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從古至今,成事都必備的一項基礎,太平天國都因此差點前期散夥

“錢財能使鬼推磨”,這句話放在那個年代都不為過,在過去的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時間裡,到了改朝換代的歷史時刻就會有新的政權應運而生,用現代話說就是新革命成功,但是這種我們能直觀看到的成功的背後,並非閃耀,輝煌,而是實實在在需要的物質基礎,事實上如果仔細瞭解革命這個複雜的技術活的話,就會發現真的是細節決定了一切,尤其是前期的資金籌集問題。

舉個近代的例子,1884年的某月,“拜上帝會”中的二號人物被當地鄉紳以“謀逆”的罪名告發,被官府抓走,而會中的最高領導人洪秀全對會眾聲稱要去廣州找門路,結果一去不復返,這是“拜上帝會”組織第一次遇見了困難,外有團練緊逼,會內群龍無首,此時面臨散夥的危機,實質上就是如何救贖被抓的會眾馮雲山,在那個腐敗黑暗的清政府統治下的官府,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花錢打通官府放人。

從古至今,成事都必備的一項基礎,太平天國都因此差點前期散夥

但是,問題也就出在這,“拜上帝會“成立幾年以來根本就沒有過公共活動資金,要繳納這筆贖金根本就是無稽之談,於是,會內領導帶領會眾砍柴燒炭賣錢,同時發動會眾四處籌錢,最終成功交上贖金,換回馮雲山,這也就讓這個即將樹倒猢猻散的“拜上帝會”續上一口命,同時會內大家發現,革命不是簡單聚眾鬧事,喊喊口號而已,要有組織和使用資金的支撐,而拯救馮雲山時所採用的方法不錯,就慢慢演變成了會內的一項制度,簡單的來說就是“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從大家每個人的身上剋扣點,最後彙總在一起,這筆公共資金,就成了維護組織的啟動資金。

從古至今,成事都必備的一項基礎,太平天國都因此差點前期散夥

隨著“拜上帝會”日益壯大,需要動用的公共資金就越來越多,而且動用的名目也越來越多,想靠著原來那樣薅羊毛已經不太現實了,於是在“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大家處處平均,人人飽暖”的理想號召下,會內的比較富裕的一小部分會眾更是變賣家產,各種捐地捐糧。這個公共財政體系後來被稱為“聖庫”,類似我們今天的共享思想,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拜上帝會”解決了很多古代要起事的一些因素。因此,原來的根據地已經滿足不了這支農民組織。

從古至今,成事都必備的一項基礎,太平天國都因此差點前期散夥

接下來的歷史,估計大家應該都知道了,這支太平軍很快席捲了清朝統治的大片疆土,初時“聖庫”制度下“人無私財,人均貧富”的事實,令太平軍計程車氣異常的高漲,到了1852年底,太平軍繳獲了大量的錢財物資,光攻克武昌截獲的餉銀就高達127萬餘兩等等,從太平軍的第一桶金到此時,你以為太平天國搞的這次起事是不是完全就沒了物質支撐的後顧之憂了,當然不是,他們除了這些方法方式外,還利用民間的強烈仇富情緒,大肆的向民間強制徵發錢財和糧食。充實自己的“聖庫”。

從古至今,成事都必備的一項基礎,太平天國都因此差點前期散夥

有學者認為,太平天國透過強制向民間徵發的所得,遠遠超過清政權各地地方府庫所藏的多,不過天平天國後期的表現著實讓人大跌眼鏡,所以初興時的一些制度完全也沒有駕馭和阻止得了人情常理的私心。一種主張,一個主義,在被具體化的過程中,如何物質化的問題是必須要面臨的,這個問題從革命初期一直到成功之後,說白了就是要有物質的支撐,也得有信念的信仰,才能讓革命有血有肉,才能有成功的希望。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