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你見過清朝時的中國護照麼?上面一句話扎心了,硬氣中透露著心酸

護照,是一種證明國籍和身份的合法證件,無論你身在何地,只要憑藉手中的護照,便可暢行無阻。中國護照上的一句話很令人感動: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如此霸氣側漏的一句話,只有擁有絕對的實力和底氣才說得出來,中國儼然成為世界上的龐然大物,不懼任何風險。

你見過清朝時的中國護照麼?上面一句話扎心了,硬氣中透露著心酸

據史料記載,我國的通告證明制度始於戰國時代,《周禮·地官·掌節》記載:凡通達天下者必須有節,以傳輔之。在中國歷史上的不同朝代,人們對通行憑證的叫法也是不盡相同的。有的叫“符”或“驗”,還有的叫“過所”或“文引”等。西漢以後,隨著中外交流日益擴大,出境人員不斷增加,通行證的用途,從原來的“國內通行”演變為出國持用的執照。

你見過清朝時的中國護照麼?上面一句話扎心了,硬氣中透露著心酸

最初,通行執照分為以下幾種:“旌節”,亦稱“旄節”,為西漢時期的出國使者專屬;“過所”,為漢、唐和宋初時所用;“勘合符”,是明代為管理中外官方貿易而實施的一種特許證明,主要發給東南亞和日本等十餘個國家。到了清朝前期,清廷曾與俄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曾有規定:如兩國人民持有準許往來的“路票”,準其在兩國境內往來貿易。

你見過清朝時的中國護照麼?上面一句話扎心了,硬氣中透露著心酸

1877年,清廷為了解決華工被誘騙出國問題,曾與西班牙籤訂了《會訂古巴華工條款》,其中就有關於護照問題的相關規定。可是在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各國對清廷加大了不公平對待,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因此,清廷為保護本國人民利益,便授權駐在中國境外的領事館或海關,著手為中國人(包括僑胞)發放形式不一的護照。

你見過清朝時的中國護照麼?上面一句話扎心了,硬氣中透露著心酸

護照大致分為兩類,有“內地遊歷護照”與“華工護照”。可是在20世紀初,美國曾明令禁止“華工”入境,有資格得到護照的大多是一些華商,而且在他們在簽署護照之前,還要提供相應的資產證明。赴美的護照上,主要介紹持有人的家庭背景、職業、財產狀況,以及本人的外貌描述,由於當時沒有照片,所以護照的造假業也十分興盛。

你見過清朝時的中國護照麼?上面一句話扎心了,硬氣中透露著心酸

然而,清朝的護照雖然簡陋,還是一張紙做的,但是上面有一句話,卻讓人移不開目光:持護照過境時,請立即查驗放行,按照約定給予保護,不要為難阻滯。“約定”、“不要”兩詞,突顯了清廷的弱勢;可是“立即”和“放行”二詞,卻是清廷保護子民的決心。清廷雖弱,但還是值得尊敬的,短短的一句話,卻飽含心酸與硬氣。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