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大唐王朝的建國之路(二):唐軍兵臨洛陽,李世民身陷重圍

導語:

公元620年七月二十九日,天微微亮,秦王李世民便親率五萬步騎兵向慈澗進發,與羅士信兵合一處,王世充見唐軍來勢洶洶,自覺不敵,只好從慈澗拔營而還,退守東都洛陽。慈澗一戰,王世充不戰而敗,李世民打贏了東征路上的第一仗。慈澗一丟,洛陽西大門即開,李唐大軍便可長驅直入,抵達洛陽城下。然而東都洛陽向來以城防堅固著稱,經過多年攻防戰,如今早已成為一個戰鬥堡壘,要想攻下這座城池,年少的秦王李世民又該如何應對?洛陽城下又會掀起一場怎樣的腥風血雨?

大唐王朝的建國之路(二):唐軍兵臨洛陽,李世民身陷重圍

剛剛丟掉慈澗的王世充,似乎並沒有意識到當前形勢的嚴峻,回到洛陽城的他,依舊陶醉在自己編織的帝王夢中,夜夜笙歌,卻不知離夢醒時分已經不遠。

王世充本以為李世民佔領慈澗後,便會率領主力大軍直搗洛陽城下,開始一場攻城戰。

如此以來,即便洛陽成為一座孤城,只要憑藉洛陽城堅固的防守,也完全可以抵禦唐軍。

等到唐軍疲憊不堪時,他再下令突襲,到時定可以大獲全勝。

想到自己兩年前僅用兩萬人馬就大敗李密十萬瓦崗精銳,使他一蹶不振,王世充的自信心就高度膨脹。

只可惜,這一次的自信,終將化作南柯一夢。

大唐王朝的建國之路(二):唐軍兵臨洛陽,李世民身陷重圍

李世民不是第二個李密,他也不會重蹈李密的覆轍,當年李密就是強攻洛陽,雖然大小百餘戰,但到最後依然沒有拿下來,反而耗得自己油盡燈枯。

李密失敗的教訓,李世民牢記在心,況且慈澗一遇,李世民也見識到了王世充的本領,東都洛陽城只可智取,不可強攻。

針對洛陽周圍的形勢,李世民決定採用擠壓式打法,派五路大軍進逼洛陽。

其中四路大軍分別由唐將史萬寶、劉德威、王君廓、黃君漢率領,向龍門、懷州、洛口、回洛城方向挺進,而第五路大軍則由李世民親自統率。

李世民將大軍駐紮在北邙山上,任務便是死死地咬住身在洛陽城的王世充本部。

這五路大軍就如同一張巨型的網,死死地罩住王世充,讓他動彈不得,而身在網中的王世充還渾然不覺。

如今,網正在慢慢收緊,將王世充一步步逼向絕境。

大唐王朝的建國之路(二):唐軍兵臨洛陽,李世民身陷重圍

洛陽地處中原,屬於四戰之地,不像長安城有潼關據險,若要守住洛陽,就必須擴大防守面積,從而減輕洛陽壓力,更何況戰場上講究的是寸土必爭,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以王世充手中的兵力足可以主動出擊,禦敵於國門之外,只可惜他並沒有這樣做。

歷史的改寫,有時就在關鍵人物的一念之間,在不經意中,王世充就將戰爭的主動權讓給了李世民。

這不僅僅是一場關乎武力的戰爭,更是一場有關智慧的角逐,在王世充面前顯然是李世民棋勝一招。

大唐王朝的建國之路(二):唐軍兵臨洛陽,李世民身陷重圍

洛陽城內,王世充還在等待李世民大軍的到來,沒想到人沒等來卻等來了一個噩耗,洛口倉和回洛倉通往洛陽的糧道被唐軍切斷。

這個訊息對王世充而言無異於晴天霹靂。

洛陽城的主要糧食供應基地,正是洛口倉和回洛倉。

隋煬帝在鞏縣東南,現在的河南省鞏義河洛鎮以東的黃土領上興建了洛口倉。

當時洛口倉的倉城周圍有二十餘里,共有三千窖,每窖藏糧約有八千擔,是當時全國最大的糧倉,自洛河逆水而上可直達東都洛,可以說是洛陽的外圍糧倉。

而回洛倉正是隋煬帝在洛陽周邊設定的國家糧倉,其主要功能就是為洛陽城內的皇室和百姓供應糧食。

大唐王朝的建國之路(二):唐軍兵臨洛陽,李世民身陷重圍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今仗還沒有真正開打,王世充就已經失去了兩個重要糧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世充越來越感覺洛陽城似乎並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穩固,“得洛口倉便能稱帝,失之便會喪邦”的傳言更是令王世充寢食不安。

