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她們是電影《上甘嶺》衛生員的原型,背後故事令人淚目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中國之聲推出特別報道《我和我的祖國》,由戰場上的十名戰鬥英雄講述他們的鐵血人生和家國情懷。

曾經的少年

王清珍:電影《上甘嶺》中女衛生員王蘭的原型之一。1936年出生在湖北武漢,1951年初入朝參戰,擔任志願軍第15軍45師醫政股收容所的衛生員,在上甘嶺戰役中以出色的表現榮立二等功,被授予二級戰士榮譽勳章。

吳炯:電影《上甘嶺》中女衛生員王蘭的原型之一。1933年出生於原四川忠縣(現屬重慶)。1951年入朝作戰,擔任志願軍第15軍45師監工一連的衛生員,在上甘嶺戰役期間,吳炯救治傷病員達百名之多,先後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

王清珍(左)和吳炯(右)(分別為網路圖片和天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提供)

她們是電影《上甘嶺》衛生員的原型,背後故事令人淚目

這張照片,拍攝於1954年,王清珍(前排右二)等志願軍官兵和朝鮮的同志合影留念,共慶“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

踏上朝鮮戰場那一刻,王清珍只有15歲,吳炯也才18歲。

她們說,自己只是千萬名戰士中的普通一員,在戰場上,還有更多跟她們一樣的女衛生員,她們都是電影《上甘嶺》中王蘭的原型,是歷經炮火洗禮的鏗鏘玫瑰。

巾幗的榮光,

她們用堅強鑄就

看過電影《上甘嶺》的人都不會忘記這一幕——在幽暗閉塞的坑道中,衛生員王蘭動情歌唱《我的祖國》,受傷的戰士們的眼中閃爍著對勝利的渴望。1954年秋天,編劇林杉寫完電影《上甘嶺》的劇本初稿,總覺得還缺了點什麼,直到看見一篇志願軍女戰士在上甘嶺戰役中事蹟的報道,林杉決定在電影中增加一個女性角色。

她們是電影《上甘嶺》衛生員的原型,背後故事令人淚目

電影《上甘嶺》中的女衛生員王蘭(圖片來自網路)

抗美援朝的艱苦歲月裡,有無數像“王蘭”一樣外表柔弱但堅強不屈的女性挺身而出,帶著視死如歸的勇氣,帶著同仇敵愾的鬥志,和熱血男兒並肩扛起保家衛國的使命。

青春的色彩,

她們用熱血譜寫

王清珍:

我叫王清珍,參加上甘嶺16歲多,快17歲了。

吳炯:

我叫吳炯,17歲參軍,參加過上甘嶺戰鬥。

十六七歲的青春,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也是“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誓言。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17歲的吳炯在老家四川報名參軍,從護士訓練隊畢業後,她主動請纓赴朝參戰,但由於是女兵,年紀又小,幾次申請都沒有得到批准。倔強的吳炯刺破手指寫下血書,終於得償所願。

吳炯:

連隊號召要到前線,大家都報名,要求積極參加。剛開始不讓女同志去,我們連隊就我一個女同志。不讓去,我要求去。我用手上指甲留的血寫了一封血書,表示有決心,後來批了讓我去,到了朝鮮就直接到上甘嶺了。

她們是電影《上甘嶺》衛生員的原型,背後故事令人淚目

吳炯的青春歲月(圖片為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街道提供)

此時,年僅15歲的王清珍也跟隨部隊從貴州來到了華北,準備開赴朝鮮戰場。部隊領導想讓她留守後方,王清珍毅然剪短頭髮進行抗議,不熟識的戰友都以為她是男兵。

就這樣,在飛機大炮的轟鳴中,王清珍和吳炯不約而同走上了戰爭前線,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45師的衛生員。

吳炯:

光靠男同志們不夠,沒有女同志也不行。大家非常願意去,沒有抱怨。在部隊就是這樣,男同志對女同志都是比較照顧的。

戰爭的傷痛,她們用溫柔化解

在朝鮮,她們第一次直面戰爭的殘酷。

1952年10月,朝鮮已是零下三十度的嚴寒。上甘嶺戰役打響後,美軍對志願軍兩個連不到4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傾瀉了190多萬發炮彈,5000多枚炸彈,戰鬥無比慘烈。就在槍林彈雨中,年輕的姑娘們迅速成長。作為衛生員,她們不顧機槍掃射和漫山大火,飛速衝進防空洞,一次次把負傷的戰友背到隱蔽的地方。

吳炯:

我就很快跑過去搶救,結果一個炸彈就掉下來了,這要是遲走一步,我整個人就開花了。在這種情況下,敵軍掃射、轟炸,炮彈就在旁邊,我把那幾個同志搶救完了之後接著搶救其他人。幾次在朝鮮戰場上,我是死幾次沒死了。

無數次挽回戰友生命,也無數次經歷生離死別。王清珍清晰記得,有一位傷員需要鋸掉腿,看她年紀小,問她怕不怕。她說:“你們不怕,我也不怕!”

