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安史之亂,李隆基逃難,卻為何阻止宰相燒糧倉,反倒要留給叛軍

莎士比亞的書中曾說過:“任何大人物的章飾,無論是國王的冠冕、攝政的寶劍、大將的權標,或是法官的禮服,都比不上仁慈那樣更能襯托出他們的莊嚴高貴。”任何人,無論是平民還是皇室,無論是身居高位的皇帝,還是朝廷重臣,只有心地仁慈才可以體現出他們的光輝偉岸。

安史之亂,李隆基逃難,卻為何阻止宰相燒糧倉,反倒要留給叛軍

▲莎士比亞

前言:

中國的封建社會時期,最高領導者是皇上,而皇上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當時中心地帶,被人們稱為京城,在一般情況下,皇上會一直住在京城裡,管理著國家各個地區的事物。

只要皇上仍然在京城中安然的生活,那就表示這個朝代的人民仍然可以安居樂業的生活。

一旦皇上不在京城,那就表示很可能京城已經被其他人侵佔了,百姓們的苦日子也就快到來了。

安史之亂,李隆基逃難,卻為何阻止宰相燒糧倉,反倒要留給叛軍

▲杜甫

中國著名詩人杜甫曾在自己的詩中寫道:“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首詩就表示出了杜甫在和皇帝一同逃離京城時的心情。

當時的皇帝由於喪失了控制京城的能力,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能無奈的逃離京城。在離開前,宰相準備燒光糧草,但是皇帝卻制止了,稱將所有的糧草留給敵軍吧。

安史之亂,李隆基逃難,卻為何阻止宰相燒糧倉,反倒要留給叛軍

▲李隆基

多災多難的唐朝

唐朝是我們最著名的朝代之一,在那時人們的制度走向了全新的高度,但是在公元618年之後,唐朝開始了幾十年的內亂戰爭。

起初李世民發動了政變,將江山從自己的哥哥手裡奪來。隨後女皇武則天又登基。

再後來,公元705年的時候,李顯當上了唐朝的皇帝,但是管理國家的權利卻都在太后和太平公主的手裡。

安史之亂,李隆基逃難,卻為何阻止宰相燒糧倉,反倒要留給叛軍

▲李顯

直到713年的時候,李隆基將太平公主殺死,唐朝混亂的內部政治才徹底平靜。

李隆基深刻的知道,唐朝可以變成如今的和平盛世實在是不容易,因此對百姓們的政策也非常的仁慈。並且將對朝廷有用之人全部升官,希望透過他們的幫助,唐朝可以越來越好。

安史之亂,李隆基逃難,卻為何阻止宰相燒糧倉,反倒要留給叛軍

▲太平公主劇照

仁慈皇帝唐玄宗

唐玄宗登基之後,首先改變了國家的基本治理策略,所以人必須依法進行辦事,不得違背法律規定。即使是當朝宰相,只要徇私枉法也按照法律規定辦事。

經過唐玄宗的一系列改革,唐朝發展的越來越好。

後來杜甫將這時的繁榮寫進了詩裡:“陰山驕子汗血馬,長驅東胡胡走藏。”

安史之亂,李隆基逃難,卻為何阻止宰相燒糧倉,反倒要留給叛軍

▲唐玄宗與楊玉環

李隆基除了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之外,還增加了唐朝的國土佔地面積,使當時唐朝的國土面積達到了1076萬平方公里,人口的數量也達到了千萬。

唐朝發展的越來越好,唐玄宗也逐漸的喪失本心,開始沉溺於美色當中,和楊玉環夜夜笙歌。

安史之亂,李隆基逃難,卻為何阻止宰相燒糧倉,反倒要留給叛軍

▲安史之亂

好景不長,在公元755年的時候,遊牧民族侵犯國度,唐玄宗抵禦不過只能放棄京城外逃。逃跑之前,宰相勸皇帝下令將宮中的糧草全部燒燬,但是唐玄宗卻說:“

一旦敵人得不到糧草,那麼就會去搜刮百姓,到時候百姓的生活會更加辛苦,還是給百姓一條生存的道路吧!

”這就是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李隆基逃難,卻為何阻止宰相燒糧倉,反倒要留給叛軍

▲楊玉環劇照

綜述:

雖然唐玄宗統治的後期,由於他喜愛美人朝廷發展一度停滯不前,但是當他說出這樣的話時,曾經的那個愛百姓的皇帝彷彿又回來了。

如果唐玄宗可以早一點醒悟,他最後的下場可能不會是這樣。

【參考資料】:

樂朋。 唐玄宗的變異.

華世欣,劉光曙。 論唐玄宗李隆基.

周鴻彥。 杜甫戰事詩中對待戰爭的態度.

王繼甫。 淺談杜甫“詩史”的核心內容——對安史之亂前後民族戰爭及衝突的反映.

【圖片來自網路】

【文案編輯】:目海志劉小撐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