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他在古玩店發現了一塊黑乎乎的石頭,當場跪在地上

提起1894年(光緒二十年),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改變中國人命運的大事——中日甲午戰爭。

在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小事,跟甲午戰爭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在文化意義上卻不可忽視,甚至可以說,這是中華民族的一件幸事。

什麼事呢?說起來真不大,就是一個人在逛古玩店的時候,發現了一塊黑乎乎的石頭。

請注意,這個人名叫吳魯,在4年前剛剛高中狀元,也是福建省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

他在古玩店發現了一塊黑乎乎的石頭,當場跪在地上

當時,吳魯第一眼看到這塊“石頭”的時候,也沒怎麼在意,出於文人的習慣,發現石頭上面有一些小字,就用衣襟擦了擦。

這一擦不要緊,吳魯當場跪在了地上!

那麼,這塊“石頭”究竟是什麼東西呢?竟然能讓一位狀元跪倒在地?

這塊石頭其實是一塊硯臺,名字叫“正氣硯”。一聽這個名字,熟悉歷史的人可能都會聯想到一個人——文天祥,這位中華民族史上最頂級的民族英雄,最有名的一首詩就是《正氣歌》。不錯,這塊“正氣硯”正是文天祥用過的寶物。

如果你以為這就是全部答案了嗎?不是的,在文天祥之前,還有一位名氣更在他之上的民族英雄用過,就是岳飛。

岳飛就是這塊“正氣硯”的第一任主人,還在背面刻上了八個大字——“

持堅,守白,不磷,不緇

”,既是硯臺,也是座右銘。

他在古玩店發現了一塊黑乎乎的石頭,當場跪在地上

(圖:“正氣硯”拓片)

後來,岳飛被害於風波亭,這塊硯臺流落到了民間,直到南宋末年,才被另一位民族英雄謝枋得得到了。

這位謝枋得,雖然在歷史上名氣不是很大,但也是南宋有名的忠臣,南宋滅亡後,他歸隱山林,元世祖親自去請他出山,他拒絕見面,最後面朝南方,絕食而死。

謝枋得跟文天祥是至交好友,文天祥幾次想借這塊硯臺用用,謝枋得都不捨得。但後來,當文天祥起兵抗元的時候,謝枋得將這塊硯臺送給了他,希望他繼承當年岳飛的遺志,以身報國。

文天祥在硯臺背面又刻上了三句話——“

硯雖非鐵難磨穿,心雖非石如其堅,守之弗失道自全。

”還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正氣硯”。

這就是“正氣硯”的由來,雖然從材質上來說算不上極品,但卻凝聚了三位頂級民族英雄的心血,文化意義絕對爆棚!

在這樣的寶物面前,不光是吳魯,我們每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都會不自覺地肅然起敬,向它下跪也不是什麼難為情的事。

吳魯花重金把它買了回去,供在自己的書房裡,還把書房的名字改成了“正氣硯齋”。

他在古玩店發現了一塊黑乎乎的石頭,當場跪在地上

得到了這樣的寶物,吳魯當然非常愛惜,輕易絕不給人看。有一次,他的高徒許世英去看望他,這位許世英也不是一般人,後來還擔任過民國總理,這次他來看望師傅,同行的還有兩個日本朋友。

吳魯對這個高徒向來很器重,就請他一起欣賞“正氣硯”。但沒想到的是,過了幾天,這塊“正氣硯”竟然失蹤了!

吳魯想來想去,料定是許世英帶來的兩個日本人偷走了,就火速讓兒子去日本東京找許世英。經過許世英的努力,這塊“正氣硯”終於物歸原主。

臨終前,吳魯叮囑兒子吳鍾善,千萬不能讓任何外人再見到這塊“正氣硯”,就是你犧牲了,也務必要保全它!

吳鍾善謹記父親的教誨,把自己的書房名改成了“守硯庵”,自稱“守硯庵主”,連兒子都不能進去。直到去世前,吳鍾善才把這個任務又交給了兒子吳旭霖,世代守護“正氣硯”。

然而可惜的是,後來到了那個“特殊時期”,吳家被抄家,這塊“正氣硯”從此不知所終。

直到2007年,吳家的後人、香港著名書法家吳紫棟先生重新回到家鄉,將先祖留下的拓片送給報社,請報社幫忙尋找“正氣硯”,但直到今天仍然沒有訊息,誰也不知道這塊“正氣硯”還在不在世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