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朝末年之官場:戲子高中舉人,皇帝勃然大怒,宰相因此喪命

演員

翟天臨

的【學歷造假】事件,是2019年的大新聞之一,更讓各大高校從此嚴格了對論文的查重,讓許多應屆畢業叫苦不迭,甚至跑到翟“博士”的社交賬號下,去留言痛斥。

清朝末年之官場:戲子高中舉人,皇帝勃然大怒,宰相因此喪命

古代封建社會,類似這種行為被稱為“科場舞弊”,一旦曝光就是舉國譁然,牽涉其中者,縱然是朝中極品大員,也不免人頭落地,抄家流放。

上世紀末的經典歷史劇

《雍正王朝》

裡,就著重描寫了一樁清朝的“科場舞弊案”。大學士張廷玉之弟,禮部侍郎

張廷璐

,主持科舉考試時,夾帶考生,出賣考題後,最終被雍正帝嚴刑處決,腰斬於市。

清朝末年之官場:戲子高中舉人,皇帝勃然大怒,宰相因此喪命

此事幕後主謀三皇子

弘時

,因此被雍正帝的政敵、廉親王

允禩

要挾,投入敵對陣營,數年之後東窗事發,亦被雍正帝大義滅親,忍痛賜死。

清朝末年之官場:戲子高中舉人,皇帝勃然大怒,宰相因此喪命

雖然此案只是藝術虛構,但《雍正王朝》一劇也時常作為各大影視院校的教學題材,想必每個影視圈科班出身的人士,對此情節應當瞭然於心。

而此事的歷史原型,便是清朝末年的“

戊午科場案

”。

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直隸順天府鄉試(類似北京市公務員考試),一個名字叫“平齡”的八旗子弟,平日除了唱戲,一無所長,詩書禮義,諸子百家,全都一竅不通。其人居然高中第七名舉人,引得輿論一片譁然。

御史孟傳金上書咸豐皇帝,申請嚴查此事,結果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平齡的考卷明顯遭人塗改和調換,最後謄抄用以考評的“硃卷”,和他自己親筆寫的“墨卷”內容完全不同,許多錯別字都在抄寫時被改正了。

而且,這居然還是這屆考生的普遍現象。弄虛作假,舞弊考中的考生,總共竟多達五十餘人。情節最嚴重的是一個叫羅鴻祀的考生,一份考卷的八股文總字數,不過才四百字至七百字。這個羅鴻祀居然寫了三百多錯別字,還能高中舉人。

咸豐皇帝聽聞此事,勃然大怒,讓羅鴻祀到御書房重考,由自己最親信的大臣、愛新覺羅宗室出身的

肅順

監考,羅鴻祀果然交出一份錯字連篇的答卷。咸豐皇帝遂令肅順會同其他親貴大臣,將涉嫌舞弊的考官和考生盡數收押,嚴審此案。

清朝末年之官場:戲子高中舉人,皇帝勃然大怒,宰相因此喪命

主考官

柏葰,

官居文淵閣大學士,是朝中一品大員。清朝名義上不設定宰相,但大學士和軍機大臣都在官場交際中被視為宰相,稱為“中堂大人”。連皇帝自己都喜歡對他們一口一個和相(和珅)、傅相(傅恆)來稱呼。

因此,柏葰的官職已經是人臣之極了,而且平素還有清廉之名,他竟會徇私舞弊,驚呆了所有人。

原來,羅鴻祀不學無術,就用二百兩白銀,賄賂了兵部侍郎李鶴齡,再透過他疏通關係,求助於考官

浦安

。浦安收了羅鴻祀三百兩白銀後,和

柏葰

的親信僕人靳祥打了招呼。靳祥就藉著幫柏葰整理考生答卷的機會,將羅鴻祀的卷子從副榜對調成了中舉的正榜。

事後,浦安轉交給柏葰十六兩白銀,作為羅鴻祀中舉的謝師禮。老朽昏聵的柏葰居然收下了,豈知事後竟斷送了他一條老命。

而戲曲愛好者平齡的卷子,同樣也是靳祥收受賄賂,做了手腳。另一名考官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相當於總檢察院副檢察長)程庭桂,他的兒子程炳採,身為工部候補郎中,同樣收受其他考生的銀兩,遞條子給父親,以此徇私舞弊。

肅順作為皇帝寵臣,本就和柏葰這個兩朝元老政見不合,這回抓住他的致命把柄,豈能輕易放過?於是他力主將柏葰「比照交通囑託,賄買關節例,

斬立決!

