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歷史上的三大陽謀果真無解?未必,在實力面前,“謀”都是浮雲

陽謀是什麼?就是完全坦白地告訴對手你會如何,但是對手就是束手無策!它不像陰謀需要小心地偽裝自己,它是大大方方地向對方暴露自己的行動。

有人說,陽謀是對對手在戰略層面的碾壓,基本無解!果真是這樣嗎?未必。

歷史上的陽謀很多,咱們以比較有名的三大陽謀“圍魏救趙、二桃殺三士、推恩令”為例,進行分析。

歷史上的三大陽謀果真無解?未必,在實力面前,“謀”都是浮雲

前方高能,比較燒腦,請認真閱讀,閱讀全文約需4分鐘,如果時間不允行,請先收藏。

圍魏救趙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比誰傻多少,自然也沒有誰比誰聰明多少,大家彼此彼此,你預判了我的預判,我也預判了你的預判。

龐涓圍攻邯鄲,帶走的是全部主力部隊,然後齊軍攻擊魏國的國都大梁城。大梁城裡的魏王急了,給龐涓下命令讓回救。

你如果是龐涓,該怎麼辦?

歷史上的三大陽謀果真無解?未必,在實力面前,“謀”都是浮雲

回救?

邯鄲城沒打下來不說,多半在回去的路上還有齊軍的埋伏在等著,損失會很大。但這是在執行魏王的命令,自己不負主要責任,沒人會怪自己。只要有魏王的恩寵,有多少損失都無所謂。這就叫天塌下來有高個頂著,魏王就是那個高個兒。

不回救?

如果打不下邯鄲,魏王的信任和軍功都沒有;打下來,如果魏王沒了,你犯的就是彌天大罪;打下來,魏王還穩坐在大梁城,你敢抗命?你居然敢拿大王的命當籌碼去賭?軍功依然是你的,但你一定會死得很慘。

綜合考慮,魏軍只能回撤。

對於這個結果,龐涓知道,孫臏知道,龐涓知道孫臏知道,孫臏也知道龐涓知道自己知道!

大家都知道。

這就是陽謀,龐涓撤兵!

歷史上的三大陽謀果真無解?未必,在實力面前,“謀”都是浮雲

龐涓知道孫臏在他回程路上設了埋伏在等著他,還知道就那幾個地方合適設伏。可回大梁就那幾條路,如果你要繞遠路,就要耽誤很長時間,你居心何在?

龐涓一點也不傻,自己帶領少量精銳先頭部隊走近路,快速趕回大梁,讓大王吃下放心丸,也讓齊軍知道自己回來了,大部隊幾天就到。這種情況下,作為深入魏國作戰的齊軍,極有可能被切斷糧草補給,大機率會主動回撤。

況且對於齊國來說,救援趙國的任務已經完成,撤退對齊魏兩國來說,就是他好我也好;對於趙國來說,邯鄲城保住了,去齊國求救的決策是對的,趙王很高興;對於魏國來說,魏王的命令得到貫徹,魏王的安全得到了保障,魏王很高興。

魏王可能會批評龐涓為啥不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自己安危是小,打下邯鄲是大,龐涓可以再唱一段君憂臣死的大戲。

想到這些,大家就明白龐涓為啥往回趕了。

從邯鄲到大梁的路可不近,又沒幾條能走大軍的好路,一路上小心小心再小心,結果還是著了人家道,被打了埋伏。

看似是軍事問題,背後是政治問題。對君王來說,如果將領不聽話,特別是威脅到君王生命安全的時候,這是很可怕的。

歷史上的三大陽謀果真無解?未必,在實力面前,“謀”都是浮雲

圍魏救趙,龐涓雖然失敗了,但魏王對他的信任依舊,這才有了後來的馬陵之戰。

圍魏救趙果真無解?

