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蕩陰之戰,晉惠帝率十萬大軍御駕親征,最終為何會兵敗被俘?

公元290年,皇太子司馬衷即位,是為晉惠帝。晉朝施行的是分封制,各地封有司馬家族的王侯,來鞏固政權的穩固。但是,分封制是一把雙刃劍,自從武帝駕崩後,各地的諸侯王都蠢蠢欲動,覬覦天子之位。

蕩陰之戰,晉惠帝率十萬大軍御駕親征,最終為何會兵敗被俘?

而偏偏晉惠帝愚笨無比,後人更是稱他為“白痴”,這就使得各地諸侯王爭權戰爭越演越烈,最終釀成了“八王之亂”。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這些人先後粉墨登場。其中最具特色的成都王司馬穎,他的驕橫專權讓晉惠帝忍無可忍,甚至不惜御駕親征討伐。

司馬穎在公元289年受封成都王,他是晉武帝司馬炎第十六子。此人年少之時鋒芒畢露,曾怒斥權臣賈謐而聞名天下,於是皇帝下詔封司馬穎為平北將軍,離京出鎮鄴城。

永寧元年(301),趙王司馬倫將晉惠帝趕下皇位,自稱天子。這導致了其他諸侯王的眼紅,於是爆發了“三王起義”,司馬穎便是其中一王。最終,趙王司馬倫兵敗而死,惠帝得以復位。司馬穎事成之後,回來鄴城,惠帝下詔賜司馬穎加九錫殊禮,進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

司馬穎從此開始謀劃篡位,他首先是收買人心,埋葬了司馬倫的一萬四千名戰死士卒。這些舉動使司馬穎的名望越老越高。

蕩陰之戰,晉惠帝率十萬大軍御駕親征,最終為何會兵敗被俘?

永興元年(304),司馬穎入洛陽後,因在朝野向來有威望,而且軍事實力強,晉惠帝增封司馬穎二十郡,拜為丞相。可是,司馬穎的野心仍不滿足,他強迫晉惠帝封自己為“皇太弟”。 晉惠帝迫於其淫威,於是廢去司馬覃皇太子之位,以司馬穎為皇太弟,丞相位置不變。司馬穎持秉朝綱。

司馬穎“廢皇太子,立皇太弟”的舉動直接觸犯了晉惠帝的底線,這讓他忍無可忍。雖然晉惠帝司馬衷的白痴,在歷史上赫赫有名,但是有學者以現代醫學觀點分析後指出,在智力落後程度上,司馬衷還沒有達到最呆傻的“白痴”級別,所以他的有底線的。

在這一年的七月,晉惠帝領著東海王司馬越、高密王司馬簡、平昌公司馬模、吳王司馬炎、豫章王司馬熾、襄陽王司馬範,共計十萬人馬,大軍浩浩蕩蕩地北征鄴城,蕩陰之戰由此爆發。

司馬穎知道後驚慌失措,想要逃跑,其部下連忙勸阻。當時,有人提議說:“皇帝親自來討伐,我們應該投降請罪。”司馬穎當然不肯,當年趙王司馬倫的下場歷歷在目,於是駁回了這個建議。

司馬穎決定拼死一戰,他派遣奮武將軍石超率五萬兵馬赴蕩陰(今河南湯陰),晉惠帝展開決戰。正所謂“兵不厭詐” 司馬穎派人潛入皇帝軍中散佈謠言,聲稱鄴城中司馬穎部下聽到皇師到來已經離散。而惠帝任命的主帥東海王司馬越竟然信以為真,軍隊於是防備鬆懈。

石超趁機突襲,惠帝軍隊猝不及防,甚至惠帝本人也被射傷,最終兵敗被俘。蕩陰之戰,惠帝御駕親征,又有各路諸侯協助,為什麼會打不過司馬穎?

這可以從戰爭中窺探一二,當時惠帝兵敗受傷時,百官及侍衛人員都紛紛潰逃,只有嵇紹(嵇康之子)莊重地端正冠帶,挺身保衛天子,最終為兵士所殺。其血濺到惠帝的衣服上,戰事平息後侍從欲浣洗御衣,惠帝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戰爭失敗後,為什麼百官全都棄皇帝而去?當年,漢獻帝落魄的時候,文武百官不離不棄,是因為他可以與百官建立關係。而惠帝由於天資愚笨,所以無法與下級建立穩固的君臣關係,他根本不會用賞罰來樹立君主權威,最終導致上下離心離德。所以,惠帝一朝是極其不穩定的,聯絡到軍隊上也是如此,再加上驕縱輕敵,最終導致了蕩陰之戰的失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