」,

清朝末年之官場:戲子高中舉人,皇帝勃然大怒,宰相因此喪命

咸豐帝雖有意從輕發落,肅順在殿堂高聲抗辯,強調科舉考試是國家取士大典,關係至重,柏葰身為重臣,收受賄賂,翫忽職守,罪不可赦,必須嚴懲「非正法不足以儆在位」。

最後,清廷為了挽回人心,在雷厲風行的肅順的力主下,經過耗時十個月的審案和查辦,嚴懲涉案官員,處死革職、降職、流放者,多達九十一人。

柏葰身為堂堂宰相,兩朝元老,就為了區區十六兩銀子,便和同時涉案的兵部侍郎李鶴齡,工部候補郎中程炳採,考生羅鴻祀,一起被處斬,成為科舉考試創立一千多年來,因舞弊而被處決的最高級別考官。

副主考戶部尚書朱鳳標雖未涉案,也因失察之罪被革職。御史浦安已畏罪自殺,考官程庭桂因為其子已被處死,咸豐帝不忍心,才留他一命改為流放。作為此案的導火索,戲曲愛好者平齡其人,則在被收押後,則迅速死於獄中。

這場被後世成為“戊午科場案”的大案,確實在相當程度上起到了“亂世用重典”,殺雞儆猴的作用,並極大鼓舞了人心士氣,收攬了天下讀書人對日漸衰落的滿清王朝的信心。

雖然肅順堅持重判,不過是為了黨同伐異,豎立威信,從此得以大權獨攬,並最終因過分的專權跋扈,在咸豐帝死後,被恭親王奕訢聯合了慈禧、慈安兩宮皇太后,發動“辛酉政變”推翻,自己也在處斬柏葰三年後,同樣被當街斬殺於鬧市。

清朝末年之官場:戲子高中舉人,皇帝勃然大怒,宰相因此喪命

但慈禧太后雖殺其人,不廢其行,拒絕為柏葰平反,此後數十年時間,再無類似的科場舞弊事件,(“功令為之一肅,數十年諸弊端淨絕”),也讓本已江河日下的清朝國勢,竟成功在太平天國運動、捻軍起義、浩罕入侵、英法聯軍等一波接一波的內外憂患,艱難地續命幾十年。

封建社會之所以會如此嚴厲打擊科場舞弊,便因為科舉制作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發明之一,是國家從各個階層選拔人才的重要制度,能否保證下層階級精英的上升渠道暢通,便關乎整個王朝政權的生死存亡,因此,他們對營私舞弊者,非嚴厲執法、明正典刑不可。

事實上,清朝之所以滅亡,很重要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慈禧太后在被八國聯軍趕出北京後,為收買人心,不得不推行所謂“新政”,下令廢除科舉制,卻也讓傳統漢人官僚和士子們,都被堵死上升通道。

清朝末年之官場:戲子高中舉人,皇帝勃然大怒,宰相因此喪命

看看此時的歐美各國,都仿照中國科舉制,推行了文官考試製度:

英國於1855年推出《關於錄用一國政府文官的樞密院令》。美國於1883年《彭德爾頓法》—《文官制度法案》。日本從1894年開始,實行《高等文官考試》。

滿清廢除科舉制後,卻沒有改為配套的近代文官考試製度,而是臨末了搞出一個【皇族內閣】,直接回到了清朝初期,滿洲八旗貴族一言堂的模式。

面對滿清貴族如此倒行逆施,即使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這些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支援清朝的“中興名臣”,怕也要立時轉變立場,舉兵反清了。

正因為眾多埋頭於子曰詩云的傳統讀書人,都徹底被砸了飯碗,斷絕了仕官渠道。

這些有知識有文化的人,紛紛投身新式軍隊作底層軍官,或是成為各地官員的幕僚,或者遠赴國外留學,最終共同構成了反清陣營的重要力量,而武昌起義舉兵之後,執掌地方權力的立憲派官僚,全在看熱鬧出工不出力,讓滿清王朝不堪一擊,無奈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現代社會的博士、博士後相關考核,作為最高級別的學術稽核,同樣關乎著整個學術界的公信力,甚至是我們社會的長治久安。國之大典,可不慎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