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回到清宮過大年:跳布扎、白春聯、賜福字,皇帝的春節竟是這樣的

回到清宮過大年:跳布扎、白春聯、賜福字,皇帝的春節竟是這樣的

清代姚文瀚《紫光閣賜宴圖》

2020庚子鼠年春節即將來臨,說起春節習俗,大家都能如數家珍,祭灶、貼福字、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穿新衣等……但如果問清朝皇宮中是怎麼過春節的,估計很多讀者都會有點懵。清朝皇宮中的春節年俗,難道和漢族不同嗎?清宮劇《還珠》《甄嬛》《如懿》沒告訴你的,今天文史君帶您一起看一看。

一、賜“福”字

回到清宮過大年:跳布扎、白春聯、賜福字,皇帝的春節竟是這樣的

過年貼福字

如果你是高官顯貴,那麼你極有可能獲得皇帝御筆書寫、欽賜的“福”字。自康熙時起,每年臘月初一,清宮中都要舉行“賜福字儀”,寓意天子“賜福蒼生”。

這天一早,懋勤殿首領太監就要在重華宮預先佈置好龍箋、大筆(時謂之“賜福蒼生筆”)、墨硯等。皇帝至重華宮後,用大筆書寫斗大的“福”字十餘幅,賜予後、妃,並由各宮太監貼上在紫禁城內各宮中。

從這天起,各地的封疆大吏(將軍、督撫等)凡向皇帝呈報奏函,皇帝都會在御批的回件中,夾賜御書“福”字。十二月十五到二十七,皇帝會在重華宮(或乾清宮西暖閣)分批召見御前大臣、侍衛及諸王大臣、翰林等,向他們賜“福”字。

回到清宮過大年:跳布扎、白春聯、賜福字,皇帝的春節竟是這樣的

故宮燈光秀

受到皇帝賜“福”字的王公大臣,視此為莫大的榮耀。回家後,將受賜的“福”字裝裱、供奉起來。乾隆年間,王際華在31年中,獲得皇帝賞賜“福”字竟達24次。後來,他將24幅“福”字重新裝裱,懸掛在府第內,命名曰“二十四福堂”,一時傳為美談。

除賜‘福’字外,清朝皇帝有時還將鹿肉一併賞賜給王公大臣,寓有“福祿雙全”之意。

二、打灶祭灶

漢族傳統風俗,於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時祭灶神,送灶王爺昇天,向玉帝奏報人間情況。為使灶王“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人們多用糖為祭品,好讓灶王“嘴甜”,在玉帝面前多為人間美言幾句。

滿族人雖沿用漢族祭灶風俗,但有些地方在臘月二十二日祭灶。清宮祭灶前幾天,先要舉行“打灶”典禮,即禮部官員用長筷子擊打簸箕。二十三日,皇帝、皇后親至坤寧宮祭灶。傍晚,皇后先入坤寧宮上炕,然後皇帝再進入宮中。

途中每經過一道宮門,太監們都要燃放鞭炮,以驅除邪魔。皇帝進宮後,與皇后分坐在炕兩邊,皇帝要親自敲擊鼓板,唱《訪賢曲》,祈求玉帝派賢臣下凡,以輔佐朝政。

回到清宮過大年:跳布扎、白春聯、賜福字,皇帝的春節竟是這樣的

灶王爺像

內侍們事先要在坤寧宮設好供案、神牌、香燭、麥芽糖、一隻黃羊。舉行祭祀時,皇帝、皇后先後到佛、神、灶等各種神靈畫像前拈香行禮,並用黃羊、麥芽糖作為供品奉獻。

最後,焚燒灶王神像,飛揚的煙塵寓意“灶神昇天”。皇帝、皇后及眾人跪待火盡,然後返回寢宮。當晚,在內廷值宿的王公大臣也都放假,便於他們回家祭灶。

回到清宮過大年:跳布扎、白春聯、賜福字,皇帝的春節竟是這樣的

《乾隆王朝》劇照

三、燃放爆竹、懸掛燈聯

爆竹是春節的標配。自十二月十七(道光以後改為十九)起,宮中就開始燃放爆竹慶新年。不過,二十四日以後,清宮中燃放爆竹,除有慶賀新年的用意外,還有判斷皇帝所處位置的功能。

自此日起,皇帝車駕出入宮禁,每過一道宮門,隨侍內監就會在該門處燃放一枚爆竹。有經驗的宮人能從爆竹聲中,大略推測皇帝所處方位。

為增添節日歡快的氣氛,自臘月二十四起,每晚在乾清宮掛燈,謂之“上燈儀”。不同的地方,要懸掛不同的節燈:如宮階上要掛“萬壽燈”,宮階下要掛“天燈”。燈旁懸掛多幅金字燈聯。除夕夜,還要增掛五色八角圓燈。宮中兩廊、甬道及石欄上,也要懸掛宮燈。每次張燈時,還要演奏“歌火樹星橋之章”等樂曲。至來年正月初三日(後推遲至正月十八日),“上燈儀”才結束,謂之“出燈”“收燈”。

