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邀大臣來吃飯,皇帝卻不給筷子,大臣走後,皇帝:此人 萬不能 留

邀大臣來吃飯,皇帝卻不給筷子,大臣走後,皇帝:此人 萬不能 留

在初二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名為《周亞夫軍細柳》的文言文,這篇選文出自司馬遷的《史記》之中,讓廣大的青少年們認識到了一個重規矩、守法度的周亞夫將軍,

課文最後漢文帝還盛讚周亞夫為“西漢真將軍也!”

歷史上的周亞夫確實是這樣一個人物,他率領著他的軍隊駐紮在細柳,

幫助西漢王朝抵禦了匈奴對中原領土的入侵,破碎了七國之亂中諸侯們的陰謀,對於西漢來說可以說是厥功甚偉。但就是這樣一個“真將軍”,最後也因自己的真性情慘死於景帝之手,這是怎麼回事呢?

邀大臣來吃飯,皇帝卻不給筷子,大臣走後,皇帝:此人 萬不能 留

冤死獄中

在漢文帝在位時期,由於周亞夫有抵禦匈奴和平叛七國亂事之功,因此漢文帝對他十分厚愛,而且也十分欣賞周亞夫敢於直言進諫的特點,對於周亞夫提出的建議,如果真的可行漢文帝都會去照做。

後來漢景帝上臺,天下重歸太平,周亞夫這個大將軍慢慢成為了朝中的閒職。

漢景帝不如漢文帝那麼寬宏大量,因此對於周亞夫對朝事的指指點點非常不滿,一直想找機會除掉他。

於是漢景帝為了試探周亞夫對自己的態度,便讓侍衛去找周亞夫叫他來宮中吃個飯。

但等周亞夫坐下後,發現自己面前是一塊大到根本無法吃下去的豬肉,而且沒有餐具,周亞夫想吃也無從下手。

邀大臣來吃飯,皇帝卻不給筷子,大臣走後,皇帝:此人 萬不能 留

不給餐具是漢景帝特地吩咐席間的侍衛做的,就是想看看周亞夫鬧笑話。周亞夫則非常沉靜地問侍者拿一副筷子來,

正盯著周亞夫一舉一動的漢景帝說:“寡人給你的這些還不夠嗎?”話語間滿滿的嘲諷意味。聽完此話周亞夫覺得自己受到了漢景帝的戲弄,在起身謝罪後便頭也不回地走了。

等周亞夫走後,漢景帝幽幽地嘆了口氣,認為周亞夫為人雖然正直但氣量太小,不是能夠輔佐太子的人。

漢景帝和周亞夫的矛盾在這場飯局後越發變得不可調和。周亞夫雖然性子直,但他並不傻,知道漢景帝已經對自己很不滿,便不再過問朝政了。

邀大臣來吃飯,皇帝卻不給筷子,大臣走後,皇帝:此人 萬不能 留

公元前143年,漢景帝終於找到了除掉周亞夫的藉口。原來周亞夫的兒子私下裡找鐵匠打造盔甲,本來是準備在周亞夫的葬禮上用的,但是由於周亞夫的兒子沒有給錢,所以被鐵匠鋪的告到了官府。

在古代私下裡打造盔甲那可是謀反的大罪,更何況周亞夫這種不會能言善辯的人,還沒等向皇帝澄清事實,周亞夫便被關押了起來。

在監獄裡自然要忍受慘無人道的酷刑,作為曾經威風凜凜的西漢大將軍,周亞夫怎麼可能忍受得了這種侮辱,於是他便在獄中絕食五天,以死明志。

儘管如此,漢景帝最後也沒有相信周亞夫沒有謀反的心。

邀大臣來吃飯,皇帝卻不給筷子,大臣走後,皇帝:此人 萬不能 留

得罪皇帝與太后

那麼周亞夫到底做了什麼,讓皇帝對他如此充滿怨言與恨意呢?主要是由於周亞夫的生性耿直。

但在漢景帝的眼中,這樣的行為可就不是性格耿直,而是不尊重皇帝,依仗著自己曾經的功勞而在朝堂上大放厥詞的典型代表

,由於多次讓漢景帝顏面掃地,漢景帝自然不喜歡他。

周亞夫做得第一件讓漢景帝生氣的事,就是在廢除太子劉榮一事上與漢景帝不統一。

漢景帝詢問過其他大臣,大臣們紛紛贊同漢景帝新立一個太子的想法,唯獨周亞夫不同意皇上的想法,他這樣做是有違傳統,希望皇上再多考慮一下。

邀大臣來吃飯,皇帝卻不給筷子,大臣走後,皇帝:此人 萬不能 留

漢景帝心裡的想法是,這是我們皇家家裡的私事,只是拿出來告訴你們這些大臣而已,周亞夫一個小小的將軍,竟然還敢反對。

此後漢景帝便開始疏遠了周亞夫。後來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想讓漢景帝將自己的哥哥王信封為諸侯,王信作為漢景帝的舅舅,拿個諸侯的位子也是可以的。

漢景帝一口答應了竇太后,

但是周亞夫又不合時宜地站出來反對,甚至還拿出了漢高祖劉邦曾經說得“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一語,將滿朝文武大臣和皇帝懟得啞口無言。

此事讓漢景帝十分生氣,而竇太后和王信見周亞夫壞了自己的好事,自然也對他非常的不滿。

邀大臣來吃飯,皇帝卻不給筷子,大臣走後,皇帝:此人 萬不能 留

周亞夫命中註定的悲劇

雖然為西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壞了皇家的好事,皇帝自然不會給他好果子吃。

皇帝曾多次想將周亞夫貶出京城,但都被其他大臣阻止了。畢竟將這樣一位大功臣貶了,難免不會讓其他大臣們心寒。

後來漢景帝多次藉機打壓周亞夫,將他的官職越變越小,這樣他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弱。

周亞夫自然明白自己已經忤逆了漢景帝,但性格直爽的他並不覺得自己做得不對,也不會向漢景帝彎腰認個錯。

邀大臣來吃飯,皇帝卻不給筷子,大臣走後,皇帝:此人 萬不能 留

因此漢景帝請周亞夫吃飯,這幾乎算得上是漢景帝給周亞夫的最後一個機會了,但是周亞夫依然我行我素,堅持自我心中的正義與理想。

最後漢景帝徹底對周亞夫失望了,才會想將他欲除之而後快。

但後世諸多名臣都會前去祭奠周亞夫,這也足以說明在周亞夫的人生悲劇中,他確實沒有做錯什麼,司馬遷對他也曾有過一句評價:謀國不謀身。

這正是周亞夫之死的必然原因,如果那場飯局上,周亞夫低下頭來出個洋相博得漢景帝一笑,或許他也能夠免於一死了。

邀大臣來吃飯,皇帝卻不給筷子,大臣走後,皇帝:此人 萬不能 留

結語

但周亞夫並沒有那樣做,

因為他是鐵骨錚錚的西漢大將軍,不是那些隨波逐流、阿諛奉承的宦官大臣們

。因此歷史讓我們記住了周亞夫這個名字,那些附和皇帝的大臣們,註定要被後世所遺忘。

唐太宗與魏徵的故事家喻戶曉,但古往今來也就這麼一對。可見封建王朝中的皇帝們,基本上也都和漢景帝沒什麼兩樣,

將自己手下大臣們的意見,當作是對皇權的威脅與挑戰,如此想法,怎麼能夠保證統治的長盛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