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朝皇帝的起名方式竟然是學的明朝,可惜學得了皮毛,學不到精髓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有一個詞叫“清承明制”,顧名思義,就是說清朝的各類規章制度都是學的明朝。這是因為,滿清在入主中原之前,基本還處於野蠻落後的奴隸制時期,既沒有文明,也沒有文化,更沒有適用於王朝統治的運作機制。所以,拿來主義就成了迅速穩定政局的最佳手段。

清朝對明朝的學習是徹底的、全方位的,其中甚至包括了皇子的起名規則。

清朝皇帝的起名方式竟然是學的明朝,可惜學得了皮毛,學不到精髓

(明朝皇子的起名規則是朱元璋定的)

明朝皇子的起名規則大家都很熟悉,朱元璋不僅給朱家子孫定好了字輩,而且連最後一個字的偏旁部首也定好了——按照“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順序迴圈往復,遂有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見深等。

清朝從努爾哈赤算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止,共歷12帝。其中,康熙朝以前的皇子起名,都是很隨意的。

努爾哈赤的皇子們,都是典型的滿族音譯名,比如莽古爾泰、阿濟格、多爾袞等。這是因為,這些皇子均出生在關外,彼時受漢族文化影響很小。

清朝皇帝的起名方式竟然是學的明朝,可惜學得了皮毛,學不到精髓

(多爾袞是滿語音譯,如果直譯則是“獾”,一種食肉目鼬科動物)

順治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一任皇帝,他的皇子們也全部出生於關內,所以漢化程度更加明顯,幾乎全部都是採用漢語寓意美好的名字,比如福全、玄燁、常寧等。但是,仍然沒有字輩。

到了康熙朝以後,滿清的漢化已經非常徹底了,

皇子起名規則也完全照搬了明朝——姓+字輩+相同偏旁部首的末字。

清朝皇帝的起名方式竟然是學的明朝,可惜學得了皮毛,學不到精髓

(康熙皇子劇照,圖中角色均為“胤”字輩)

康熙朝的皇子們字輩是“胤”,末字的偏旁部首是“礻”,即示字旁,也稱神字旁,比如我們熟悉的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等。

雍正朝的皇子們字輩是“弘”,末字的偏旁部首是“日”,比如弘時、弘晝、弘瞻等。至於後來的乾隆皇帝弘曆,他的名字在繁體字中寫作“弘曆”,末字實際上也是“日”字旁的。

乾隆朝的皇子們字輩是“永”,末字的偏旁部首是“王”,比如《還珠格格》裡的五阿哥永琪,再比如後來的嘉慶皇帝永琰。

清朝皇帝的起名方式竟然是學的明朝,可惜學得了皮毛,學不到精髓

(五阿哥永琪劇照)

嘉慶朝的皇子們字輩是“綿”,繁體字寫作“綿”,末字的偏旁部首是“心”,比如綿愷、綿忻、綿愉。後來繼承皇位的道光帝(嘉慶帝嫡長子)名叫旻寧,看似字輩和末字都不符合規則,實則不然。道光帝本名綿寧,繁體字寫作“綿寧”,登基後才改為旻寧。

道光帝的皇子們情況就比較複雜了,前三個兒子字輩是“奕”,末字偏旁部首是“糹”,繁體字寫作“糸”,分別叫:奕維、奕綱、奕繼。前三個兒子接連夭折後,後六個兒子字輩雖然仍沿用“奕”,但末字偏旁改為了“言”,比如後來的咸豐帝奕詝、恭親王奕訢等。

咸豐皇帝只有一個皇子,即慈禧太后所生的載淳,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他們這一代字輩是“載”,末字偏旁部首是“氵”,即三點水旁。

清朝皇帝的起名方式竟然是學的明朝,可惜學得了皮毛,學不到精髓

(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

再往後,清朝的最後三個皇帝就全部絕嗣了。光緒皇帝名叫載湉,與同治皇帝是同輩。末代皇帝溥儀這代字輩是“溥”,末字偏旁部首是“亻”,即人字旁,比如溥偉、溥任,至於溥儀的親弟弟溥傑,繁體字寫作“溥傑”,也是符合規則的。

與明朝皇子末字偏旁部首以“木火土金水”為序迴圈使用不同,清朝皇子的末字偏旁部首看似並沒有什麼規律。但是,如果把這些偏旁部首按順序羅列在一起(

神日王心言水人

),又會驚奇地發現,這些字的格調竟然是一代不如一代,從高高在上的天子(神),逐漸淪落為凡人(人),似乎印證了清朝不斷衰亡的過程。

(本文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