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從西伯利亞華人總工頭到一代軍閥,此人無惡不作卻為教育不惜本錢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一恆獨步,無授權禁轉!

北洋軍閥之一的張宗昌,綽號“狗肉將軍”、“混世魔王”、“三不知將軍”、“五毒大將軍”、“張三多”等,為奉系軍閥頭目之一。尤其是任山東軍務督辦期間殘酷鎮壓青島日商紗廠工人罷工,造成“青島慘案”。主政山東3年期間橫徵暴斂,捐稅多達50餘種,讓山東人民窮困交加在死亡上線掙扎。後期更是變本加厲,妄圖勾結日本帝國主義,實現其個人繼續統治山東的野心。最終,於1932年9月3日被愛國人士槍殺。

張宗昌極其惡劣的一生中也有光鮮和亮麗的短暫時光,可謂可圈可點。比如他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比如他對教育的重視,並且身體力行,都卓有成效,這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從西伯利亞華人總工頭到一代軍閥,此人無惡不作卻為教育不惜本錢

張宗昌生於1882年3月4日,幼時的張宗昌因家庭條件尚可,曾接受過短暫的私塾教育。這些,無疑為張宗昌進入行伍,面對舊軍隊中下層軍官和士兵幾乎都是文盲的前提下,為他脫穎而出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當然,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單靠肚子裡的一點墨水是遠遠不夠的,更靠投機取巧也是萬萬不行的,張宗昌深深明白這個道理。

1889年,張宗昌和許多討活路的山東人一樣闖關東,應招到沙俄時期的中東鐵路公司後,他幹過各種工作。由於張宗昌身材高大,不計苦累,重義輕利,所以在當時的窮哥們中很有威信,逐漸得到俄國人的青睞,並且憑藉過人的讀過書的功底,更多的是靠自身的毅力,學會了一口流利而又發音準確的俄語,很快被俄國人任命為前往西伯利亞淘金華人總工頭,可謂是對其勤奮的最好註解。

從西伯利亞華人總工頭到一代軍閥,此人無惡不作卻為教育不惜本錢

[“三不知”將軍張宗昌]

1925年4月張宗昌出任山東省軍務督辦主政山東。目睹中國為何總被洋人欺凌,他漸漸明白是中國人缺乏現代科技知識,文化素質普遍不高有著必然的關係。為此,他除了忙於政務,還花了很大的心思用在教育上。而抓教育,關鍵的是要有一個資歷和實力都完全過的硬的人來擔任省教育廳長,才能起到立竿見影和事半功倍的效果。當時,他有意聘請學養深厚,又在山東教育界舉足輕重的王壽彭出任山東省教育廳長,以他的威望來整合提升山東省的教育體系、教育資源的重建。但王壽彭目睹戰亂頻仍的現實,很難放的下一張安靜的書桌這一實際,起初,對張宗昌的登門拜訪,執意相邀還以為是主政一方的軍閥為裝門面故意為之,沒有答應。直到張宗昌一次沒有請出王壽彭出山,真的再一次又一次以三顧茅廬的劉皇叔那般的胸襟和境界,數次登門才感動了這位大家,應允出任山東省教育廳廳長之職。

王壽彭被張宗昌的誠意所打動,答應出任山東省教育廳廳長後,旋即就向張宗昌和盤托出自己的設想,首先在濟南原有的六個專門學校的基礎上重新組合成立“省立山東大學”,地址選定在濟南東郊籌備建校。新建一所大學,是要用鉅額的真金白銀的。以斂財出名的張宗昌對王廳長的這一建議,當即予以批准,對需要的經費,以及後續大學聘任的各類教授、講師等的待遇,也立即照單全收。開辦後的“省立山東大學”和當時的國內同等規模的大學相比也毫不遜色,充分顯示了張宗昌對培養人才的重視。

從西伯利亞華人總工頭到一代軍閥,此人無惡不作卻為教育不惜本錢

[主政山東的張宗昌(前左二)]

