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磕頭習俗的由來

現代人看古裝劇,尤其是宮廷劇,看到臣子對皇上基本都是行跪拜禮,感覺那些臣子很是卑微,很多人都無法理解。那麼跪拜之禮是從何時開始的呢,為什麼要跪拜呢?

磕頭習俗的由來

古語云:伸腰及股而勢危者為跪,因跪而益知其恭,以頭著地為拜。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古代磕頭的禮儀來源是和當時的社會發展分不開的。

在我國東漢之前,都是沒有板凳的,所有的人都是席地而坐,最多都是在屁股下面墊個墊子,當然條件不同、身份不同,墊子的優劣會有分別。當時的人坐在地上,為了便於站立起來和臀部不受潮溼的傷害,習慣於兩膝著地,屁股就坐在兩腿和腳跟上,類似於現在日本人的坐姿。

磕頭習俗的由來

這樣的坐姿,當有人前來,或者要對別人表示感謝時,很自然地會把上半身直立起來,變成小腿著地的跪姿。接著就是俯身表示恭敬。跪拜禮就由此形成,再之後發展成為多次俯身,就是磕頭禮了。

磕頭習俗的由來

在漢朝之後,桌椅板凳都先後問室,席地而坐就不再是人們的首選了。但跪拜禮卻得以延續下來,逐漸演變成了代表等級差異的標誌,尤其是在官場之中、民間的各種禮儀中一直延續到辛亥革命。

直到辛亥革命勝利,隨著幾千年封建君主制度的覆滅,才結束了這種跪拜禮。但是,也沒有完全消失,在現在社會依然有跪拜禮,如拜師、祭祀等,以及在山東等地的過年討壓歲錢時,晚輩要向長輩行跪拜禮。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