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看出劉邦是忘恩負義小人後,蒯通勸韓信造反,可惜韓信不是那塊料

看出劉邦是忘恩負義小人後,蒯通勸韓信造反,可惜韓信不是那塊料

文:沙塵暴(讀史專欄作者)

公元前197年,陽夏侯陳豨反叛劉邦,劉邦親自帶兵平叛去了,叫韓信跟著去,韓信卻說他病了,沒去。

劉邦一走,有人就向呂后告密,說是韓信也要反。這麼大的事情,得讓劉邦知道啊,得請示他怎麼辦啊,可是兵貴神速,等請示回來,一切都晚了,說不定天下就是韓信的了,乾脆,老孃做個主吧。

呂后與蕭何商量後,就派人去騙韓信說,劉邦平叛回來了,陳豨被幹掉了,大家都去祝賀,你也應該去,韓信就去了。他一去,就被蕭何命令武士綁了起來,拖到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後來還被滅了三族。

砍頭前,韓信說了這輩子最後一句話:“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至於栽在一個女人手裡,天意啊!”

韓信為什麼這麼說?那個叫蒯通的,給他出了什麼計謀呢?

蒯通本名蒯徹,范陽固城鎮人,後來司馬遷寫《史記》時改稱叫蒯通,因為漢武帝叫劉徹,他得避他的諱。

有人說,蒯通是韓信的謀士,實則不然,他雖然為韓信出了個大主意,“建議”他別給劉邦打工了,自己當老闆,但沒有證據表明他是韓信的人。

當然了,不排除韓信聽了他的建議、成功後他投入韓信懷抱的可能。

但是也有人說,這個人只是唯恐天下不亂,藉此圓他一個當縱橫家的夢而已,因為翻手為雲覆手雨的感覺太爽了,他要的,也許只是這種感覺。

所以他第一次出現在歷史舞臺,就體驗到了翻手為雲覆手雨的爽。

那是秦二世元年八月,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命部將武臣率軍攻趙,“善為長短之說”的蒯通勸范陽縣令徐公投降武臣,徐公說你幾個意思?我乃國家公務員,是吃公家飯的,豈能投降那幫鄉下人,我傻呀?!蒯通說不錯,你確實傻,因為你沒看清形勢,難道你沒看到,江山就要易主了?你這個公家飯,還能吃幾口?所以,你若是聰明人,就趁早換個吃飯的地方,否則西北風都沒得喝,就算你想投降,人家還不一定要你呢。

那時的武臣,已經自封為趙王。勸動范陽縣令後,蒯通又去武臣那裡遊說,得到武臣首肯。

范陽縣令投降後,其他各縣紛紛步其後塵,武臣不戰而下三十餘城。

看出劉邦是忘恩負義小人後,蒯通勸韓信造反,可惜韓信不是那塊料

蒯通嘴皮子之厲害,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那以後長達五年時間,直到劉邦和項羽的楚漢相爭接近尾聲,蒯通再也沒有“露面”,彷彿人間蒸發了。

這是因為在這幾年裡,他都沒有發現“明主”,沒有發現值得他輔佐的人,那些所謂的英雄好漢,在他眼裡不是平庸之輩,就是人格有缺陷,與其為這些人賣命,不如當個啞巴,不給任何人效勞。

也許有人要說,蒯通你傻呀,劉邦不是“明主”嗎?那麼多牛人都為他效命,比如蕭何,比如張良,比如韓信,比如這個比如那個,可以說,當時最牛的人,無論是謀士還是武將,都到劉邦碗裡去了,這個事實本身,就能說明一切,而且那時候的劉邦,已經陸續搞定了眾多勢力,就剩一個項羽在垂死掙扎了,其他人都看到了這點,唯獨你認為劉邦也不值得輔佐,你眼瞎啊?

事情就是這樣,不但他認為劉邦也不是值得輔佐的“明主”,他還是當時,唯一認為劉邦是個忘恩負義小人的人!

而後來的事實證明,他這個看法居然沒錯!