接下來一個月裡,壞訊息一個又一個傳來,在唐軍五路大軍進逼下,王世充重兵把守的據點都被唐軍困死,就連曾依附於王世充的一些郡縣也開始紛紛倒戈,投降李唐。

眼看洛陽城果真就要變成一座孤城,王世充再也坐不住了,他決定主動出擊,而這一次的出擊卻不是兵戎相見。

大唐王朝的建國之路(二):唐軍兵臨洛陽,李世民身陷重圍

王世充向來老奸巨猾,當初為了一舉打敗李密,擔心內部兵將倒戈,就事先自導自演了一場巫術表演。

王世充先是讓自己的手下謊稱三次夢到周公,然後轉告給他說周公會幫他打敗李密。

為此王世充還特意興建周公廟,並串通巫師向士兵們宣稱,周公命他速速討伐李密,肯定會助他成功,若士兵們不聽話就會統統染上瘟疫而死。

王世充計程車兵大多來自淮南,那裡巫風盛行,因而士兵們對這些蠱惑人心的話深信不疑,一時間竟紛紛請求出戰。

在精神力量的加持下,王世充計程車兵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

李密曾在雙方勢均力敵時讓王世充多次慘敗,卻在我眾敵寡且敵人缺糧,這種幾乎可以必勝的情況下,戲劇性地大敗,而且是一敗塗地。

或許李密至死也不會明白自己真正敗在哪裡,如今的洛陽城再次面臨昔日困境,風雨飄搖中,

這一次王世充又會做出何種選擇?

大唐王朝的建國之路(二):唐軍兵臨洛陽,李世民身陷重圍

公元620年八月十日,立秋已過,東都洛陽城的燥熱稍微有些緩解,只是空氣裡瀰漫的緊張氣息卻不曾有一絲減弱。

這一天,王世充親率三萬人馬列陣於洛陽城西北的青城宮,這裡與李世民大軍駐紮的北邙山僅有一河之隔,那便是洛水。

鄭軍的這一舉動很快就傳到李唐軍營中,轉眼之間李世民就率領數萬大軍來到洛陽城下,擺好陣型,兩軍對陣,戰火一觸即發。

歷史卻偏偏在此時出現了戲劇化的轉變,洛水邊上,秦王李世民與文臣宇文士及正在商討軍情,不曾料想,王世充竟孤身一人前來相見。

對於王世充的這種異常舉動,李世民心中有些不解。

《資治通鑑》中記載了當時王世充對李世民說:

“隋室傾覆,唐帝關中,鄭帝河南,世充未嘗西侵,王忽舉兵東來,何也?”

隋朝已經滅亡,李唐佔據關中,我佔據洛陽,我並沒有向西侵犯唐朝,秦王殿下卻率領大軍來到洛陽,這是為什麼呢?

大唐王朝的建國之路(二):唐軍兵臨洛陽,李世民身陷重圍

其實早在此之前,李唐王朝與王世充就已經結下了仇恨,在當初劉武周圍攻太原城的時候,太原城作為李唐王朝的根本之地,自然要派大軍前去解救太原城。

此時,王世充則是趁著關中兵力空虛前來偷襲風陵渡,對於當時李唐王朝來說,風陵渡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等同於關中的門戶。

李唐大軍掃平劉武周後,僅僅休整不到兩個月,李淵就釋出了對王世充的討伐令。

李淵為何會將矛頭直指洛陽,想必王世充自己也清楚,而此刻洛陽危在旦夕,為保洛陽,他也只能故作糊塗。

李世民聽完王世充的一番言語,自然是不願理睬他,身邊宇文士及回他道:

“四海鹹仰皇風,唯公獨阻聲教,為此而來!”

我大唐自建國以來,四海望風而服,唯獨王公你獨據洛陽一地,負隅頑抗,不把我大唐放在眼裡,我們才率大軍前來興師問罪。

王世充低頭思忖良久也想不出別的話來,只能央求道:“我們現在息兵講和,不也很好麼。”

大唐王朝的建國之路(二):唐軍兵臨洛陽,李世民身陷重圍

對於王世充提出的息兵講和,史書中記載李世民只講了一句話:

“奉召取東都,不令講好也!”

