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為何劉備得“臥龍鳳雛”卻沒得天下?水鏡先生的後半句才是重點

為何劉備得“臥龍鳳雛”卻沒得天下?水鏡先生的後半句才是重點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曾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後來,劉備確實得到了兩位人才,為什麼還是沒有得天下呢?原來,水鏡先生的話還有後半句,卻被很多人忽略了。

為何劉備得“臥龍鳳雛”卻沒得天下?水鏡先生的後半句才是重點

水鏡先生司馬徽是東漢末年的隱士,他知識淵博,有知人識人之明。欲圖大事的劉備求賢若渴,專程去拜訪水鏡先生,水鏡先生向他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便是這時候說的。

其實,水鏡先生的話還有後半句:“子初孝直,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這句話的意思就很明顯了:若子初、孝直中有一個個死了,則漢室難興。

那麼,子初和孝直到底是誰呢?他們為何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呢?

為何劉備得“臥龍鳳雛”卻沒得天下?水鏡先生的後半句才是重點

子初是荊州名士,原名劉巴,出身官宦世家,年少成名。

劉巴官路比較坎坷,起初因為劉表心胸狹隘拒絕出山,曹操攻下荊州後他做了與其他人不一樣的決定,放棄劉備選擇曹操。輸了赤壁之戰後,劉巴轉轉幾個地方投靠了劉璋,最終以極不情願的姿態歸入劉備的麾下。

劉巴有過很多次選擇的機會,他從來沒有選過劉備,但是他無法抗拒命運的安排。加上劉備真的是愛惜人才,儘管劉巴不願意為他效力還是下令保護劉巴,傷害劉巴者誅三族。劉巴這才心甘情願為劉備效力。

當劉備為軍餉發愁的時候,劉巴便提出“鑄造鑄值百錢的銅板通行,統一物價,實行公賣制度”。劉備採納了劉巴的建議,不出數月,府庫充盈,一舉解決了新生政權的財政問題。

可以說,劉巴在財政、行政等方面的能力絲毫不遜色於諸葛亮等人。可惜的是,在劉備稱帝第二年,劉巴便病逝了。

為何劉備得“臥龍鳳雛”卻沒得天下?水鏡先生的後半句才是重點

而孝直則是指蜀漢尚書令法正。不同於劉巴,法正一開始就看好劉備。他巧記斬殺曹魏大將夏侯淵,讓劉備非常倚重。曹操曾感嘆:“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法正在蜀漢的影響力非常大,因為長期跟隨劉備,深得主公信任。加上他本身也非常有才能,不僅可以分擔諸葛亮身上的壓力,還可以做到諸葛亮做不到的事情。

章武二年,吳蜀大戰,蜀軍敗退白帝城,諸葛亮傷感道:“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一定不致大敗而歸。”可見法正的影響力之大。

但法正在劉備稱帝前便去世了,他傑出的才能也沒能派上用場。他死後,劉備哭了好幾天。

為何劉備得“臥龍鳳雛”卻沒得天下?水鏡先生的後半句才是重點

其實,水鏡先生當時跟劉備說的是:“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說的是,諸葛亮和龐統這兩個人才來一個就夠用,劉備超額完成任務將兩人都招致麾下,諸葛亮更是為了漢室鞠躬盡瘁,到死都在為國操勞。

“子初孝直,亡一人,則漢室難興”則是說,想復興漢室,子初孝直這兩個人才必須到齊,缺一不可。

可是現實很殘忍,子初在劉備稱帝第二年病逝,而孝直去世更早,甚至都沒有看到劉備稱帝。可以說,劉備同時失去了兩個復興漢室必不可少的人才。

為何劉備得“臥龍鳳雛”卻沒得天下?水鏡先生的後半句才是重點

覆盤蜀漢復興之路發現,原本四個人分擔的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最後都壓到了諸葛亮一個人身上,人才不足,再加上各種內憂外患,蜀漢的結局也只能是一聲嘆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