光大,研製出了威力巨大的火槍和大炮。

宋朝發明了全球第一支步槍,射程300米,為何沒大規模用於實戰?

而在明朝的時候,出現了其進化版的火銃,明軍組建了神機營,在與蒙古鐵騎對戰中大顯神威。只是到了清朝,由於清朝統治者為了維護其騎射優勢,不重視火器的研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打壓,導致鴉片戰爭中武器裝備嚴重落後,被外國侵略者打得丟盔棄甲。

宋朝發明了全球第一支步槍,射程300米,為何沒大規模用於實戰?

雖然我們發明了最早了步槍,卻沒有將其發揚光大,真是令人痛心。落後就要捱打,我們要時刻銘記歷史,以史為鑑,砥礪前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