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為什麼漢武帝要“獨尊”儒家?而不是法家、道家呢

前言: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百家爭鳴是一場文化盛事,各種學派之間百花齊放,對於各諸侯的統治起到了推進的作用,能夠滅掉六國一統天下的秦朝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依賴了法家的思想。但此時作為封建社會中流傳了兩千多年主流思想的儒家並不受到重視,乃至漢朝初立時的儒家仍然不受重視,那為什麼等到了漢武帝的時候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呢?而不是其他學派的學說呢?

為什麼漢武帝要“獨尊”儒家?而不是法家、道家呢

漢初“無為”,適休養生息

與歷史上之前出現的貴族建立政權有著很大的不同,西漢的成立是由平民所創造的,以漢高祖劉邦為首的一眾上層管理者,很大一部分都是社會底層出身,相比較貴族而言,他們更瞭解社會的弊病和民間的疾苦。

為什麼漢武帝要“獨尊”儒家?而不是法家、道家呢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思考到秦朝的滅亡與統治的殘暴有著很大的關係,因此他們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嚴厲的法家思想自然不可取,漢高祖劉邦也不是一個喜歡儒學的人。相反此時道家的“無為而治”反而更適合經歷過巨大戰爭創傷的西漢,這個新成立的王朝就像一個大病初癒的病人,此時需要的是靜養。當然“無為”也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去亂做,減少需要勞民的事等等,一切以休養生息為主,因此道家的思想在漢朝初立時佔據了支配地位。

等到文帝、景帝時期繼續將這種治國方針加深,減輕賦稅、減輕沉重的徭役,因此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國內的經濟也得到了平穩良好的發展,經過這一系列的休養生息,這個新成立王朝的社會秩序開始趨於穩定,包括戶籍人口、財政收入等等都大幅增加。

為什麼漢武帝要“獨尊”儒家?而不是法家、道家呢

問題已現,急需改變

此時的情況與漢初剛成立時已經不同了,隨著國力日益強大,各種不利於王朝發展問題相繼隨之出現,也不可能永遠的“無為而治”下去了,也就說道家的思想已經不適合了,對於新統治思想需求與日俱增,這時候就像是一個病人的病已經完全好了,需要積極的去鍛鍊了,不能再躺著休養了。

據《漢書》記載:“武帝即位,舉賢良文學之士前後百數,而仲舒以賢良對策焉……子大夫其精心致思,朕垂聽而問焉。”

為什麼漢武帝要“獨尊”儒家?而不是法家、道家呢

在此時王朝急缺一種新思想的這種情況下,作為“新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董仲舒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此時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已經融合了道家、名家等等各家的學術成果,形成了更適合君主專制的“新儒家思想”,這時的儒家並不是先秦時期甚至是孔子時代那個儒學概念了。

為什麼漢武帝要“獨尊”儒家?而不是法家、道家呢

利於統治,獨尊儒家

而“新儒家思想”中的君權神受、三綱五常、仁政等等更有利於提高君王的統治,在漢武帝看來,新的儒家思想更適合作為一種新的統治思想,因此這種在後世封建王朝中延續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思想正式被統治階層列為正統。

值得一提的是“罷黜百家”並不是像秦始皇那樣“焚書坑儒”,只是官方認可並大力推崇儒家的思想。其他各種學派的思想仍然可以存在和發展,只是不被統治階層或官方推薦而已,這與秦始皇當時“焚書”禁錮人們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可以簡單理解為信奉和尊崇儒家一家的思想學說。

為什麼漢武帝要“獨尊”儒家?而不是法家、道家呢

其實漢武帝“獨尊儒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這種思想更有利於維護帝王的統治,加強中央集權與皇權,儒家思想在後世的封建王朝中也有所改動和延伸,但是其根本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統治和加強集權,這一點是從未變過的。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漢代學術思想之三變》

相關文章

頂部