可是,就這樣在家當個宅男,也不是個事啊,既然是男子漢大丈夫,就不應該像個娘們兒。所以後來,他選擇了韓信。

所以,當他看到和項羽PK的劉邦屢吃敗仗,而項羽也佔不到便宜,滅掉趙國和齊國的韓信實力大增時,他站出來勸韓信說,劉邦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你不要再幫他了,再幫他就是為虎作倀,你自立為王,和他們兩個三分天下吧。

那時候的韓信,的確已經具備三分天下的實力,如果加上蒯通的輔佐(韓信滅掉齊國,就是採用了蒯通的計謀),加上他自己作為傑出軍事家的本領,最後弄個一統天下,也不是沒有可能,何況他自己就是個“謀戰”派,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可是,韓信卻拒絕了蒯通的建議。

果然不出蒯通所料,當韓信幫劉邦在垓下搞定項羽,全殲項羽十萬軍隊,項羽自刎而死,回到定陶的劉邦來到韓信軍中,收了他的兵權,後來又改封他為楚王(原來是齊王)。

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既然如此,那就老老實實地當這個楚王吧(項羽當初是楚王,而項羽是被韓信幹掉的,如今劉邦又讓韓信當楚王,劉邦的用心,真是良苦啊)。

沒想到屁股還沒坐熱,公元201年,就有人告他謀反,劉邦便用計把他逮了,韓信說了一句:“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值得玩味的是,劉邦自始至終沒有說韓信謀反,而是說“有人告你謀反”,直到韓信被他抓了,感嘆“狡兔死良狗烹”,劉邦依然是那句“有人告你謀反”。

大概因為確實沒有證據(很難說告韓信謀反的人,不是劉邦授意的),所以回到洛陽後,劉邦只好赦免了韓信的“罪”,改封他為淮陰侯。

從王降為侯,這個落差有點大,不過命算保住了。

直到那時,韓信才明白劉邦怕他的軍事才能(他曾說劉邦最多能指揮十萬兵,而他越多越好),於是經常裝病不參加朝會,也不願跟劉邦出行,對於自己如今的遭遇,難免不發幾句牢騷,直到後來真的有了反意。

可那時已經晚了,他錯過了最佳時機——蒯通若有知,不知會是什麼心情?

看出劉邦是忘恩負義小人後,蒯通勸韓信造反,可惜韓信不是那塊料

韓信萌發反意,就與本人開篇提到的陳豨有關。

事情源於陳豨被任命為鉅鹿郡守,來向韓信辭行,韓信拉著他的手跟他說“知心話”:“你深受陛下寵信,所以當有人告你謀反,第一次陛下肯定不相信,但是第二次,陛下就會有所懷疑了,第三次,陛下一定會派兵圍剿。到時候我在京城做你的內應,咱們裡應外合,保證能奪取天下。”

沒想到這個深受劉邦寵信的陳豨,後來真的反了,劉邦親自帶兵平叛,讓韓信跟著去,韓信裝病不去,卻暗中派人對陳豨說:“你儘管幹,我在京城幫你。”

韓信說到做到,甚至假傳詔書赦免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準備等陳豨那邊一有好訊息,就發動這些人去襲擊呂后和太子。不料事情敗露,他反而“栽在一個女人手裡”,被砍了腦袋。

從很多事情來看,具有雄才大略的韓信,有時候頭腦簡單得不可思議,比如他臨死前說的那句“後悔沒聽蒯通的”,難道他就沒想到,這句話會要蒯通的命嗎?

當平叛回來的劉邦得知了他的“臨終遺言”,果然詔令齊國把“齊國的說客”蒯通抓了。好在蒯通巧舌如簧,當劉邦問他當初為什麼要唆使韓信謀反,蒯通說:“我承認確實勸過他,可是他沒采納,不然陛下怎能滅掉他?他落到如此下場,是自取滅亡!”

當劉邦命人煮了他,他說各為其主(儘管韓信不是他的主),我當初只知有韓信,而不知有陛下您,所以我只能為韓信盡忠,劉邦聽完,只說了三個字:放了他。

蒯通最終能夠死裡逃生,很大程度上是僥倖。

老天爺是吝嗇的,對很多人,它只給你一次機會,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估計“頭腦簡單”的韓信連這個都不明白,所以,他才會在失去最佳機會後,試圖再“人為”地製造一次機會,可是,這種人為製造的機會,怎麼能與天賜良機相比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