意思就是說我李世民奉父皇之命到此,沒有其他的事,就是要攻下東都洛陽。

秦王李世民的回答意味著王世充議和一事成為無稽之談,雙方只能兵戎相見,此時的王世充恨不得馬上打過河去,與李世民一決死戰。

自李世民東征以來,這雖是雙方第一次正式對陣,卻沒有打起來,兩軍依舊處於相持狀態。

秦王李世民也並不急於出兵,長安方面能夠源源不斷地給他運送糧草,後方供給可確保萬無一失。

而王世充的重要糧道已被唐軍切斷,洛陽城就要彈盡糧絕,李世民相信班師回朝指日可待。

在李唐軍隊強大的軍事壓力下,越來越多的郡縣紛紛投降。

七月,洧州降、八月、鄧州降,九月,杞、夏、陳、許等七州降,王世充除保有徐、梁、亳等州外,僅能困守東都,以及洛陽故城、偃師、鞏縣、虎牢與平州幾個據點。

大唐王朝的建國之路(二):唐軍兵臨洛陽,李世民身陷重圍

就在王世充一籌莫展時,他計程車兵來報,稱發現李世民率領幾百人,在魏宣武帝陵附近出沒。

得知此訊息的王世充大喜,之前王世充與李世民在慈澗相遇,雖是巧合卻也並非偶然。

王世充一早就聽聞秦王李世民向來喜歡親自檢視敵情,慈澗一遇,果然證實了這一傳聞。

就在一個月以前,王世充與李世民議和失敗後,便暗中派人時刻監視李世民的動向,等待有利時機。

王世充很清楚目前自己的實力,若與李唐大軍正面抵抗,無異於自掘墳墓,只有突襲,或許還會有一線生機,而突襲的關鍵就在李世民。

擒賊先擒王,只有活捉李世民,突襲守會有意義,勝利的天平才會向他傾斜。

如今唐鄭大軍相持已快兩月,李世民果然按捺不住,再次出營巡視,只是這次的巡視一開始就危機重重,毫不知情的李世民正在一步步走進王世充的包圍圈。

這一次他是否還能僥倖脫逃,王世充會再一次錯失這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嗎?

大唐王朝的建國之路(二):唐軍兵臨洛陽,李世民身陷重圍

公元620年九月二十一日,這一天是王世充生命中的一次重要轉機,而給他帶來這次轉機的人正是秦王李世民。

或是年少血氣方剛的李世民,一向喜歡親自深入敵營偵察敵情,這的確有利於他知己知彼捕捉重要戰機。

然而也正因此,他曾多次遭遇敵人包圍,將自己陷於危境之中。

早先在慈澗與王世充大軍的偶遇,李世民差點命喪黃泉,如今時隔不到兩月,他又要親自巡視戰地察看地形。

為了以防萬一,李世民帶上了自己的猛將尉遲恭,並且親點了五百玄甲兵隨同前行。

玄甲兵是李世民親自挑選出來的優等騎兵,是整個部隊當中精銳當中的精銳,而且玄甲兵裝備一身黑衣黑甲。

玄甲兵個個身懷絕技,不僅僅善於騎射,而且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

有這樣一支精銳部隊在身邊,李世民如虎添翼,更是無所畏懼,卻不知此刻的平靜正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兆。

大唐王朝的建國之路(二):唐軍兵臨洛陽,李世民身陷重圍

洛陽城內的王世充在得知李世民於魏宣武帝陵附近檢視敵情那一刻,就火速召集自己的大將單雄信前來商議,準備派上萬人馬捉拿李世民,慈澗一戰李世民就差點死在單雄信的槊下。

單雄信是一員驍勇善戰的虎將,早在瓦崗軍中他就以擅於馬上用槊而聞名,被人稱之為“飛將”。

早在兩年之前,李密與王世充的作戰當中瓦崗軍潰不成軍,單雄信就投奔了王世充。

慈澗一遇猝不及防,才讓李世民僥倖逃得一命,這一戰一萬敵五百,王世充志在必得。

洛陽城外,李世民剛剛登上北邙山,單雄信便率領上萬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李世民一行團團圍住。

這一次的突襲,王世充有備而來,李世民此刻是插翅難飛。

大唐王朝的建國之路(二):唐軍兵臨洛陽,李世民身陷重圍

然而李世民帶領的五百名訓練有素的玄甲兵,面對數萬大軍的圍攻,並沒有自亂陣腳。

玄甲兵迅速在最短的時間內圍成了一個圓陣,把自己的主帥李世民圍在中間保護起來,因為他們知道此時對於他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衛自己主帥的安全。

玄甲兵最擅長的防禦武器是弓箭,然而戰力再強,弓箭再多也有用完的時候,也擋不住王世充的連續攻擊,更何況五百人抵抗上萬人,百密也難免一疏。

在玄甲軍抵抗半個時辰後,由於傷亡過大,陣型漸漸有些鬆散,缺囗還是出現了。

就在缺口出現的一剎那,單雄信在兵士的掩護下迅速殺入陣中,單雄信明白只要李世民被抓,唐軍就會自動瓦解。

剎那間,單雄信的長槊已經向李世民刺來。

生死關頭,李世民從背後抽出一柄短劍抵擋長槊,但他忽然意識到短不敵長,李世民自知在劫難逃。

大唐王朝的建國之路(二):唐軍兵臨洛陽,李世民身陷重圍

而就在這千鈞一髮之時,另一杆長槊出現在他眼前,猛然向單雄信刺去,單雄信回救不及差點摔倒,刺出這一長槊的人正是尉遲恭。

尉遲恭在最關鍵的時刻出現在最關鍵的位置,若不是他這一槊,李世民已命喪當場。

然而剛剛躲過一槊的李世民依舊身陷敵陣,面對蜂擁而來的鄭軍,尉遲恭憑一己之力能否殺出一條血路,護主帥突出重圍?

王世充憑此一戰是否可以扭轉戰局,獲得保住洛陽的最後籌碼還尚未可知?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舊唐書》、《新唐書》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