戰士忍著疼痛說:“給我唱首歌吧。”王清珍於是唱起了陝北民歌《南泥灣》。

王清珍:

她讓我大膽做,我倆相互鼓勵。她讓我唱歌,那時候我不會唱,只在司令部裡學會了一點歌,我就慢慢哼。

後來,這位戰士還是由於失血過多犧牲了,王清珍轉身過去,眼淚嘩啦啦地往下掉。不斷有傷員被抬到收容所,

最艱難的時候,王清珍一個人要照顧20多名傷病員。

一天深夜,一位腹部中彈的志願軍排長從前線抬下來,救治中插上導尿管也排不出小便,痛苦不堪。

王清珍:

我死都不怕我還怕這個。學習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搶救階級兄弟生命要緊,由於導尿管比較短,我最後跪在那裡,用嘴對著導尿管吸……傷員感動流淚說我比他的妹妹還要親,我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她們是電影《上甘嶺》衛生員的原型,背後故事令人淚目

電影《上甘嶺》中衛生員王蘭的原型之一王清珍正在護理傷員(圖片來自網路)

年輕的姑娘們拋掉一切羞澀與矜持,在戰場上救死扶傷。

一次巡迴醫療途中,吳炯在防空洞裡發現一名昏迷了的戰士,被燒得面目全非,大家都認為他已經犧牲了,但吳炯發現他還有微弱的脈搏,於是立即開始搶救。吳炯把雪含化後一滴一滴喂到戰友嘴裡,又把他凍僵的雙腳揣進懷中焐熱。戰友得救了,吳炯卻累得昏倒在他身旁。

吳炯:

那個時候天寒地凍,最冷了,沒有其他遮蓋的東西,只有我的衣服,我把他蓋住後,腿放在自己懷裡焐一下,這是經常的事。那個時候就只想保護他們。

歷史的光輝,她們用歌聲銘記

在那血與火的日日夜夜裡,無數像王清珍和吳炯這樣的女衛生員,堅守在坑道里護理傷員。在異國他鄉,在殘酷戰場,她們用女性特有的溫柔細緻化解傷痛,傳遞希望。

吳炯:

在戰場上犧牲了很多同志,兩萬多名戰士最後還剩幾百人,那些戰士都比較年輕,差不多十七八歲,他們為了保衛祖國和保衛人民的安全,不怕犧牲。在那樣的情況下,根本不會考慮自己的生死。

她們是電影《上甘嶺》衛生員的原型,背後故事令人淚目

吳炯翻出照片回憶當年的點點滴滴(圖片為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街道提供)

在回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王清珍和吳炯一提起上甘嶺,一想到戰友,淚水便會噴湧而出。黃繼光、孫佔元、邱少雲……無數英雄犧牲在這片土地,而王清珍、吳炯也將她們最好的青春年華留在這裡。

在朝鮮戰場上,王清珍和吳炯以出色的表現榮立二等功,被特別嘉獎,

但她們說,自己只是千萬名戰士中的普通一員,

在戰場上,還有更多跟她們一樣的女衛生員,她們都是王蘭的原型。

吳炯:

現在好多事都回憶不起來了,記不太清楚了,要記得清楚就好了。白天回憶不起來,有時晚上睡覺做夢都記起來了。現在好多了,以前一提起就不行,提起就哭,難受死了。

她們是電影《上甘嶺》衛生員的原型,背後故事令人淚目

如今的王清珍過著簡樸而安寧的生活(圖片來自網路)

70年,硝煙散盡,昔日英姿勃發的志願軍女兵,已成為滿頭白髮的耄耋老人。如今,她們依然會唱起《我的祖國》,只是那歌聲中不再有生死和離別,而更多的是幸福與安寧。唯一不變的是,無論是過去的戰爭年代還是如今的和平時期,她們始終堅信只要祖國在,這條大河就會奔流不息。

記者的話

70年前風華正茂的少女,如今已是白髮蒼蒼的耄耋老人。或許是記憶抵不過時間的沖刷,或許是無意再懷揣過往的沉重,接受採訪時,她們已經不太願意再提起當年上甘嶺戰鬥的悲壯細節。當她們平靜地唱起那首從上世紀50年代便開始傳唱的歌曲,歌聲中的力量似乎從未褪色,在所有聽者的心中激起陣陣迴響。

她們說,戰場上死人家常便飯,電影也不是那麼全,只是冰山一角。

王清珍老人說,我死都不怕還怕這個;吳炯老人說,有什麼害怕的,害怕就不敢去了。

是怎樣的力量,讓十六七歲的少女無懼生死,主動請纓奔赴前線,然後又拋掉一切膽怯與羞澀,風餐露宿,鏖戰沙場。我相信在這首歌中,每一個人都可以尋找到答案。

在吳炯80歲生日那天,她立遺囑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祖國醫療事業。她說,

“一生都已經捐給國家了,人生走到最後,更應該捐給國家。”

王清珍、 吳炯的歷史告白

王清珍:

自己難受一點不要緊,搶救第一生命要緊。

吳炯:

在戰場上,像那種犧牲的、受傷的,有的是。那就是怎麼想辦法去搶救他,把他搶救過來。那有什麼害怕的,害怕就不敢去了。

總監製:高巖

策劃:武俊山、李謙

記者:陳怡、夏震宇、姜文婧

播講:成亞

製作:單丹丹

新媒體編輯:張婭喃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