二桃殺三士

三士的名字分別叫做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

公孫接的“公孫”,指的是諸侯公的孫子,大致是齊國宗室的後代,齊景公的遠親;田開疆一般認為是歷史上的田開,字“疆”,是當時把持齊國朝政的田氏家族族長;古冶子大機率是一位軍事勳貴,春秋時被稱為“XX子”的基本上不是貴族就是因功受封的勇士,故事中,其他二人都佩服古冶子的武勇和功績,也能說明這個問題。

也就是說,這三個人背後代表了三個勢力:宗室、權臣家族和軍事貴族。

“二桃殺三士”的本質就是齊景公和晏嬰希望挑起這三個勢力之間的內亂,從而將權力收歸自己手裡。桃在這裡桃子本身的關係不是很大,它是一種權力受到國君認可的象徵。

歷史上的三大陽謀果真無解?未必,在實力面前,“謀”都是浮雲

面對桃子,任何退讓的行為,都表明了自己放棄了手中的權力。哪怕只要謙讓了一下,都是表明承認自己“德不配位”,此人和其背後的派系將徹底失勢。

如此,齊景公和晏嬰的目的就實現了。

而三個人選擇集體自殺,這是對王權的反抗。三個人死了,這三筆血債就記到了齊景公和晏嬰的頭上,從此齊景公對於國家的控制力逐漸下降。

這兩個桃就是用來整人的。這樣一來齊國國君就多了一條“逼殺重臣”的罪名,而三士雖然身死,反而成了義不受辱的勇士。

二桃殺三士果真無解?

推恩令

漢朝經過七王之亂等劫難後才釋出了推恩令,說明漢王朝是下定了決心要削藩的。

漢武帝在公元前127年釋出推恩令時,漢朝正處於兵強馬壯之時,兩年前衛青剛剛取得了對匈奴戰爭的大勝。

歷史上的三大陽謀果真無解?未必,在實力面前,“謀”都是浮雲

有些人肯定會說,推恩令是自願的,諸侯可以選擇不推。

是嗎?衛青的刀是木頭做成的?

我現在是一方諸侯,我明知道漢武帝你心裡打的什麼小九九,現在我該怎麼辦?

反了?先別說實力夠不夠,自己孩子和其從臣都不跟自己一條心了,拿什麼反?

這就是分而治之。把諸侯一拆十,十拆百,分崩瓦解對手的實力。權利的分解,一定帶來權利的角逐和紛爭,最終讓諸侯成為一盤散沙,而無力與中央抗衡。

這就是移花接木。把皇權和諸侯的矛盾,轉移成諸侯和諸侯的子孫矛盾,轉化成諸侯子孫之間的矛盾。把國家的矛盾轉化為細小的家務矛盾,則大矛盾消融,小矛盾崛起。

歷史上的三大陽謀果真無解?未必,在實力面前,“謀”都是浮雲

推恩令果真無解?

彩蛋

天下萬物的興衰,時也,勢也,任何陰謀陽謀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都是浮雲。

圍魏救趙,關鍵在於攻其必救。

如果魏實力夠強,一邊繼續攻打趙國一邊回師救援,他分兵分出來的兵力都比你能派出的兵力更多更強,你能怎麼辦?或者你根本不可能攻下我的國都,我靠地勢險峻城高牆厚城內廣積糧草跟你耗個七八年,你能咋地?

秦滅六國的時候,怎麼不見有人去攻咸陽解天下圍?實力擺在這兒,你沒招兒。

歷史上的三大陽謀果真無解?未必,在實力面前,“謀”都是浮雲

二桃殺三士的關鍵在於能掌控了三士。

如果三士夠強,他們完全可以把桃子搶過來自己分,你要咋地?你自己是那任人宰割的桃子,還殺三士?

清帝溥儀退位的時候,滿朝文武就沒人知道二桃殺三士的典故?為什麼不借機讓北洋軍閥內部內訌?

因為你已經沒有那個實力,你是那個桃子。

推恩令拼得更是實力。

從劉邦開始就削弱諸王實力,讓他們沒法和中央政府抗衡,一直到漢武帝時才基本達到目的。

大家設想一下,如果漢武帝的手下的諸王是韓信、英布之類的角色時,推行推恩令會有什麼結果?

人家一家老小反了你,自己坐天下。人家一家老小比誰都團結。

推恩令的前提是你敢不聽話我就能殺你全家。

歷史上的三大陽謀果真無解?未必,在實力面前,“謀”都是浮雲

實力才是王道,習武人講的一力降十會,說得也是這個理,大家說對不對?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