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2022行測:中國古代人才選拔制度

2022行測:中國古代人才選拔制度

人才在任何朝代都是稀缺品,那麼古人是如何選人用人的呢?接下來大家可以看著人教版給出的朝代歌,來了解一下我國古代的選人用人制度。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一、先秦時期:世卿世祿制

世祿世卿就是最高統治者按血緣關係的遠近,分封自己的親屬;中央和地方的各級權力,分別掌握在大大小小的貴族手中。而且世代相傳,不能隨意任免。這種世祿世卿制度,是與當時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互為一體的,其主要特徵是嫡長子繼承王位,餘子分封,逐級逐層類推下去,形成一個金字塔式的權力結構體系。

學術界普遍認為,西周建立以後周武王與其子周成王大封諸侯,將親屬、功臣、先代君王后裔封為諸侯,西周時的爵位為公、侯、伯、子、男五等。這些被封爵位封國的人官職與爵位是可以傳給自己的子孫。當然只有嫡長子可以繼承。

到了春秋時期世卿世祿開始瓦解,到了戰國時期魏國李悝變法到了秦國商鞅變法廢除世卿世祿制建立頒佈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軍功制)。秦國統一天下後世卿世祿制度徹底滅亡。

二、秦朝:軍功爵制

由於世卿世祿制並不能夠充分的調動起普通老百姓的積極性,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到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開始按軍功授爵,打破了奴隸主貴族世襲爵位的制度,有利於新興地主階級勢力的增強。秦是推行軍功爵制最徹底的國家,對當時和後世的影響也最大。

秦的軍功爵制主要包括兩項內容:其一,“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這就是說凡立有軍功者,不問出身門第、階級和階層,都可以享受爵祿。軍功是接受爵祿賞賜的最必要條件。其二,“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這是取消宗室貴族所享有的世襲特權,他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僅憑血緣關係,即“屬籍”,就可以獲得高官厚祿和爵位封邑。

這項規定,造成了戰國時“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的時代特點。軍功爵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顯示了勃勃生機。

三、兩漢:察舉制和徵辟制

軍功爵制,在戰時能夠激發老百姓的積極性,但卻並不能夠適用於和平年代,因此在大一統的兩漢又出現了新的選人用人制度,察舉制。

察舉是一種由下而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並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徵辟是一種自上而下選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徵聘與公府、州郡闢除兩種方式,是皇帝選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學兼優的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闢,是中央官署的。高階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

四、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察舉制和徵辟制雖然能夠選拔出民間優秀的人才到中央任職,達到知人善用的局面,但久而久之,卻會形成朝政被地方官吏把持,皇權被架空的局面,為解決這一問題,九品中正制隨即誕生。

九品中正制,指由各州郡分別推選大中正一人,所推舉大中正必為在中央任職官員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產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評人才的官職名稱。大、小中正產生後,由中央分發一種人才調查表,在該表中將人才分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門閥士族壟斷政權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護士族世襲政治特權的官僚選拔制度。因此當士族沒落以後,九品中正制也被徹底廢除了。

五、隋唐至清末:科舉制

創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完備於宋朝,興盛於明、清兩朝,廢除於清朝末年,持續了1300多年。

隋煬帝時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形成,唐太宗在進士科的基礎上又加入明經科,武則天加入武舉和殿試,宋代為增加考試的公平性,採用糊名法和謄錄法。

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實行八股取士。八股文主要測試的內容是經義,《詩》《書》《禮》《易》《春秋》,五經裡選擇一定的題目來進行寫作。題目和寫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個段落,每個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後來又叫八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