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古人如何吃魚?

臨淵慕魚不如退而結網,相傳是上古時期的伏羲發明了漁網,至此以後遠古先民便學會了如何打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成為人們主要生活方式,那麼古人如何吃魚呢?

聊這個話題前,我們首先要將中國古代吃魚的歷史分為兩個階段,分別為兩宋以前,和兩宋以後。

兩宋以前古人如何吃魚

這一時期古人吃魚的方式主要是膾、炙和醃漬。

膾是將魚切成薄片直接生食,《論語·鄉黨》中提到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說的便是吃膾時魚肉切得越薄越好。這種食用方式一直延續到漢唐時期,並流傳到了日本衍生出後來我們很熟悉的生魚片。

古人如何吃魚?

因為當時古人吃的主要是淡水魚,所以膾雖然吃起來很鮮美,但卻很不衛生,帶來的疾病隱患也很大,《後漢書·華佗傳》中記載:

廣陵太守陳登得病,胸中煩懣,面赤不食。佗脈之……食腥物所為也……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也,所苦便愈。

想不到這位足智多謀的陳登,最後竟是死於貪嘴。

炙,是一個典型的象形文字,《說文》中解釋:“從肉,在火上”,說白了就是現代人很熟悉的燒烤,同時也是古人烹製魚的另一個主要方式,相傳春秋末年吳國名廚太和公十分擅長炙魚,遠近聞名。後來專諸得知要刺殺的吳王僚十分愛吃魚,便向太和公學習炙魚的方法,學成之日,用藏在劍魚腹的短劍,將吳王僚刺殺。

古人如何吃魚?

醃漬魚分為兩種,一種是醃漬後將魚曬乾製成的鹹魚,另一種是做成魚醬。《太平御覽》中記載的佚失古籍《四時食制》部分內容中就有:

郫縣子魚,黃鱗赤尾,出稻田,可以為醬。

《四時食制》是曹操自己寫的一本記錄各地美食的書籍,這裡的郫縣位於蜀中,將當地的魚類特產獻給曹操,定然不會是新鮮的魚,而是醃漬後製作的魚醬。

古人如何吃魚?

網上看到有人將其解讀為是魚子醬,其實是一種誤解,畢竟能夠做魚子醬的魚在全世界都屈指可數,這種產自稻田的魚顯然不在此列。《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

會暑,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秦始皇死後,趙高聯合丞相李斯秘不發喪,不久後始皇帝車中屍體發臭,於是便命令出行車隊都載一石鮑魚,混淆臭味。文中提到的鮑魚並非我們現在熟悉的鮑魚,而是鹹魚,著名的《顏氏家訓》中提到的:

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

這裡的鮑魚之肆就是古代的專門售賣鹹魚的店鋪,從這兩處記載可以看出,鹹魚在古代已經是十分常見的食物了,不然趙高也無法在始皇帝巡視天下的途中隨隨便便就弄來很多鹹魚,也更加不會用鹹魚店鋪來打比方了。

古人如何吃魚?

兩宋以前中國的經濟中心和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水資源的缺乏以及交通的不便導致【膾】和【炙】這兩種食用方法很難普及,而解決了運輸問題的鹹魚味道卻變差了,這都註定這一時期的人們無法將魚類的烹飪發揚光大,至於張翰的蓴鱸之思和隋煬帝的四鰓鱸都只是吃魚歷史上的曇花一現而已。

兩宋以後古人如何吃魚

北宋建立以後,中國的經濟中心和政治中心逐漸南遷,並在南宋以後徹底轉移到了南方,水網密佈的自然條件,讓宋朝人可以更加輕鬆的獲取新鮮的魚類資源,與此同時,香料的廣泛使用和烹飪工具的升級為之前難登大雅之堂的魚提供了華麗轉身的契機。

古人如何吃魚?

香料可以在去除魚身上腥味的同時,增加獨特的風味,鐵鍋和食用油則可以配合做出花樣百出的魚類菜餚。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宋嫂魚羹,相傳北宋末年的宋五嫂擅長烹魚,在開封十分有名,靖康之難後這位宋五嫂跟隨北宋遺民遷到了杭州,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遊船西湖的宋高宗品嚐到了宋五嫂做的魚羹,讚不絕口的同時也懷念起當初東京汴梁的繁華,宋嫂魚羹自此聞名天下。

只可惜當初的做法早已經失傳,現在去西湖吃的都是近代仿作的,不過羹是中國的傳統烹飪方式,普通百姓做的往往是蔬菜羹,高階一點的會肉菜搭配,宋嫂魚羹大致是剔除魚骨,與蔬菜香料共同製作的菜餚。

古人如何吃魚?

到了明朝時期,因為朱元璋定都南京,當地的鰣魚成為宮廷宴席中的“常客”,上至皇帝,下至販夫走卒都十分熱衷於這道美食,以至於朱棣遷都北京以後,朝廷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在南京設立鰣魚廠,負責將南京的鰣魚用冰塊保鮮透過京杭大運河運到北京,由此可見當時人們對魚類菜餚的追捧,能夠吃上鮮魚已經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了。

清朝以後,除了來自江南的魚鮮,水資源同樣十分豐富的中國東北也貢獻了很多魚類資源,根據《吉林通志·食貨志·土貢》記載:

(清朝時期)吉林屬每歲進貢方物,四月內進油炸白肚鱒魚丁十壇,十一月進鱘鰉魚三尾、翹頭白魚一百尾、鯽魚一百尾……

這裡的油炸白肚鱒魚丁就是用油炸熟的大馬哈魚塊,大馬哈魚、鱘鰉魚和興凱湖大白魚都產自東北,其中大馬哈魚和鱘鰉魚更是製作魚子醬的最佳選擇。到了清朝末年,隨著國門的開放和出海貿易的發展,以海魚為代表的海鮮逐漸登上中國人的餐桌。

古人如何吃魚?

時至今日,魚已經是高檔宴席不可缺少的菜餚,並在經常扮演壓軸菜,吃魚的方法也變得千姿百態,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古人看到估計要流口水了。

2022。03。15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