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他是不將皇帝放眼裡的“官三代”,只因寫錯一首詩,最終身死異鄉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雖說這琅琊王氏跟陳郡謝氏,乃是整個中國封建史上都堪稱最為著名的頂級門閥,並稱為王謝,但相比枝葉茂盛的王氏來說,謝家人口還是單薄了點,在淝水之戰中領軍出征以少勝多的謝玄,膝下僅有一兒一女,兒子謝瑍還不太機敏。

他是不將皇帝放眼裡的“官三代”,只因寫錯一首詩,最終身死異鄉

不太機敏已經算是

謙詞

,講白了就是謝瑍算是個傻兒子,壓根撐不起家族重任,直到孫子謝靈運的出生才讓謝玄看到了希望。估計當時謝玄還在想著,雖然老一輩的頂樑柱謝安去世,又怎知謝靈運不是下一個謝安呢?如果單論才華,謝靈運還真能跟謝安相比肩。

謝靈運自小聰慧過人,很得家中長輩喜愛,可以說是被

寄予厚望

,謝玄高興地說:“我乃生瑍,瑍那得生靈運!”生了傻兒子謝瑍的謝玄,將所有希望寄託在孫子身上,以至於將其養成了狂妄自大的性格。

他是不將皇帝放眼裡的“官三代”,只因寫錯一首詩,最終身死異鄉

科舉制出現之前,中國古代的為官制度牢牢被世家大族掌控在手中,這也是皇權階級跟貴族階級矛盾的一重體現,兩晉時期尤為嚴重。

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員選拔制度名為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到底是個什麼流程不重要,大家只要知道實際的選拔標準就是看長相、看家世、看名聲就夠了。恰好謝靈運全部佔據,頗受當世文人追捧,吃穿用度無一不奢靡,還美名其曰為名士風流、大家氣度。

他是不將皇帝放眼裡的“官三代”,只因寫錯一首詩,最終身死異鄉

《宋史》有云:“陳郡謝靈運,有逸才,每出入,自扶接者常數人。民間謡曰‘四人挈衣裙,三人捉坐席’是也。”來自陳郡謝氏的謝靈運,有俊逸出眾的才華相貌,每次參加聚會都有很多人自發接送護持他,民間有歌謠稱其排場為:“四人挈衣裙,三人捉坐席。”

謝靈運才華高到什麼地步呢?他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曹子建就是魏文帝曹丕他弟弟曹植,雖然在爭奪皇位中失敗,但憑藉一篇《洛神賦》就坐穩了“建安八子”的位置,甚至還被後世謠傳出了跟嫂子甄宓的一段秘事。

他是不將皇帝放眼裡的“官三代”,只因寫錯一首詩,最終身死異鄉

“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這話雖說沒有錯,但這只是一種心照不宣的行規,真讓世家大搖大擺跑皇帝面前來句:“不管你們皇室再怎麼更迭,反正我世家不倒”,這不是找打嗎?誰想到謝靈運還真跑去幹這事了呢?

公元406年,已經18歲的謝靈運因祖父謝玄的功績,繼承了康樂公的爵位,食邑2000戶,兼員外散騎侍郎。平白無故有官做,如果放正常人身上肯定開開心心就去上任了,但東晉名士不一樣。名士風流包括了不諂媚朝廷,不畏權貴,講白了就是就位官職給的不夠辭不就職;至於他們自己就是最大的權貴這一點,誰會在意?

他是不將皇帝放眼裡的“官三代”,只因寫錯一首詩,最終身死異鄉

拒絕入職的謝靈運靠著康樂公的爵位,更加奢華享受,並且經常改變自己衣著式樣,喜歡新穎別緻;謝靈運一變,其他人跟著都變,倒是成為了時尚的風尚標。這個時候腐朽的東晉王朝正在經歷鉅變,被譽為“南朝第一帝”的劉裕開始掌權。

一朝天子一朝臣,更別說是改朝換代的大事,劉裕此時雖然還沒正式稱帝,但整個晉朝早已是他的地盤,還開始對盤踞在北邊的十六國不斷髮起進攻。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在大清洗中逃出一劫,僅僅從2000戶食邑的康樂公降為500戶食邑的康樂縣侯,已經算是沾了祖上的光。

謝靈運會領情嗎?領情他就不是那個狂妄的謝靈運了。強行降爵的謝靈運雖然再度有了職位,劉宋朝廷卻也不敢重用他,只能將他當作才華滿腹的文人,而非有才幹的政治家;謝靈運不能接受自己被看清,開始沒事挑撥離間來發洩不滿。

他是不將皇帝放眼裡的“官三代”,只因寫錯一首詩,最終身死異鄉

無奈之下劉宋朝廷只能將謝靈運外放成永嘉太守,沒想到他乾脆翫忽職守,成天公款吃吃喝喝看風景,不知引起了多少眾怒。宋文帝尚且能看著謝玄的面子對謝靈運忍耐一二,但當宋文帝病重,彭城王劉義康開始掌權後,就再沒人能夠保住謝靈運,他被勒令進京問責。

謝靈運估計是被長期的吹捧吹壞了腦子,此時還沒發現大難臨頭,反過來寫了首詩,內容為:“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直接將劉宋比作暴秦,自己則是被迫害的忠臣良將。劉義康怒了。

在宋文帝的阻攔下,劉義康沒有直接處死謝靈運,而是將其發配廣州充軍;沒想到在前往廣州的途中,一隊奉命解救謝靈運的私兵突然暴露,謀逆罪板上釘釘。就這樣,公元433年,以詩詞聞名的大才子因一首詩結束了他桀驁的一生,至於那些莫名其妙出現的劫囚者,真相到底如何,又有何人在意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