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王翦父子掌管秦國六十多萬的兵權?卻為什麼不敢謀反?

王翦父子掌管秦國六十萬兵馬,是在滅楚之戰的時候。

王翦父子掌管秦國六十多萬的兵權?卻為什麼不敢謀反?

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把眾將召集到一起,商量滅楚之事,嬴政首先問青年將領李信:

“如果讓你帶兵,掃平楚國,需要多少人馬。”

李信挺起胸脯回答:“二十萬足矣。”

嬴政聽了覺得還不是很踏實,又把目光投向老將王翦,王翦帶兵經驗豐富,軍事實力強大的趙國就是被他滅掉的,還是聽聽這位老將軍的意見吧,他問王翦:

“要你帶兵滅楚需要多少兵馬?”

王翦對滅楚早就考慮過,他把自己深思熟慮的結果告訴嬴政:

王翦父子掌管秦國六十多萬的兵權?卻為什麼不敢謀反?

“要滅楚國,非六十萬兵馬不可。”

嬴政聽了,非常不滿,嘲諷道:

“看來王將軍上了幾歲年紀,怯戰了,還是李信將軍有魄力,”於是下令李信為主帥,蒙恬為副將,帶二十萬人馬攻打楚國。

秦王嬴政這樣說,有自己的想法,六十萬大軍,是秦國的家底,如果把他交給王翦,一旦王翦造反,秦國就沒有抵禦的力量了,嬴政也明白,如果問王翦為什麼需要這麼多兵馬,他肯定能說出理由,哪個方向需要多少人馬,都會一筆一筆說得很清楚,所以直接打斷了王翦。

王翦是懂得明哲保身名將,他也知道嬴政對他不放心,所以就此告老還鄉了。

李信滅楚,被楚將項燕打得損兵折將,嬴政著急了,親自到王翦家裡,請王翦去替換李信,王翦故意說道:

王翦父子掌管秦國六十多萬的兵權?卻為什麼不敢謀反?

“大王還是另請高明吧,老臣病魔纏身,帶兵打仗有點力不從心,”

王翦這樣說,有深層次的考慮,如果馬上答應下來,自己上任了,結果嬴政還是給二十萬人馬,也沒有打贏的把握,難為一下秦王,好向秦王提自己的條件。

嬴政見王翦推辭,非常誠懇的說:“派李信帶隊出征,是寡人的錯誤,如今國家有難,老將軍忍心坐視不管嗎?”

王翦見火候差不多了,在要推辭那就是白起的下場了,於是答應出征,不過提出條件,王翦對嬴政說:

“大王要我去,還是需要六十萬人馬,”

秦王嬴政答應下來,王翦又趁機提了一些附加條件,向秦王索要田地財產,王翦為什麼這樣做呢?他這是告訴嬴政,你放心吧,我家在秦國,絕不會造反。

王翦父子掌管秦國六十多萬的兵權?卻為什麼不敢謀反?

那位說了:王翦手裡有了六十萬大軍,為什麼還這樣怕秦王猜忌,如果索性反了,秦王也拿他沒辦法呀。如果這樣想,就把事情考慮的太簡單了,王翦身處其中,心裡清楚造反是沒有任何希望的。

首先,王翦面對的是秦王嬴政,一個千年難逢的有為皇帝,加冠之年幹掉了權臣嫪毐,能力出眾的呂不韋也敗在他的手下,這一樁樁,一件件,王翦都親身經歷,嬴政的能力,讓王翦感到壓力山大。

這好比後世皇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那些有兵權的大臣造反不行嗎?為什麼乖乖的交出兵權,還不是覺得自己不是趙匡胤的對手嗎?

再說秦始皇一直對王翦有猜忌,把六十萬大軍交給他的同時,肯定會做一些防範,王翦造反不是往槍口上撞嗎?

王翦父子掌管秦國六十多萬的兵權?卻為什麼不敢謀反?

第二:王翦率領秦軍出國打仗,士兵的家人都在秦國,王翦造反,士兵未必和他一起造反,搞不好王翦成光桿司令了,還不任人宰割嗎?

第三:王翦有軍權,但財政大權沒在他手裡,糧草補給都需要國內供應,如果王翦造反,秦王嬴政掐斷糧草供應,王翦軍也會不戰自亂。

王翦是個精明人,考慮以上幾點,造反的成本高,還沒有成功的希望,選擇造反,落個身首異處的下場,還落個亂臣賊子的罵名,何必呢?

所以王翦率軍出征的路上,還不斷派人回去,向秦王索要封賞,搞得身邊的親信都看不下去了,對王翦說:

“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

王將軍有點太貪了,這可不是你的風格,王翦見大家質疑,說出了心裡話:

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告訴大家,秦王把家底都交給我,非常不放心,我為了取得秦王信任,只能多要賞賜,用貪財自汙名聲,取得秦王信任。

王翦父子掌管秦國六十多萬的兵權?卻為什麼不敢謀反?

綜上所述,面對秦王嬴政,王翦想造反也覺得沒有成功的希望,所以選擇明哲保身,做一代名臣良將更符合現實。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