回到清宮過大年:跳布扎、白春聯、賜福字,皇帝的春節竟是這樣的

亮燈的故宮

四、貼門神、春聯

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宮中開始貼上門神、春聯、“宮訓圖”。與民間節俗相同的是,清宮春節前貼上的門神,也是大幅的秦叔寶和尉遲敬德的戎裝像。門神大小要恰與宮門一致。

與漢族春節時的春聯喜用紅紙書寫不同,因滿族傳統習俗是賤紅貴白,喪事用紅色,所以,清宮中的春聯是由翰林中擅長楷書者書寫在白絹上,外用紅藍鑲邊。屆時,宮中所有門楹上,都要張貼門神、春聯。

春節時,后妃們都會收到一幅“宮訓圖”。其實從乾隆時起,每年十二月二十六這天,在後、妃居住的東、西六宮,都有懸掛“宮訓圖”的節俗。

回到清宮過大年:跳布扎、白春聯、賜福字,皇帝的春節竟是這樣的

《如懿傳》裡的乾隆

宮訓圖是乾隆命宮廷畫家依據歷史上有美德的後、妃事蹟,繪製而成的畫作。有“燕姞夢蘭、徐妃直諫、許後奉案、曹後重農、樊姬諫獵、馬後諫衣、西陵教蠶、姜後脫簪、太姒誨子、婕好當熊”等12幅。

每幅畫上,都有乾隆御題讚語。12幅畫作,東、西六宮每宮懸掛一幅。以此告誡後、妃們要仿效古代那些賢德後、妃,在新的一年裡,謹遵懿範,輔佐皇帝。門神、春聯和宮訓圖要張掛、貼上到來年收燈日,才會撤下。

回到清宮過大年:跳布扎、白春聯、賜福字,皇帝的春節竟是這樣的

《延禧攻略》賜宮訓圖情節

五、封寶、跳布札

十二月二十七,皇帝命內侍將璽印封存起來,謂之“封寶”。同日,各地官署也要將官印封存起來,不再在公文上鈐印璽印,意味著不再處理政事,放假休息。在宮中受業的皇子們也舉行“散館”禮,表示放假過節。

二十九日,喇嘛們要在中正殿“跳布札”。“跳布札”是蒙古語,漢語意為“驅魔散祟”,是藏傳佛教的一種宗教儀式,與漢族的儺戲功能相似。

跳布札時,內侍們事先在中正殿前設好桌案,上面擺放著諸種供品及冠、袍、帶、履等物。皇帝到設在殿左的黃氈圓帳房(俗稱“小金殿”)內。184名喇嘛手執五色紙旗,在殿前旋轉,並高聲唸誦《護法經》;還有喇嘛分別扮成二十八宿、十二生相和一鹿,表演眾神狩獵獲鹿而分享的宗教舞蹈,寓意“得鹿(祿)”。

回到清宮過大年:跳布扎、白春聯、賜福字,皇帝的春節竟是這樣的

小喇嘛

中正殿旁擺放有事先用草扎束成的偶像。喇嘛們唸誦佛經、表演舞蹈結束後,便攜草偶,送出神武門外,寓意“送鬼”。另外,二十八、二十九、三十這三天中,每天有36名喇嘛在中正殿前高聲唸誦《迎新年喜經》,祈求佛祖庇佑宮中新年吉祥如意。

六、除夕夜封筆、祭神、吃餃子

除夕夜,皇帝在養心殿沐浴更衣後,行“封筆儀”;直至次日晨,再行“開筆”禮。這期間,皇帝不再提筆寫字。即使有特殊情況,也不能例外,否則將有不吉。

回到清宮過大年:跳布扎、白春聯、賜福字,皇帝的春節竟是這樣的

養心殿

與民間相同,除夕夜,皇帝也要率皇室拈香祭拜祖宗和神佛。在坤寧宮舉行“接神禮”,將臘月二十三送走的灶神接回來。同時,內侍們要在宮中用金爐焚燒松枝、柏葉等,各宮院中還遍撒芝麻秸,供人踩踏,謂之“跴歲”,有“步步登高”的寓意。

按照滿族傳統風俗,除夕夜要吃餃子(滿族人叫作“餑餑”)和年糕。餃子、年糕一般在臘月初就做好,冷藏備用。與民間全家歡聚一堂吃餃子的熱鬧場面不同,清宮皇帝除夕夜不能與后妃、子女同吃,只能單獨進食。

文史君說

滿族在入關前,已因與明朝接觸頻繁,而對漢族春節禮俗,多有吸納。入關後,清宮中的春節禮俗,一方面雖大量吸納漢族春節節俗,同時也“頑強”地保留和傳承著滿族的一些傳統習慣,由此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春節節俗。

參考文獻

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1977年版。

林永匡等:《中國風俗通史》(清代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

趙榮光:《中國飲食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鍾敬文主編:《中國民俗史》(明清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郛生)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