1926年4月,張宗昌擊敗國民軍進入北京,面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等主要是引進西方思潮的泛濫,他感到很不以為然。已經在北洋政府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張宗昌,更覺得痛心,在他心裡只有儒家經典才是正宗,中國人不能忘記了自己的根。抱著這一淳樸的想法,張宗昌強制命令華北所有的學校都要恢復對儒家經典的學習,堅決把對當時砸爛孔家店的風氣扭轉過來。為此,他還受到當時新文化運動倡導者的猛烈抨擊,張宗昌很有肚量,沒有把他們解決掉,反而還樂於看維護儒家經典的人和新文化運動倡導者之間的辯論。在他心裡這些人都有大學問,是要大家保護的物件,就像現在流行的,他們都是國家的棟樑和精英,慣著寵著他們也是應該的。

張宗昌除了對興辦教育,對培養可造之材的高度重視,還對傳承民族文化中的經典典籍非常熱心。張宗昌生活的20世紀20年代末期,是中國思想變革變化最為劇烈的時期,南方國民革命運動風起雲湧,書寫千年的文言文揹負恥辱要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女子放足、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等等觀念,讓張宗昌面對這一切感到很迷惘。與他有同樣心態的好友楊度,這位飽讀詩書的傳統知識分子更是覺得無所適從,但楊度的內心卻是很堅定的,他無法理解傳承了2000多年的儒家傳統文化會就此被徹底割裂。維護傳統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他竭力向張宗昌推薦重刻《十三經》。

從西伯利亞華人總工頭到一代軍閥,此人無惡不作卻為教育不惜本錢

[直奉戰爭首次坦克參戰]

《十三經》是我國在南宋時期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的統稱。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轉》、《公羊傳》、《穀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等被儒家奉為經典的典籍。可是,要重刻這樣一套叢書,無疑是一項巨大浩繁、細緻無誤,當然要花費巨資的一項文化超級工程。張宗昌聽楊度講解後,沒有絲毫的猶豫,他立即吩咐下去,選用最好的人才來幹這項流傳千古的事業。當全部裝訂成冊,送到張宗昌和楊度的眼前,其清晰的頁面,工整的字跡,都超過當時很多有巨大影響的印書館。這一切都充分體現了張宗昌對民族文化的濃厚興趣和肩負的歷史使命,那就是這些是中國的文化之根,民族延續的血脈決不能在我們這一代葬送了。

還值得一提的是張宗昌主政山東時,不在像他以前單純的任職軍隊,整日忙於打戰,或者在準備打戰的路上。山東是孔孟的誕生地,是儒學發源和昌盛的地方,又是張宗昌的老家。山東的名勝古蹟星羅棋佈,使得張宗昌在忙完公務,出門巡視的間歇,也會附庸風雅,向乾隆皇帝那樣賦詩一首。並且為了使自己寫的詩能像詩,他還專門拜師學習作詩的方法,真的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比如他遊蓬萊閣寫的一首詩,至今讓我們讀來,還真的是那麼一個意思。“遊蓬萊閣”:“好個蓬萊閣,他媽真不錯。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靠窗擺下酒,對海唱高歌。來來猜幾拳,舅子怕喝多”真的讓人忍俊不禁,他寫的是大實話很直白,遊玩過蓬萊閣的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不然,在蓬萊閣的十個導遊有九個導遊都會給遊客提到張宗昌的這首大作的。而認真寫蓬萊閣詩人,有幾個像張大帥這首詩流傳下來的,並且仍被後人當做笑談的詩,讓人聽後哈哈一笑呢。

從西伯利亞華人總工頭到一代軍閥,此人無惡不作卻為教育不惜本錢

當然,張宗昌對教育和文化的應該成為我們學習的樣板,但不能掩蓋他以人民為仇寇,以及為了個人利益不惜充當日本帝國主義的走狗,心甘情願,引狼入室,禍國殃民的貪婪的本性。這是鐵的歷史,是任何人也抹殺不掉的,也是他永遠,而且必須被釘在民族的恥辱柱上。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