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中國人用雙手挖出來的兩個省,面積五十七萬平方公里,人口八千萬

中國西南部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了歷史,那時候雲貴高原生活著元謀人,也就是說和內陸的文化和民族同時存在,新石器時期雲貴高原就有著早期人類石器工具,如雙肩石斧等,而水稻也在此開始種植。

不過後來的青銅時代在西南部就明顯發展較慢,在春秋戰國時代,雲貴兩省一帶的地區有了興旺的青銅文化,而且中心逐漸向滇池方向移動。到了秦漢時期,雲南和貴州兩地存在著部落、部族政權,尤其在滇池那裡有一個滇國。

中國人用雙手挖出來的兩個省,面積五十七萬平方公里,人口八千萬

古代常因戰亂或者自然因素造成人的遷徙,雲貴一帶原本是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因為這裡的自然條件不像平原或者三角地那樣適合農耕,可是我國不少的少數民族生活在這裡,當然這裡也隨時接納著外來者。

公元前316年就秦國滅蜀,導致蜀地的人遷移到雲南,還有在嶺南地區被中國收納之後,也有不少人遷到雲南,由於天氣等條件非常適宜人類居住(適合居住,但地形不適合農耕)。

當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又在雲貴設立了三個郡縣,人為的遷徙了50萬人過去,導致西南地區人口暴增。雖然人口暴增,但是人們只能生活在少片地區,因為還有一大片地區是原始森林。

中國人用雙手挖出來的兩個省,面積五十七萬平方公里,人口八千萬

西南邊疆被秦始皇的“雜居”策略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統治和聯絡,有利於雲貴地區的發展和進步,而這裡也成了中國漢人和少數民族融合的絕佳之地。不過西南還是地處偏遠,因此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

漢代武帝時期,國家領土在鞏固和擴充時期,漢武帝為了得到雲南、貴州這一帶前去招降滇王,不過後來還是用蜀地之兵與滇王打了一仗,最後在此設立了益州郡。漢族和雲貴地區的聯結更加深入。

中國人用雙手挖出來的兩個省,面積五十七萬平方公里,人口八千萬

三國時期劉備的政權坐落在西南巴蜀,因此極大的促進了西南邊陲之地的文化、技術和經濟發展,而且有更多的漢人向西南移民,他們到這裡耕種、戍邊,民族相互融合。

後來中國中原社會上的每一次動亂幾乎都會造成北方人口向南方遷移,而云貴地區作為接收中原移民的重要地點之一,人口也在不斷的增長,與之而來的就是中國的西南越來越繁榮起來。

唐朝時期中國西南的發展已經相當具有規模,不少政權就建立在此,相對較大的有南詔和吐蕃,當然西南之地還有不少部族勢力依然遊走在中央體系之外,唐朝對雲南有進行一定的管理,設立了雲南安撫司。

與中原政權同時存在的我國少數民族政權當中,西南政權在多個朝代都與漢人政權共存,宋朝時的大理國,也深受中原文化影響,而且移民潮未曾停止,苗瑤人也開始進入雲南一帶定居。

中國人用雙手挖出來的兩個省,面積五十七萬平方公里,人口八千萬

元代時期,蒙古人帶著北方少數民族到雲貴,讓西南的生產方式又豐富了起來,畜牧業和農業並向發展,值得一提的是,雲南作為元朝大型養馬場之一,為中國的官方提供了不少良駒。

在所有的朝代裡面,對雲南、貴州建設有最深的影響的朝代應該算是明清兩代,自明朝建立起,對西南地區採取了“改土歸流”的政策,也就是實行土司制度,有點類似於今天的地方自治一樣,但最終自治地還是歸中央管理。

少數民族的土司們在地方還是相當有權力的,而且因地制宜,省去了中央政府的精力,客觀上照顧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當然土司制度有其自身的弊端,但是仍然功不可沒,畢竟明清時期的西南發展勢頭強勁。

中國人用雙手挖出來的兩個省,面積五十七萬平方公里,人口八千萬

明清期間除了制度上的適時性,政策上面的優惠是另一個讓西南大幅前進的原因,明朝政府曾經向西南地區投放了3萬頭耕牛,西南農民透過這些農耕的幫手將原本還是大片蠻荒之地的西南開拓成了富饒之地。

除了安撫農民的生計,明朝政府還派了軍隊過來駐紮和屯地,伴隨著25萬士兵的遷徙,政府還對西南地區提供免費的種子,犁地工具,甚至還有三年免田賦。就這樣雲南、貴州兩個省,共計五十七萬平方公里,被百姓用雙手一點點挖了出來。現今雲貴兩省人口共計約八千四百萬人(雲4829萬、貴3600萬)。

當然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西南省份在我國的地位相當高,無論從自然資源還是革命歷史,都為我國未來的特殊時期奠定了基礎,開闢了道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